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企业过去的主渠道作用受到挑战,它的经营模式和体制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和迫在眉捷。
八十年代,国有商业企业由于它的资金足,经营规模大,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随着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商业企业的体制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
九十年代,国有商业企业由原来的市场优势变为劣势,部分企业资金缺乏、包袱沉重、债务过重,经济效益迅速滑坡,甚至有些国有商业企业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和现状,为有助于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笔者对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问题,作一探讨。
一、必须尽快加强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变质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所谓产权就是人们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即人们在财产上结成的一种责权利关系。任何一项产权,即是权力或权能与权益的有机统一。产权的职能是界定人们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的受益与受损的权利边界。多年来,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实行政策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认企业法人财产权,进一步解决企业自始至终有人负责,最终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主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涉及产权的界定,产权结构的确立与调整,涉及由产权关系决定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及利益分配。产权关系到各方面的权益,以及改制后的债权债务及历史遗留问题。
改制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要因企业制宜。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无形资产,员工素质,商业信誉,债权债务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来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
2、转让、出售部分产权或吸收社会上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参股、入股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3、向企业内部职工折股、售股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4、全资产出售,拍卖或破产。
不管那种形式,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即摸清家底,清产核资,恢复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界定产权,落实债权债务。为使债权债务不悬空,为使资产不流失,在转让、出售、拍卖、评估时必须慎重。改制方案确定后,应报告主管部门和国资部门进行审批。批复后寻找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签定资产评估委托协议,形成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民事责任关系,以维护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最后进行验证确认。
总之,不管采取那一种形式必须本着“一企一策”,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确实采取那种形式,但必须落实到实处。另外,要把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落实到人,并且有相应的奖罚措施。企业的法人必须对国有资产承担风险,对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定要有说法,有处罚,绝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可以说,经营责任人落实是国有商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
二、向商业企业集团化发展
构建商业企业集团,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壮大集团核心必须是由单一企业型向多个企业联合型转变。对于核心企业的选择,必须选实力强,信誉度高,资产雄厚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然后再吸收一些中小型企业加入到集团里来,这个商业企业集团就变成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多层次的联合体。原有的这几个企业多数是以商品经营为联结纽带,但现在必须注意加强资产联结纽带,要使核心企业成为商业企业集团的主体部分,其做法可采取以下几种:
1、采取承包办法,使被承包企业变成子公司,并在承包期内实现统一经营,为建立控股公司打下基础;
2、采取租赁办法,建立租赁子公司;
3、采取承担债务、人员和资产的方法,使被兼并企业成为子公司。
4、采取出资购买和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使被购买的企业变成子公司;
5、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向有关企业投入股,并达到控股额,从而建立母子公司关系。
目前,从我市的商业企业来看,要想走集团化这条路,首先必须选择一个骨干企业为龙头,兼并几个中小型国有商业企业。我市国有商业的改革力度不够,一些中小型商业企业日子难过,经济效益滑坡很快,甚至有个别商业企业已名存实亡。如若联手形成一个商业集团化企业,可望能起死回生,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几亿元。
三、尽快调整经营思路,做到经营方式创新
要使国有商业有一个新的增长点,必须调整经营思路。过去的经营方式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商业经营的发展,只能束缚人们的手脚。
近年来,国有商业企业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债务沉重,商品滞销等,为此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切实制定出改革的措施。
1、必须抓住生产企业,积极寻找代理商,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这种做法过去曾尝试过。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个体经营不断壮大发展,厂家以获得利润为目的,与国有商业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削弱,但作为国有商业企业来讲,必须加大密切与厂家关系的力度,采取新措施和办法,强化厂商关系,稳定货源基地,逐步实行独家经营。如家电行业,我省的冰箱、洗衣机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势头良好。我们密切厂商关系向厂家进军找好目标,这样既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又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大力发展连锁店。连锁店是现代商业企业重要组成部分,连锁经营把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要求科学地与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的本质要求又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零售形式,推动了零售商业向现代化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商品流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3、发展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现代化商业组织形式。对于基础好的资金雄厚的批发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基础改造成商品配送中心,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为全社会服务。
4、朝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商业企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前沿,特别是国有商业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第一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电子化成为大势所趋。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全新商务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商品销售的种种局限。电子商务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对传统的经济活动模式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实施电子商务,可以大大提高交易双方经济活动的效率,减少交易费用与交通运输负担,可以增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预见,网络经济将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形势喜人。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自觉地将电子商务作为关系企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抓。
四、运用市场机制,选好企业的决策者,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其次取决于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再次取决于员工的整体素质如何。
1、选好企业的主要经营者
企业主要经营者的政治觉悟、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主要经营者必须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德,就是要大公无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敢于坚持原则严格遵纪守法;做到锐意进取,勇于拼搏,吃苦在前,勇挑重担。才,就是要有卓识远见,能运筹帷幄,具备较深的文化修养,较强的改革意识和较厚的业务功底,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顺畅自如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准确恰当的表达能力。发现和选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者,这项工作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由企业的职代会联合进行民主评选,上级考核,方可确认。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①自荐和推荐结合;
②竞选演说和公开答辩相结合;
③民主测验;
④综合考评。
在整个选举考核过程中必须有透明度,要执行严明的纪律。要把公认的出色人才选拔到企业的主要经营岗位上。
2、实行科学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之一,也是搞好国有商业企业的重要一环。要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管理机制。其核心是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具体内容包括精干合理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责权明确并紧密结合的工作体制;个人收入与劳绩直接挂勾的分配体制;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用工机制等等。新的管理机制将把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严密有序地协调起来,形成一整套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衡,执行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整体功能。另外实行科学管理,要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条件。因此企业必须把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放在首位,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学会掌握和运用民主权利,关心和监督企业的重大决策及企业的发展状况,敢于对企业的不良现象和重大决策失误进行揭发,从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企业利益出发,使企业的资本运营规范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轨道上,体现管理科学化。
3、根据国家的政策配套,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
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曾强调过对企业实行简政放权,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等等。但在一些具体问题和做法上,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干预的现象。如:对一些企业干部的任免权没有做到放权,甚至没有实行过充分的民主权利。企业的干部换得频繁,造成企业不安定的现象存在。对一些干得好的企业领导人,其责、权、利不明确,突出表现在工资待遇方面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对一些干得差的特别是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领导人也不追究责任,甚至一调了之。
国有商业企业在资产经营方式上的改革急需要工商税务部门的协助。有关部门在商品质量监督上存在着对国有商业企业管得较严,对非国有商业企业管得较松的情况。因此,国有企业在合法权益上也渴求健全的法制来保护。一些实际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发展,急需要国家从政策上尽快给予扶持。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消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尽管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努力进行体制创新,为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流通体制而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