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斯论文,帝国时代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波斯帝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波斯民族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世界大帝国,开辟了“帝国时代”,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文明大汇合,使所有的文明国家(或地区)都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都获得了同步发展,尤其是希腊世界和波斯帝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文明大汇合中产生了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并成为此次文明大汇合的丰碑。
人类文明大汇合从何时开始的呢?以往,不少人总以为是从“地理大发现”以后开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产生这种错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系统地研究全世界的文明史,没有把握住文明史发展的全局,因此人云亦云。研究世界史尊重事实远比尊重理论重要。我们应该从历史的全局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具体的历史过程。列宁说得好,“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1〕我们系统地考察世界历史, 发现人类社会第一次文明大汇合发生在波斯帝国时代,比“地理大发现”要早二千多年。本文将对这次文明大汇合的由来、标志、特点和后果作一粗浅的探析。
一
“汤因比认为,在16世纪以前,各个文明完全是独立发展的。”〔2〕按照这种看法,把16 世纪以前几十个世纪的文明交流与大汇合就一笔勾销了,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大汇合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类文明,不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不管北方文明还是南方文明,它从产生之时起,就不会停留在静止、孤立和封闭状态之中,总是跃跃欲试地向外界扩张延伸,发展与壮大自己,并谋求同别的文明汇合。任何一个文明都具有内向的凝聚性和外向的扩延性,二者相辅相成。由于文明的扩延性,它们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斗争,碰撞和汇合。至于它们汇合的进程和命运是由其主客观条件决定的。文明汇合的规模,有小汇合,中汇合和大汇合,按其性质来说,有平等的融合,有压迫的渗透与同化,有灭绝种族的“移植”等;按其时代来讲,有奴隶制历史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封建制历史时代的文明大汇合,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文明大汇合,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共处历史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和社会主义历史时代的文明大汇合。这里先着重谈一谈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的由来。
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文明社会刚产生并开始小小的汇合。西亚出现了城邦国家,埃及产生了州国家,黄河流域出现了夏人的国家,还有印度河流域和克里特岛的城邦国家。它们都在积极凝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像轮毂一样辐射式地向其周围散布影响,形成一个边缘并不很明显的‘圈’。”〔3〕这些“圈”经过发展,成为文明中心。 那时五大文明中心在广阔的原始世界里,好似几颗闪闪发亮的星星,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文明的火种播向全世界。文明火种的传播属于小汇合的范围。
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八世纪,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明中心已经越出国境,开始较大的汇合。首先是游牧民族表现出极大的开拓进取精神,跳出闭关自守的“原始圈”,走向世界。最初是亚洲西部的游牧部落希克索斯人,他们驾着马拉战车约在公元前1740年冲进埃及,带去了马文化和新式武器,在那里当统治者约达150年之久。 这是西亚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初次汇合。在汇合中,马显示出巨大的威力,随之马文化大大发展起来。埃及在农业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牧业文化,用骑兵和战车技术赶走了希克索斯人,建立起新王国。接着,新王国东进亚洲,遭到赫梯人的顽强抵抗,又退回非洲。随后,新亚述强大起来,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建立了地跨西亚和北非的帝国,但时间短暂, 只是扩大了西亚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交流。这两个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帝国都企图来一次文明大汇合,但均未成功。这一巨大的使命就历史地落到了波斯帝国的肩上。公元前六世纪中后期,波斯人建立起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波斯帝国,实现了第一次文明大汇合,开辟了人类历史大交往的新时代。日本史学家写道:“可以将古代波斯帝国看作第一个强大的帝国。并且,世界史从此进入了大帝国的时代。 ”〔4〕中国学者也认为,“波斯帝国的建立,实在是古代东方的历史上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5〕这个“新的时代”就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时代。
二
历史发展到波斯帝国时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分散性、孤立性和闭塞性基本上被打破,出现了百川归海的局面,形成了第一次文明大汇合。它的标志,主要有三个。
1、五大文明中心相会,文明社会都已沟通。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爱琴——小亚希腊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四大文明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交往空前频繁起来。最东面的中国文明虽然与波斯帝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有一定的交往。最初是通过“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据《穆天传》描述,公元前十世纪前期,西周同北方草原地区和中亚的北部就有了经济文化联系;“在春秋时代(前六至五世纪),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丝绸可能通过他们而传入波斯帝国”。〔6〕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7〕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见于波斯市场。至此,全世界的五大文明中心首次沟通并相会了。这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根本标志。
2、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大交往。
海洋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希望,但是它又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世界。大规模开发海洋事业,在波斯帝国以前,是没有先例的。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具有雄才大略,积极开发海洋。首先建立一支600-1000艘战舰的海军, 这在当时的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最强大的舰队,它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开辟了大兴海军文化的先例。
其二,开通了远洋航线,拓宽了商业区域。约在公元前518年, 大流士一世派海军提督斯西拉克(scyax )率领一支舰队由印度河口出发,向西航行,渡过印度洋到红海的苏伊士港。从此,埃及两河流域到印度的海上大道开通了,形成了一个前景看好而广阔的贸易区。这是东方海上航运史上和商业贸易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
其三,开凿洲际运河,促进三洲大交往。波斯帝国为了发展商业贸易和加强军事力量,约在公元前518年开凿了苏伊士运河。 这条运河的开通,在海路上亚非欧三大洲就联成一片了,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作用十分重大。“在当时,印度与地中海区域之间的海上贸易已逐渐兴盛起来。”〔8〕同时, 苏伊士运河与斯西拉克航线连结起来,后来成为伟大的“西南海上丝绸之路”的西段,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在波斯帝国时代,“东至印度河,巴克特利亚,西至爱琴海岸、埃及,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获得前所未有的条件”,〔9 〕使文明大汇合得以畅通。
海上交通大动脉的开通,也正是文明大汇合的主要标志之一。
3、联合“两个世界”,牧业文明同农业文明相互交融。
人类文明的大汇合起源于游牧经济世界与农业经济世界的交往、碰撞和融合。自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农业部落和牧业部落的生产就专门化,逐渐形成了农业经济世界和游牧经济世界,因此也就产生了最古老的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这两种文明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牧业文明四处出击,使两者相互交流,碰撞与汇合。最初是“定居、游牧民的征服、同化、新的征服、再同化”,〔10〕如此往返交替,文明的汇合不断扩大,最后融会于一体。波斯帝国境内拥有广大而发达的游牧经济世界(北部)和农耕经济世界,联合在一个政府治理之下,和平友好交往,这是前所未有的。过去,这两个世界没有联合起来,天下就很不太平。游牧民族机动性极强,善于骑马射箭,日行十里。他们视农耕世界富裕,民众怯弱,是掠夺的好对象。如亚欧大草原的雅利安人、印欧人和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经常向南部侵犯,搞得世道不安宁。农耕世界视他们为野蛮人、侵略者,时刻防范,坚决抗击,进而要制服他们。但是,两个经济世界都有缺点和弱点。“以农为本的经济是一种狭隘的、相对闭塞的基本上属于自足的经济。”〔11〕游牧经济极不稳固,“靠天吃奶”,发展前途十分有限,只有同农耕世界结合,走农耕化道路,才能获得较高级的文明。如阿卡德、亚述和赫梯等国家都是从游牧转为定居,走农耕化道路后才强大起来的。相反,农耕世界不同游牧世界结合就缺乏活力与安全感。两个世界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繁荣强盛,创造出奇迹。这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如哈拉巴农业文明没有同牧业文明结合,就十分脆弱,约于公元前18世纪中期被人灭亡,在印度大陆上消失了。中华文明长盛不衰,就是华夏族最善于吸收北方的游牧文明,特别是马文化,具有二者的优势,故永葆青春活力。波斯人本身就是农业文明同牧业文明联合的典范。他们六个农业部落和四个牧业部落在居鲁士领导下团结起来,结果气吞山河,吒咤风云,创造了伟大的奇迹: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由部落联盟发展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第一个世界性大帝国。
波斯帝国境内的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结合得很好,它们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同步发展达二百年之久。特别是中亚游牧世界发展最快,并对波斯帝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亚史专家王治来先生写道:“中亚各族农、牧民,在阿赫门王朝(即波斯帝国,引者注)的军队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有许多中亚花拉子模人,索格底亚那人,巴克特里亚人,后来都参加了波斯对希腊的战争。那时的中亚曾成为波斯帝国的重要后方基地。”〔12〕在波斯帝国时代,北部的游牧世界没有向南部的农耕世界发起大规模的冲击,生产免遭破坏,在和平的环境下,南部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
游牧世界同农耕世界的良好结合和融汇,也是文明大汇合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奴隶社会的文明大汇合,亦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文明大汇合在波斯帝国时代已经实现了。整体的世界上古史在波斯帝国时代也已形成。过去,一些史学家不注意这个史实,把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放在“大航海”以后,这是不科学的。谢世辉先生说:“历史学家不应该重‘大航海以前世界史没有形成’这类对世界史全然无知的空洞的说教。”〔13〕
三
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有三个特点。
第一,君主领头 军队开路
这次文明大汇合,波斯帝国的皇帝居鲁士不自觉地充当了领头人和发动者。他是奴隶制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公元前550 年建立了波斯王国,然后向外扩张,创立了波斯帝国。他的继承者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一世继续对外扩张,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世界性大帝国,为第一次文明大汇合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场所。
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前奏是暴力,是流血战争。就这一点而言,它是粗鲁的与野蛮的。但是在奴隶制时代,没有军队先行,没有暴力开辟道路,文明的迅速传播、扩大和汇合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征服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同这种历史观完全矛盾的。到目前为止,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14〕参与这次文明大汇合的主要是东西方发达的强“国”即波斯帝国和希腊世界。双方最初是在战场上见高低,但后来主要的仍然是和平友好的交往,而且双方都是改革开放的,均以改革闻名于全世界,都敞开胸怀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自己。希罗多德说:“象波斯人这样喜欢采纳外国风俗的人是没有的。”〔15〕雅典见波斯有庞大的海军,就吸收海军文化,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终于反败为胜,取得了平等参与文明大汇合的资格。
第二,广泛深入 同步发展
这次文明大汇合,范围十分辽阔,当时全世界的文明社会都已卷入,遍及亚非欧三大洲。有农业文明,牧业文明,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融汇。它有两个层次,一是波斯帝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二是东西方文明的汇合和发展。东方以波斯为主,西方以希腊世界为代表。
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人同小亚人、西亚人、中亚人、印度人和埃及人结合起来,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希腊各城邦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双方进行激烈的较量,其场面象伟大的诗篇一样悲壮。美国学者L·桑戴克对萨拉米海战这 样描绘道:
一王坐悬崖上,
俯视海中萨拉米(salamis);
数千船舶陈海上,
率土之滨皆王臣!
破晓即起大点名;
到了薄暮不复存。〔16〕
浩浩荡荡的波斯大军成了运输大队,把东方大量的物质文化运到希腊世界。但在希波战争结束后,双方进行平等的往来,互利的交易,双方均得到了实惠,达到了“同步发展”。“同步发展”是人类文明大汇合最美好的篇章,也是这次文明大汇合最突出的特点。
第三,时间久长 中心稳定
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岁月悠悠,延续到“汎希腊时期”(即“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在波斯帝国时代与其以前,东方文化向西方发展,传播到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希腊世界则积极摄取东方的优秀文化(包括字母文字),因而成了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十分发展,成为古希腊天文学的基础。如希腊天文学的奠基者泰勒斯根据巴比伦天文学关于月球每18年零11天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运行一周的知识,预测出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蚀。〔17〕波斯帝国时期,它把大量的东方文化输送到欧洲。“欧洲人自波斯帝国兴起以后,确曾从波斯人手里获得东方文化。古波斯文化之地位,实是承前启后的:一方面融汇东方文化,另一方面启迪西方文化。就时间而言,为承前启后的;就空间而言,则为由东转西的。”〔18〕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与汇合更加频繁,达到一个新的高潮。那时,西方文化东进的势头很大。亚历山大在东方占领区建立七十座城市,作推行希腊化的样板。“所谓希腊化,原来主要是指随希腊统治之扩展,希腊文明也传播于东方各地,即东方被希腊化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实际上希腊文明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影响,而来到东方的希腊人就像亚历山大那样更是大大东方化了”,“是古代东方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9〕而且,亚历山大把其帝国的首都放在巴比伦,他统治的重心放在西亚。因此,西亚仍然是文明大汇合的中心。
四
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遍及亚非欧三大洲,其后果是积极的良好的。
第一,从波斯大帝国境内来说,在文明大汇合中,不管是西部,还是东部,原先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经济文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均有较大的发展。西部(包括西亚、小亚地区和北非)的奴隶制经济,“是空前发展而且在继续发展着的。”〔20〕东部落后地区在发达地区的带动下,也在迅速发展,并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中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阿赫门王朝的统治在中亚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波斯文化在这个时期对中亚的影响是明显的”。〔21〕那里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十分注意水力资源的开发,强烈要求中央政府合理使用水资源, 〔22〕以便发展生产。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安定繁荣, “人称巴克特里亚为‘真正的天堂’”。〔23〕
第二,就东方和西方来讲,在文明大汇合中都获得了发展,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特别是希腊世界得到了迅速而高度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古典时代,不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学、文化艺术都是登峰造极的——达到古希腊繁荣的顶峰。波斯帝国也一直是一个富裕和强盛的国家,就是希波战争以后,“对于希腊人来说,在差不多又一百年的时间里,波斯本身仍然是坚不可摧的。”〔24〕在某些时候,波斯对希腊世界还起着“仲裁”的作用;〔25〕它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对汎希腊和罗马都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顺便提一下,希波双方的命运如出一辙——均被马其顿帝国灭亡,不同的只是波斯帝国比希腊后“死”八年。
第三,这次文明大汇合,促成了历史第一次留学高潮。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学者。使他们大开眼界,希罗多德就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26〕这个看法一直被明智的学者所坚持。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如果要从世上发生的事情中得出教训的话,首先,东洋是一切艺术的摇篮,并且应注意西洋的一切都有赖于此。”〔27〕所以,古希腊的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启程,来到埃及、小亚、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留学”,认真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希罗多德、色诺芬、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等。他们吸取了东方丰富的文化素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所以人们这样说:“西亚文明长期孕育了西欧文明(或欧洲文明)。而且世界史的第一个中心不在欧洲等地,西亚才是世界史(文明史)的最大主干。”〔28〕因此,西亚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策源地。
第四,这次文明大汇合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科学成就——第一部“世界史”巨著,即希罗多德的《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首先,《历史》是欧洲第一部较完备的历史著作,其影响和作用超出了国界,所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赞誉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其二,《历史》把亚非欧三大洲文明社会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写进去了,其地理范围非常广大,具有世界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是研究三大洲上古史最珍贵的资料。其三,从他写作的目的来看,“是为了人类所造成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即希波战争,引者注)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29〕这里的“人类”“希腊人和异邦人”,就是泛指亚非欧三洲的各族民众,他们是世界性的。而且希波战争也是上古时代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四,在希罗多德以前没有一本历史著作把亚非欧三洲多数文明国家都写上,写“世界历史”的著作还是无先例的。综上所述,《历史》确是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它又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一块丰碑……
总的说来,这次文明大汇合中,没有种族灭绝,没有民族文化的强迫同化,而是互相尊重、交流,吸收精华而融汇。“波斯文化尊重许多国家的传统与文化,是其集大成者。然而,这种综合在整体上表现了一个巨大的统一,同时也表现了流畅华丽。”〔30〕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也在这次文明大汇合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1卷,第12页。
〔2〕叶险明:《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与“跨越”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第122页。
〔3〕王阁森:《世界上古史若干总体性问题浅探》, 《世界历史》1985年第4期第57页。
〔4〕〔13〕〔27〕〔28〕〔30 〕〔日〕谢世辉:《世界历史的变革》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100页、5页、9页、75页。
〔5〕〔8〕郭圣:《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108页。
〔6〕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267页。
〔7〕〔19〕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5页。
〔9〕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01页。
〔10〕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173页。
〔11〕《吴于廑谈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第16页。
〔12〕〔21〕〔23〕王治来:《中亚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47页、8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页。
〔15〕〔22〕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245页。
〔16〕L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上)上海文化出版社影印本1989年版,第135页。
〔17〕王觉非主编:《大学世界史论文选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 6年版,第一册第56页。
〔18〕周谷城:《世界通史》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第280页。
〔20〕世界上古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8页。
〔24〕《世界史便览》,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67页。
〔25〕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页。
〔26〕华中师大历史系:《史学知识千题》(世界史部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29〕《外国历史知识》1981年第12期,第22页。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波斯帝国论文; 波斯论文; 帝国时代论文; 希腊化时期论文; 希腊历史论文; 农耕文明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