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论文_叶剑平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建筑行业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十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所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其所伴随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使建筑工程结构的使用功能与承载力受到严重影响,也令建筑工程的美观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需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本文将详细分析混凝土裂缝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形成原因,并总结出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治理的相关措施,希望为日后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措施

现如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其作为一种质量隐患在建筑工程中极为常见。混凝土裂缝存在于建筑工程中不仅会对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与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碳化,使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变低,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相关人士与社会广大群众均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从根本上将管理与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力度提升上去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一、混凝土裂缝及其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需以其具体性质及相关危害为依据对其采取合理的防治手段,从混凝土裂缝的数量与宽度方面来对其展开控制,以降低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风险。外加荷载、混凝土硬结与材料性质等因素均会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其中硬结收缩、温度差异与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导致混凝土结构硬结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混凝土结构因加载而产生变形是混凝土结构外加荷载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混凝土结构因组成材料反应而出现变形是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质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1]。因此,可将收缩裂缝、施工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等作为混凝土结构的细化类别。

二、建筑工程中发生率较高的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

(一)收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主要包括塑性收缩与干缩两种,其中塑性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硬化热与风荷载等气候方面因素所导致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大于其设计极限抗拉强度;干缩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水分散发水平于硬结过程中不够平衡。

(二)沉降裂缝

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沉降裂缝的具体因素为建筑工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如图1,除此之外,在模板未形成较大刚度时,过大的支护结构间距也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沉降裂缝。

图1

(三)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条件下较易发生温度裂缝,其原因在于此类混凝土结构硬结过程中存在大量水化热释放,而混凝土结构内部与其表面热量散发速率不同,混凝土结构内应力的分布会因其内外温度差异较大而丧失均衡性,令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

(四)施工裂缝

均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施工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如混凝土材料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配比不当等等,除此之外,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方向、时长不合理、施工缝设置、后期养护等因素也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2]。

三、对混凝土裂缝问题予以防治的相应对策

(一)使混凝土材料配置比例更加完善

需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原材料购进过程中确保所购入材料水灰配比较低,并增加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比重,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

(二)提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力度

需严格监管并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位置、混凝土材料一次浇筑量及留缝间距,以避免混凝土结构质量受到影响。混凝土结构极易因骨料下沉而产生裂缝,且混凝土材料存在一定泌水性,所以需于混凝土浇筑物初凝到终凝期间对其予以二次抹压,并确保混凝土结构浇筑当天停止工程中一切重力工作,避免混凝土受到震动影响。除此之外,将脚手板或木模板铺设于新浇筑混凝土材料上方可使其刚度与抗震性能获得有效提升。

(三)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配置

水泥与骨料是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理增加混凝土骨料的含泥量、吸收率与干缩量可有效提升其干缩性,保障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抗渗性,有效规避混凝土裂缝问题。

(四)采取更为适宜的成型混凝土养护措施

需加强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的力度,为已成型的混凝土进行适当保温,避免其降温速度过快,在有效降低温差的同时将混凝土强度提升上去,使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得到促进,避免混凝土材料产生塑性收缩[3]。与此同时,还需充分注重混凝土结构的防潮、防湿、防晒问题。

四、修补已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方法

(一)表面修补法

将水泥浆、油漆、环氧胶泥等涂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表面即为表面修补法,对表面裂缝或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的稳定深进裂缝等问题适用。

(二)灌浆封堵法

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裂缝对其实行填堵即为灌浆封堵法,如图2,其充分利用了胶结材料的黏着特性,使其与混凝土达成整体,起到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对可影响混凝土结构整体性或具有一定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适用。

图2

(三)结构加固法

①混凝土置换法。利用新混凝土或其他相应建筑结构材料对裂缝处损坏的混凝土予以置换,“翻新”该处可影响建筑物结构性能的裂缝源;②仿生自愈合法。将含有粘结剂的胶囊或液心纤维加入混凝土内部,使其变成一个仿生自愈合网络系统,使混凝土一旦出现裂缝,液心纤维即会对裂缝两端产生“拉拢”,通过“愈合”裂缝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③电化学防护法。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不会受到环境影响,可使混凝土结构获得长期防护,通过在介质中施加的电化学作用来改变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善,令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改善[4]。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而混凝土裂缝是所有建筑工程均无法避免的问题,相关人员需充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利用相关措施尽量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而对于已存在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在对其形成原因予以细致分析后需利用有效措施对其予以加固修补,以充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志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28):219-219.

[2]杨青,郑璐敏.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1):2000-2001,2003.

[3]张宝川.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12):154-155.

[4]符发军.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5):2781-2782.

论文作者:叶剑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论文_叶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