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养老是人类的追求。我国老龄化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上了议事日程。总结我国现存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重点集中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服务对象集中于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和五保户等经济困难老年群体,目前专门为健康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的项目形式相对极少,“抱团养老”模式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健康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组团居家养老的设计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组团居家养老;设计;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能够使老年人处于熟悉、健康的环境中,在不用支付高额养老服务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社会各界、政府机关以及部分企业带来的养老服务。这种模式同时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学术界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为关注,近几年关于养老社区的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1当前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
1.1家庭养老方式日渐式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年轻人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工作场域都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择业。留在家中的父母则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或多或少地进入了“空巢状态”。
1.2机构养老方式配套不足
在机构养老方式方面,我国的形式还是老人集中居住在养老院中。据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共计16.8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27.1万张。将现有养老床位与当前老年人数相比,折算下来每百名老人仅拥有2.91张养老床位。虽然养老床位在不断增长,但养老服务机构及配套设施的数量与我国过亿的老年人口规模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1.3自我养老方式尚未普及自我养老就是老年父母不依靠子女,与配偶或自己独立居住,自行承担养老任务。这一养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从“病苦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的转变。自我养老是养老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也是老年人在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经济基础前提下的优质选择。
2组团居家养老的设计重要性
“抱团养老”模式作为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比较公认的界定认为,“抱团养老”指的是一种自发的养老模式,它给老年人充分的生活空间和自由,通常是老年人的朋友圈以及生活圈,通过自给自足、互帮互助的方式让老年人完成养老活动的过程[2]。“抱团养老”是一种将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养老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上除秉承家庭和社区两种养老模式的特点外还拥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老人们共同支付生活费用,运行成本低;二是“抱团养老”的老年人大多是朋友、同事、邻里等关系,彼此相互熟悉,易结合,摩擦小;三是“抱团养老”模式既体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自助,又体现了社区养老模式的互助,实现了自助和互助的结合;四是“抱团”老人相互熟悉,生活经历、起居习惯、兴趣爱好等相类似,情感上能够相互慰藉。目前,抱团养老主要有合居共同开销养老、乡村低成本养老生活、基地养老和旅游养老等基本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组团居家养老的设计研究
3.1T形服务应对多元的个性化需求
养老服务对象特征在年龄、生理素质、家庭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在服务需求方面侧重点存在多样性,这为构建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增加了复杂性,因而需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给出个性化的建议与指导。通过构建T形服务体系,寻求老年用户服务需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差异性需求进行特殊处理,或对服务内容进行分级别设计,从而明确基本服务内容,增强专业化、细分化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通过芬兰的精准化养老体系案例,来看看在实践中满足老年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这两个系统,芬兰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芬兰养老服务精准化识别系统,通过制定评估标准、信息化调查等措施定期从老年用户整体需求和个体需求量方面进行充分评估,实现了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为服务供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服务供给系统中,始终以老年用户的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瞄准服务对象、因人施策等措施,按照老年人的精细化需求对供给主体的职能进行划分,并将服务需求分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服务、临时照料、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种类,通过不同的供给主体分层级提供服务。芬兰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并增强了养老服务体验。由于对服务需求的深度挖掘,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在满足基本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核心用户提供更精准、更快捷的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2公区的公共配套设计要点
通过出行目的分析利用老年人休闲、居住、购物等主要步行圈域特征,关联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同功能类型,在社区规划上确保步行圈和日常生活圈内功能集约,设施间相互合作提供圈域一体化服务功能,并保障设施利用者通过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的访问,满足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共享使用。
积极引导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集约设置,创造多元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样式,鼓励构建多种功能复合的社区中心,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环境,积极引导养老设施,将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养老院等养老设施与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集约建设、资源共享。
3.3居住区设计要点
目前现有部分建筑空间设计工作均考虑到了年轻人与中年人的生活需求,所设计出的空间不符合老年人居住群体,无法更好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因此为的更好实现居家养老目标,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居家养老模式,需做好无障碍住房设计工作。通过分析老年人日常动作及生活,可以将住宅适老化改造主要涉及到以下要点:①卫浴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卫浴空间作为居住环境内的重要场所,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下降后最需要改善和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对卫浴空间的布局继续合理优化,使护理人员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护理活动。设置扶手、防滑地砖等基础设施,保障自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将空间内的起居室与卧室进行一体化处理,使其保持相互临近的关系,使空间无障碍设计目标得以更好实现;②厨房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厨房与餐厅空间的功能性、合理性需保持一致,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空间。厨房、餐厅应使用圆角设计方式,厨具以及其他小物品的摆放需整洁,电器等安全性应经过试验检测。同时,因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退化明显,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站立,可设置一定数量的靠椅等,为其提供休息的位置;③对出行空间以及其他生活设施进行无障碍设计。运用高端智能科技手段,结合绿色环保材料以及智能装置等,在空间内增设声、光、热等因素,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满意的生活空间。利用科学方式,细致分析居家养老模式空间的物理环境打造期间的不足之处,切实提升空间内部的科技含量,更好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生活诉求。
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期待更多样、更贴心的养老模式为老年生活提供选择的同时,也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应当及时跟进扶助、指导,让老人们不再“孤军奋战”。毕竟,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不可轻慢,扶助民间养老模式,化解老龄困境,是道德需要、社会需要,也是在助力宏观经济持续向好。
参考文献
[1]王旭.居家养老模式下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7.
[2]麦焕钻,石霞萍,胡青梅.“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9):102-103.
论文作者:丛燕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老年人论文; 模式论文; 需求论文; 老年论文; 抱团论文; 社区论文; 空间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