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军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校论文,思想政治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不可避免地给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军校大学生思想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给军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当代军校大学生思想新动态
(一)总体上政治信仰坚定,但个别人思想上存有认知偏差。调查表明,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既区别于改革开放前大学生们的狂热与盲从,也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那一代大学生有所不同,表现得更加成熟与稳定。近些年,军校逐渐加强的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效果日益明显。特别是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信念比较坚强,对党的现行方针、路线、政策能够正确理解,自觉执行。但个别同志由于理论修养、政治意志和政治思辩能力受阅历浅的客观制约,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相悖离的言行,往往缺乏科学、正确的分析与认知,不能积极地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有时显得偏激片面。从前两年在某些军校大学生中发现“法轮功”练功分子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这种现象不可忽视。调查的150名在校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传、看过社会上一些所谓流行的“政治段子”,有个别同志甚至在网上BBS上发表过偏激的政治言论。
(二)普遍渴望求知成才,但也有少数人有“混”学历的思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强烈的求知欲、成才欲,已成为当代青年学子的共识。座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珍惜院校教育机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表示要抓紧在校时间,勤学苦研,锻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打好文化科技基础。但也有少数人,对人才竞争、知识竞争的大趋势缺乏认识,抱着混学历、捞文凭的思想。有的一入学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高;个别有“背景”的关系户,没有真正从部队现代化建设大局需要与个人真才实学的高度端正认识,认为自己学好学坏没关系,反正毕业后有好位置等着,缺乏应有的知识社会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导致学习钻研的内动力不足;也有个别送学或战士考学的学员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总跟不上,畏难情绪严重,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只求应付考试,不讲真才实学。
(三)思想观念空前解放,但理性思辩品格和严谨求实作风尚显不足。国民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解放程度更显可贵。从平时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中发现,当代军校大学生,早已脱离了过去那种僵化思维的桎梏,他们十分重视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道德、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吸纳社会、国外、外军的优秀成果。但也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辨别力弱,往往对各种思潮不加区别地兼收并蓄,故观点博而不真,思想杂而不纯,思维活而不辩,不但没有丰富自身思想理论修养,反而阻碍了它们的纯真。故有的人云亦云,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有的沾染了社会上一些圆滑习气,做人求学世故取巧,办事作风浮躁虚漂。
(四)富有民主平等先进意识,但又不自觉地沾染了自由散漫习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我党十六大关于加强政治文明提出的一大课题。作为一名军校管理人员,笔者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感到,与整个社会进步相适应,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民主平等和法制意识也得到了较大的加强。他们在思想意识、学习工作中,处处都能表现出强烈的民主需求与参与意识,这对加强和改进军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乃至今后促进军队内部民主法制建设,都有极为重大的益处。然而,一些大学生在民主平等意识增强的同时,却淡化了主人翁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常常忽视了作为一名军人应当具备的纪律观念与服从意识。往往讲权利忽视义务,求自由拒绝纪律,要民主不要责任。泛民主、泛自由思想带来的对现实不满、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的倾向在一些人身上反映较为严重。如今年某学院就发生学员逾假不归,考试舞弊、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现象。甚至在“非典”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仍有人越墙外出受到严肃处理。
(五)初具献身国防的思想,但又带有明显的害怕艰苦、难耐清贫的“贵族”情结。军校大学生,入学时都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关,对党和军队作出过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的承诺。但调查中也了解到,由于受社会上人生价值取向趋利主义的负面影响,个别大学生把读军校当作接受大学教育的桥梁与手段,书可以在军校读,就业则选择内地安逸的大城市驻军或地方高薪岗位;也有的在校表现尚可,一旦毕业回到偏远的部队、进入艰苦的基层军旅生活,特别是经济利益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时,就不安心,就想方设法调到机关或大城市工作,有的还绞尽脑汁要脱离部队,回到地方拿高薪。这两年,全军因不安心军校学习,主动要求退转学的有之,毕业到基层部队怕艰苦要求提前转业者有之,甚至逃离部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某军医学院一名刚毕业的博士生就因不满意基层生活,私离部队被劳教。
(六)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但慎独自律能力还不够强。由于我国多年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和军人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应该肯定,文明礼貌,遵守公德,团结友爱,已成为军校学员道德现象的主流。但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学员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缺乏辨别力,是非好坏界限模糊不清,对社会上的一些腐朽的东西良莠不分,一些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在个别同志身上也还有一定市场。有的日常行为不守公德、不拘“小节”,乱讲粗话、乱扔杂物、嗜好不良,形象较差;有的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讲穿用、讲吃喝、搞攀比,一味高消费;有的热衷庸俗“关系学”,拉关系、钻空子、走后门,影响很坏。特别是极个别大学生,刚入院校,面对繁华都市熙熙攘攘的酒绿灯红,无法自持,放松、放纵自己,犯了错误。如某院校近几年,多次发生学员上网浏览黄色网页、涉足不健康场所消费,甚至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等违纪现象,小偷小摸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搞好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新时代。一是牢固树立“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科研和育人中心任务”的地位观。要紧紧结合这一中心任务,去谋划、实施自己的工作。二是要摈弃“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完人的观念”。不要期望三四年的院校生活就可以培育出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要着眼现实,牢固确定实事求是开展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观,始终着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形势这一最大国情与军情,适度订立教书育人目标。三是要摈弃“思想政治工作无用的观念”。要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永不过时的作用观,越是社会形势变化,越是学员思想复杂,越需要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学院中心任务的完成,引导、帮助学员在思想与政治上祛邪存正。四是要摈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独立的观念”。牢固确立依靠广大学员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相互转化的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众组织作用,通过大家来做,提高工作效益。总之,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彻底脱离过去那种“与时代拧着劲、与生活拧着劲、与学员的现实思想拧着劲”的状态。观念是人们多年形成的东西,往往根深蒂固,要彻底地推陈出新,是个痛苦的自我否定过程,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较长的时间;要靠思想的灌输,启发院校政治工作主体(领导干部、政治机关)的自觉;要尽快由政治工作领率机关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去引导;要采取不换“脑筋”就换人的办法,提拔使用一大批观念新、闯劲足、专业能力强的年青干部,放到院校政治工作领导岗位上。
(二)打牢基础,确保大学生政治上“不变质”。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军权是否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问题。是否可靠,根本标准就是看“对党是否忠诚、对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对改革开放和党、国家的现行政策是否自觉拥护”。从学员思想现状看,受当前社会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多元论、马列主义过时论、政权的泛民主论”等错误思想已渗透到了极个别学员头脑中,这是极为危险的苗头。军校各级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敏感与自觉,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灌输力度,进一步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支柱强化力度。要深入研究,紧密结合院校特点与学员实际,克服传统的灌输教育的弊病,鼓励研究性学习教育,让学员在搞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的基础上,明白事理是非,培养理想信仰,坚定政治信念,树牢精神支柱。
(三)大胆创新,探索出符合军队院校特点的教育之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部队不一样,特点很鲜明。作为教育主体的专职政工人员,往往都是由各种专业教员转任的,他们说理教学能力强,但长期囿于校园,实践经验、感性认识不够;作为教育客体的学员来说,年青、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多、快,但性格浮躁,思想偏激;另外,院校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学的专家级教员,他们长于理论,精于分析,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财富。因此,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新的形势与任务,着眼自身特点,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一是要强调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互动、校内外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特别要在教育中引导研究探索氛围,做到基本观点的认知与最新问题的探索互动。由于一些学员思想上面临的困惑,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问题,理论上没有明确答案,故不可简单定论,要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探索研讨,求得明辩真理。二是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照搬照抄的怪圈。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新”与“深”的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知识性与愉悦性的结合,多搞一些具有军校特色、深受学员欢迎的教育,少搞一些人人皆知的道理灌输,不摘那些学员厌烦的大课讲授教育。三是要充分发挥军校知识、人才、设施密集的优势为教育服务。积极引入各科知识,充实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网络等设施,改进教育方式、手段,使教育更具活力与效果。
(四)改善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大学应该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整体的文化氛围决定思想政治氛围。院校是一个知识集中、文化集萃、思想集锦的独特群落,必须将院校充足的思想文化资源,丰富的思想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是要“德才兼备”不要“跛脚鸭”,确立正确的学习成才政策导向。把树学知识典型与树思想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形成倡导学员走“又红又专”院校学习道路的政策导向;二是要“紧张活泼”不要“僵化呆板”,坚持文体活动的娱乐性与思想性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积极宣扬思想政治先进典型、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弘扬民主进步的思想政治主旋律。三是要“育人”不要“愚人”,极力营造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充分发挥师生思想开放、文化先进的特点,彻底摈弃那种“禁锢思想、强奸民主”的极“左”做法,切实区分学术论争与政治错误的界限,开展各种思想、思潮、理念、观点的研讨,引导学员在研讨辩别中知真理、明是非、冶性情、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