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新校区图书馆工程设计的创作体会,对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创作诸要素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绿色建筑;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040-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使用者需求的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学术性标志建筑,如何符合新教学模式、新教育理念的需要,已逐渐成为图书馆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图书馆建筑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大学图书馆如何顺应新时代赋予建筑新的需求,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我们建筑设计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 当代校园图书馆建筑设计要点
1.1 功能复合化
传统图书馆建筑的特点是书库和阅览室分开布置,是两块不同的独立空间;藏、阅、借房间相对固定,缺乏弹性变化;层高不等、荷载不同、功能固定、不能互换,缺乏灵活性,传统图书馆是读者和书籍分开的“固定功能型”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正经历着以传统纸质书刊入藏为主导到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导的数字秩序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必然促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功能模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平面布局应打破传统的藏、阅分离的模式,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现代服务方式,有利于读者对所需的文献进行查询、借阅,平面上自由灵活的组合书架和座位,为读者使用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集开放阅览、电子阅览、影音阅览、讨论咨询、研究学习、自习活动、校史陈列、咖啡休闲、学术报告等多功能为一体,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集学习研究、信息发现、知识创新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校园学术文化中心。
作为当代高校图书馆,该馆实行“藏阅合一”的现代功能布局方式,仅在地下室设有一间密集书库,三至六层均为自由灵活的组合书架和阅览座位的开放式阅览区,为读者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图书馆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由动到静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域:一层以对外功能和学术交流为主,布置入口门厅、检索大厅、开放式交流区、自习室、600座多功能报告厅、贵宾室和图书馆办公等,同时结合阶梯空间设置开放式校史展示区和咖啡休闲区;二层以交流互动和室外活动为主,室内布置教师咨询室及学生讨论室,室外为架空层平台、屋顶绿化和露天阶梯广场,可以通过延伸而下的草坡欣赏整个校园美景;三至五层为开放式阅览区,六层布置电子阅览和音像和数字化阅览区;地下一层主要布置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结合下沉广场可直通室外。
1.2 空间创新性
在信息时代,读者阅读方式、馆藏载体、信息交流需求和管理方式在不断变化,为满足读者对建筑空间和信息共享空间的需求,现代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营造多层次和灵活开放的建筑空间,不仅仅是面向师生开放的图书馆,同时也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首先,本项目将建筑中的辅助功能如楼电梯、卫生间、空调机房和设备管井等全部集中在3个核心竖筒中,释放更多的通用空间作为开架阅览和公共空间使用,形成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逻辑关系,让图书馆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其次,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的大开间模式使得室内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同一空间也可根据使用要求的变化作多种用途,增强空间未来的适应性和互换性。同时,“藏阅合一”并与图书馆空间体验相结合是本图书馆的最大特色,建筑设置了开放的检索大厅、充满自然光线的六层通高中庭、开放的阶梯式交流区、良好观景视线的四层通高边庭、拾级而坐的阶梯式阅览区、阳光明媚的屋顶露天阶梯广场、室外下沉广场和空中花园等多种室内外公共空间,空间连续而富有变化,提供多种空间的体验。
1.3 绿色生态化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环保成为大众当前最为关注的话题。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中使用频率最高、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建筑,采用节能低碳的绿色设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三星级为设计目标,优先采用高效的被动式技术,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使用者的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外围护体系采用了节能幕墙和生态绿化屋面,将能耗最大的建筑表皮转化成能量调节装置;地下车库采用太阳能导光管,白天利用太阳能蓄热的同时,将自然光导入地下室,夜间导光管还可用于室外照明;中庭设置自然采光天窗、地下室设置下沉式广场,自然采光的同时改善室内通风效果;卫生间排风采用无动力风帽改善室内通风效果;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图书馆生活热水使用;雨水回收系统将收集屋面的雨水汇到蓄水池,经过滤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用于景观浇灌和道路广场浇洒;采用多种雨水入渗透措施: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广场、下沉式绿地等,可补充地下水和雨水净化作用;主体结构还采用了阻尼器抗震体系的新技术运用;土建装修BIM一体化,精细化整体化设计,降低整体造价、节约资源。
1.4 系统智能化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更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与车库排风系统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系统、手机预约阅览座位、采光天窗自动遮阳等建筑自动化控制技术汇集于一身,体现了未来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理念。
主入口透视图
剖面图
2. 结论与展望
图书馆对一个大学来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灵活多变的空间变化,还应作为传承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在设计中需更多体现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等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杜晖,牛淑红.高校图书馆环境优化与阅览室室内空间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
[2]陈平,孙澄.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美国ALA/AIA图书馆建筑奖获奖作品解析[J].建筑学报,2009(02).
[3]安田幸一,薛君.东京工业大学新图书馆 对大冈山校区进行再构筑的战略布局[J].时代建筑,2011(06).
[4]李煦,约什华·普林斯-拉莫斯.关注建筑性能表现的设计――REX事务所的建筑实践分析[J].世界建筑,2010(03).
[5]余斡寒.家·园――从汤桦的建筑理念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06).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图书馆论文; 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高校论文; 广场论文; 室外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