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外因素的企业核心能力构成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核心论文,能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04)06-0096-04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ra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该理论的研究涉及到核心能力的内涵、识别、培育、保护以及提升等诸多方面,在这些研究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问题,是核心能力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因此,对核心能力要素的构成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核心能力要素构成的评述与分析
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是指直接构成核心能力的最基本组成要素,或者说直接体现核心能力,它不包括对核心能力的形成有间接影响的因素。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于核心能力研究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
(一)基于资源的核心能力要素构成的观点
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资源就谈不上企业。所谓资源,就是可以被用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客观存在。以资源为基础来研究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存在如下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以彭罗斯的理论为基础,企业可以看作是生产性资源束,体现出企业资源异质性;第二个假设是来自于塞尔兹尼克和理查德理论,企业的某些资源要么复制成本高昂,要么没有供给弹性,体现了资源不可移动性。如果企业拥有的某项资源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机遇或者中和潜在的威胁,并为竞争中的一小部分企业所拥有,而且,这些资源的复制成本高昂或者不具备供给弹性,那么,这些资源就可能是企业的优势,成为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对企业特性而言,可以被看成是资源。企业控制资源,并通过构思、实施已设计的战略效果与效率,达到提高企业特性的目的。
从企业资源的来源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情报、技术、管理经验、品牌等)、资本(实物与货币)、社会资源(关系)等五种。自然资源、资本(实物与货币)、人力资源属于有形资源,可以直接计量;信息资源、社会资源必须附着于某些载体,因此属于无形资源,但诸如知识、技术、品牌等却是客观存在,在经济生活中可以感受和捕捉的。从企业资源的物质属性划分,它包括物质性资源、非物质性资源。物质性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生产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原材料、产品、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非物质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商誉、品牌、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
(二)基于能力的核心能力要素构成的观点
能力原来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是为了顺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反映了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在企业实践中,对能力的理解突破了个人、个体特征,逐步形成并普遍使用团队能力、企业能力等概念。企业整体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它虽然要依附在个体之上,但与个体能力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企业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所控制的资源,这些资源不是单一个体所能支配的;另一方面,企业能力是分工协作的产物,个人能力通过分工协作才能成为企业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个人的能力离开了分工协作关系,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个人能力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但企业能力表现出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企业能力离不开个人能力,并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制度有关。企业能力的建立首先从市场上吸收各种能力,并在企业内部将其与从市场上获取的各种资源协调、结合起来,形成组织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组织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企业内部的学习和积累,得以提高和扩张,并逐渐演变为组织的程序化的活动。企业能力依赖于积累性的学习,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流程、组织价值观。因此,有的企业能力容易识别,有的企业能力很难识别,也很难模仿,这种难于识别和模仿的企业能力,就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殊能力。
从能力理论的发展来看,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菲利普.萨尔尼克(1957)最早提出组织的能力或者特殊能力的概念,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组织的能力或特殊能力[1]。福克纳和鲍曼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分为运行能力和制度能力两个部分,运行能力是指“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与市场上的经营状况有关;制度能力确定了企业从事的核心活动范围,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和创新[2]。麦耶和阿特拜克(Meyer and Utterback)强调技术的竞争能力,并分成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与制造能力以及营销能力三大类。多西和提斯(Dosi and Teece)则把核心能力分为资源分配能力、交易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豪尔(Hall)认为核心能力主要是由职能能力、定位能力、文化能力和制度能力所构成的整合系统。温特斯库德(Winterscheid)等人则把核心能力分成技术能力、市场驱动能力和整合能力三大类[3]。我国学者黄津孚教授(2001)认为,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与管理能力;费明胜等认为(2001)技术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此外还包括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徐二明(2001)认为核心能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组织能力;黄继刚博士(2003)则认为核心能力可分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两大类[4]。
(三)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要素构成的观点
知识是指认知主体(人或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从资源的角度而言,企业组织被视为资源的集合体,管理者和企业中的员工对各种资源进行转化和管理,即使身处企业中的人,也被视为“人力资源”作为客体对待。企业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差异性,来自于组织、群体差异,个人以至与个人有关的知识是可以流动的,这种流动并不影响企业的能力。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能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外泄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核心能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企业所拥有、共享、学习和创新的,关于企业经营技术与方法、组织与文化等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企业竞争中显得格外的重要,具有价值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点,国外有不少学者把企业的核心能力视为一个知识系统。哈默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的学习,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以及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李纳德巴顿(Leonard Barton)则把核心能力界定为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企业的技术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和企业价值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知识系统[5]。在国内王毅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的能力系统,能力要素分为元素能力和构架能力两种,包括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三个层次,它是蕴藏于人才、文化与过程之中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6]。
二 核心能力的内部要素与社会环境分析
哈默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的学习,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以及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7],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的特征。鲍·埃里克森和杰斯珀·米克尔森认为能力不只是卓有成效利用资源的功能,能力和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联结组织结构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普斯格特和威斯克进一步论述了组织资本的基本是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它影响企业生产的可能性和效率,并与产品产出相伴而生。因此,组织资本是使组织提高对所承担的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突出了有效协调经济活动的能力,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受企业的人员流动的影响,即使人员离开了企业,大部分组织资本还会留在企业中。
组织资本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践表明它们对于企业形成核心能力获得竞争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就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社会环境。克里曼(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来自它的功能。社会资本不是一个单元体,而是众多不同单元的集合体,它有两个基本特征:这些不同单元都是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并在社会结构中服务于行为人的特定行为,不管行为人是单个自然人还是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强调“企业行为人关系的变化构成了他们的社会资本”[9]。社会资本就是包括共同的目标、企业中个人意志和企业的意志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其价值在于它对进行交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相互补充。社会资本也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缺乏社会资本,企业的某些特定绩效可能无法产生。但是社会资本的载体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资本,社会资本是存在于行为人的关系结构中,而不是存在于行为人或物质产品中。
杰伊·B·巴尼(Jay B.Barney)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认为价值性、稀缺性、可模仿性和组织性决定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0]。价值性是企业的资源或能力对环境机遇或者潜在威胁所做出的反应;稀缺性是拥有特定的有价值的资源或能力的企业数目是否小于在一个行业中产生完全竞争的企业数目;可模仿性是企业特定的有价值的资源或能力能否被别的竞争对手模仿,或者是模仿成本是否大于它所能带来的收益;组织性就是企业是否围绕着充分利用其资源和能力的竞争潜力进行了组织。
三 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特征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地从内部和外部环境获得信息和知识,并把它们积累起来而形成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
(一)组织资本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由于组织资本的源泉是信息,当企业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就能更好地协调生产活动。普斯格特和威斯克把组织资本分为四类,分别是:雇员信息,包括每个雇员的能力和技术信息以及他们如何与所承担的职责相联系;员工团队信息,包括如何建立最佳工作团队;雇员的技能信息,包括在组织中那些技能是有用的信息,那些技能通过投资或努力可以变为有力的信息;任务信息,包括即将承担的任务要求的生产效率信息[11]。其中雇员信息和雇员的技能信息实际上就是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员工团队信息可通过企业的整合能力来体现;雇员的技能信息可通过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力来体现。另外,企业拥有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也是企业的组织资本。所以,核心能力的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能力等要素体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只有当企业拥有这些能力并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协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资本的特征和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组织资本的特征及主要内容
┌─────┬─────────────────────────────────────────────┐
│ │体现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取得质量竞争优势和成本、价格竞争优│
│ 生产能力│势。它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加工设备、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程度、规模化程度、作业│
│ │成本等因素。 │
├─────┼─────────────────────────────────────────────┤
│ │企业根据用户特征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涉及到客户、销售渠道、公司所处的环 │
│ 营销能力│ │
│ │境(包括宏观经济、人口统计、政治、生态、公众和管制状况)、成本和获利能力、公司专长等方面。│
├─────┼─────────────────────────────────────────────┤
│ │企业开发与设计新产品和新流程的能力,以及以独特方式整合知识的能力,包括技术诀窍、方法、│
│ 技术能力│程序、经验和实体设备等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企业的异质技术资产,主要和产品技术、过程技术、│
│ │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有关│
├─────┼─────────────────────────────────────────────┤
│ │把开发产品所需的、范围广泛的、信息和观点(特别是技术方面和市场方面)整合起来,并快速有│
│ 整合能力│效地在产品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企业通过整合能力和组织惯例,把相互关联的、侧重于技术的能 │
│ │力和侧重于市场的能力整合起来,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创造、转移和组合知识│
├─────┼─────────────────────────────────────────────┤
│ │ 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具 │
│ 人力资源│ │
│ │ 有能动性、资本性、高增值性、再生性等特点│
├─────┼─────────────────────────────────────────────┤
│ │ 企业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手段,促使企业的资源实现高效或 │
│ 管理能力│ 最佳配置,产生“附加或放大”效应的能力,涉及到组织结构、信息结构、权利分配、激励方式、业│
│ │ 务流程等方面│
└─────┴─────────────────────────────────────────────┘
(二)社会资本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在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到体现,后者可以反映企业文化。社会资本是包括要实现共同的目标、确定的企业中个人意志和企业的意志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能够使企业中的个人意志和企业意志相一致,使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因此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对于形成企业的社会资本非常重要。另外组织学习对于形成企业的社会资本也有重大的帮助,社会资本的特征和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社会资本的特征及主要内容
┌──────┬─────────────────────────────────────────────┐
││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伦理、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绝大多数员工 │
││所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解决了“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战略 │
│企业价值观 │态度。企业的战略态度是隐含在其文化和管理哲学之中的,构成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职责。 │
││有代表性的价值观、有利润最大化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
├──────┼─────────────────────────────────────────────┤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企业精神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 │
││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策略、管理体制、分配原则、人事制度、人才观│
│企业经营哲学│念、企业人际关系、员工规范、企业对内对外行为准则等,表明了对经营业务所持有的基本战略态│
││度。企业经营哲学的主要作用是激发能动性、鼓舞士气,造成最值得做的事情必先做、做者必做 │
││成的精神氛围。主要有实干哲学、人本哲学、奉献哲学、竞争哲学、创新哲学等。 │
├──────┼─────────────────────────────────────────────┤
││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环境发生互动而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规范,企 │
││业与员工之间共享信息,共同创造组织记忆,并对个人和组织活动产生影响。哈博(Huber)描述了
│
│企业组织学习│四个与组织学习相关的概念,它们是:知识获取、信息传播、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内维斯(Nevis) │
││等把组织学习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运用。贝克(Baker)等人通过三个
│
││维度来测度组织学习,分别是投入程度、共享远景和思想开放性[4]。 │
└──────┴─────────────────────────────────────────────┘
四 结论与启示
核心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就是说核心能力是由一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结体组成的集合。这个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管理体系的特点,将各种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意义大于每个要素单独意义的简单迭加,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决定着他们是否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由于它还能够不断进化,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有机的联系,互为因果关系,互相影响。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在重视核心能力的价值同时将核心能力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本,将进一步促使企业重视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和企业的社会环境。因此,企业的核心能力带有技术性、管理性以及思想性的综合能力体系,也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实践中企业识别和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
标签:企业核心能力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