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通讯员如何夺得新闻奖
——从一篇获奖消息看报纸编辑和通讯员的互动
朱领军 闽北日报
摘要: 编辑要善逮机会,注重采纳基层通讯员的新闻稿件,并和通讯员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在确保稿件客观、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精雕细琢,让普通稿变成获奖稿。通讯员平时要多与编辑沟通,培养新闻敏感,积极配合编辑修改,在完成宣传任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新闻梦想。
关键词: 党报;编辑;通讯员;沟通
目前,地市级党报的新闻源主要来自本报记者采写、通讯员来稿以及新华社电稿和网络信息。作为福建省南平市山区地市级党报的《闽北日报》也不例外,不少稿件有赖于县(市、区)报道组和基层乡镇通讯员提供。然而,绝大多数的基层通讯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新闻专业学习训练,手中哪怕拥有鲜活的独家素材,采写稿件时却往往力不从心。作为编辑,如果不能和作者积极沟通,好新闻可能就擦肩而过。如何发挥编辑和通讯员之间的互动,对办好报纸,尤其是机关报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次福建新闻奖评选中,闽北日报选送的《历经600 多年,万木林传奇故事演绎植树造林新善举——际村村民立公约 再建一片万木林》(以下简称《际》文)获得消息类三等奖,这让我们“受宠若惊”。之所以如此,因为该文的作者是一名业余的乡镇通讯员。这篇消息的幕后到底有什么值得回味的故事呢?
优点:延续并兼容PTN技术,依托以太网产业链低成本优 势。基于以太网的FlexE轻量级增强,简单易实现。
一、善逮机会
编辑应主动把好新闻事实关,及时和通讯员沟通,确保稿件的客观、真实、可信,此外还要虚心听取通讯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确保稿件客观、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精雕细琢,让普通稿变成获奖稿。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名编辑,很多时候是坐在办公室,从投稿邮箱中收取稿件。消息、通讯、部门工作总结……每天都要面对林林总总质量参差不齐的稿件。有时候一不小心,可能一条“大鱼”就溜走了。
《际》文交融了经典历史、传奇故事、生态文明和法治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采写这样信息含量丰富的新闻题材,可谓600 多年等一回。新建一片万木林所传导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巧妙地将优秀的传统习俗理念和神圣的法定义务植树规定结合起来,化解了多年村民想做又不敢大胆去做的困惑,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的生生不息。
“新”字是新闻作品的永恒要求和固有规律。位于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的万木林,从公元1353年杨家祖坟山上营造“风水林”起,历经600 多年的人工种植和长期封禁,这片杉木林不断演变为典型稳定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了占地近3000 亩的人工“万木林”,其中有乔木253 种,包括全球最大的沉水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曼教授实地考察后,赞叹“万木林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自然遗产,具有生态保护的国际性科研价值”。
叙述是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用来交代人物活动、展开情节、陈述事件的方式。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在学习第二单元的三篇古代记叙散文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和借鉴以下叙事的艺术。
二、新意为先
通讯员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多,获得信息快,接近新闻源,但若看见什么写什么,往往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这就要求通讯员要发挥主动性,多与编辑沟通,写稿前摸清编辑意图,了解报道要点。《际》文的作者是一位勤奋的乡镇老通讯员,跟编辑比较熟悉,也了解报纸当时正在进行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遂在家乡的报道中发现了亮点。
本指安定刘氏江山。 汉刘邦(高祖)病危时对吕后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见《史记·高祖纪》、《留侯世家》。后因以安刘爲维护王朝的典故。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四七绍兴十二年》:“及是秦桧除太师,彦诗以啓贺之,有曰:‘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桧喜,由是稍复录用。”
编辑立即联系文章作者:“手机不要关,需要补充完善新闻要素,请提早联系相关人员,落实具体情况。”从晚上八点多到次日凌晨两点多,电话、邮件来回十几遍。夜越来越深,有的采访对象已熟睡,通讯员只好请附近熟悉人员上门敲醒、辗转咨询。前后方紧密配合,高度紧张,仿佛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妊高症是产妇特有疾病,妊娠20周后的发生率是5%,有些妊高症患者还会合并水肿和蛋白尿,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有视力模糊,腹部疼痛症状,不进行治疗,则会全身痉挛和昏迷。妊高症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发群体,需要科学的进行产后止血。护理人员要有责任意识,能落实好护理措施,此次我院就妊高症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进行研究报道。
一次,在收稿时,编辑发现一篇由福建省建瓯市乡镇通讯员范小辉的消息稿,稿件题目为《房道镇开发建设新万亩林森林公园》。稿件内容为房道镇际村村民为效法先人,制定村规民约保护生态,在原风水林——“万木林”旁边新建一片万木林森林公园。以村规民约传承生态保护理念,并且有万木林这一历史背景做铺垫,编辑感觉是一篇不错的稿件。于是就在当天的例行下稿会上,将该新闻稿作了汇报,希望做本市新闻版的头条。总编辑听完汇报后,立即觉察到文章中蕴含的新闻价值,马上交代当晚的带班编委和编辑好好修改把关。
三、精雕成器
文章不厌千回改。原稿标题为《房道镇开发建设新万亩林森林公园》,近2000字,表述拖沓,语句概括,貌似通讯又像小结。新闻事件的集中当选择篇幅最短、时效最快的消息文体最为合适。经反复推敲,精心剪裁,一改原稿板滞平淡的格调,《际》文以崭新的立意、结构和节奏,刊发在《闽北日报》二版头条位置上。历史跨度661年,最终浓缩在706 字之中。
原稿标题虽然不失准确,但平铺直叙,无法凸显新闻内核抓人眼球。经过和作者的多次沟通推敲后,标题定为《历经600 多年,万木林传奇故事演绎植树造林新善举——际村村民立公约 再建一片万木林》。引题和主标题冲击力强,一目了然地把历史时空、新闻亮点呈现在眼前。
万木林的创始人是杨达卿,但原稿的人物要素却选择其他姓氏。修改稿的导语和结尾均请出杨氏后裔的20 代孙杨建义和杨家侍,他们的表态和期许更有分量,首尾呼应显得精巧。身份独特的名人效应,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交相辉映,有血有肉,浑然一体。
经过最终与通讯员沟通,稿件予以刊用。多家报纸、网站转载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