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弓箭的历史演进研究
刘曼玉,董思宇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中国传统弓箭运动的演进历程,从中国民族体育历史演进的视角将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历程分为兴盛期、定型期、衰落期和复兴期4个阶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传统弓箭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大业上任重道远;完善国家队运动员选材模式将成为长久任务;创建学科项目,健全、明确体系将推进自身的发展;民间力量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独特作用;传统射箭运动成为一种普及的文化活动,社会影响显著;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引领未来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弓箭项目“进入”奥运会作出展望。
关键词: 中国传统弓箭;体育运动史;传统文化;展望
弓箭从诞生就与人类生存、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1]。当下,沉寂近半个世纪的传统弓运动再次兴起,全国赛事及活动不断,受到海内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2018年少林禅弓全国性射箭比赛的举办,成为中国弓箭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复兴的标志。笔者通过对传统弓箭运动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整理与回顾,一方面,加强国人对我国传统射箭文化演进过程的认识,贯彻所欠缺的“礼”的观念。另一方面,为推动传统射箭运动复兴和规划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秀姐是咱村里的百灵鸟,会唱山歌,后来又参加了乡花鼓戏剧团,是台柱子。哎!偏偏找个男人,自已在外五搞六搞,却不准秀姐到外面演戏,硬是把她的戏服全部烧了,关在家里做保姆一样。”
1 中国传统弓箭运动的起源及其后续演进过程
1.1 中国传统弓箭运动的起源
因弓箭的产生早于人类,故对弓箭文化具体产生时间的研究争议很多。有这样一段没有文字史料记载的历史,依靠神话传说流传至今,他将中国古代传统弓箭的源起追溯到史前社会,对弓箭的描述是通过后人对神话故事和传说了解得到的[2]。这是传统弓箭最早的一个起源说。又据史书记载,在距今约2.8万年人类已使用弓箭,并将其源起定义为古人类进行狩猎和保卫自身安全的需要。在国家对考古愈加重视和专家的不懈探索中,1963年,中国山西朔县峙峪村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枚用燧石打造的“箭镞”。该遗址的年代与史书记载一致,说明弓箭最早在旧时代晚期到新时期早期这一区间年份就已经问世了[3]。足以证明我们的先人是作为全世界最早使用并掌握弓箭运动的大群体之一。但遗憾的是,却不足以成为我国古代射箭史开端的有力证据。这是继神话故事起源后的又一起源说。
由表4、表5可知,一段净化Co损失率降至20%以内,贫镉液钴控制在150 mg/L以下,不需要对贫镉液单独除钴,按照10万t电锌规模,年降低锌粉消耗500 t。
1.2 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后续演进过程
1.2.1 兴盛期
射礼是古代射箭男子的一种礼仪。其产生成为古代传统弓箭兴盛的标志,兴盛阶段正处于西周时期。在射礼上的射箭比赛中已具备了包括比赛时间、场地、参赛人员、比赛规则与方式方法等较为现代化的体育竞赛基本要素,同时体现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和宗旨,与此同时,西周时代产生了以射箭比赛为中心内容的运动会[3]。运动会的出现相对于今天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射箭运动的兴盛为后期射箭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年,在新的国际规则影响下,受“文革”的时代背景,“举国体制”“奥运争光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干预[6]。中国传统弓箭被“欧洲弓”挤出了射坛,国人转向加大了对欧洲弓等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投入,从此“射学”变成“绝学”,传统弓逐渐走向衰落;又因近代火器快速发展,国人们不懂得将射箭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传统弓箭被火器取代;最后,射箭比赛作为一种传承射箭文化的形式,自1957年6月18日在北京体育馆举行“全国射箭锦标赛”后,再也没有举办过任何正式的传统射箭比赛或活动,传统弓箭赛事不在,弓箭运动逐渐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传统弓箭进入衰落期。
针对智慧城市后期需要统一运营、运维的特点,可设立在市政府直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或城市大数据局,统一负责智慧城市的运维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各模块建设项目的资源需求评估、立项审批、资源分配、资源使用情况跟踪、项目后评价等工作,杜绝以往信息化项目随意建设、夸大需求、项目评审混乱等问题。
汤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汤家举家哀痛的同时,也为结识侯大同这样有情有义的好人而心存安慰。整个寻找过程,侯大同说话很少,但他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汤家老少,汤翠的父母甚至因此怀疑侯大同是汤莲的恋人。汤翠找姐姐最要好的几个同学问过此事,得到了她们的一致否认。侯大同老实得有点木讷,功课也一般,汤莲怎么能看得上他?即使有恋,也是侯大同一个人的暗恋。
近十年来,弓箭运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有了复兴的趋势。其中,学术研究是传统弓复兴的“第一推动力”,传统弓在过去处于逐渐销声匿迹的阶段,很少有人写关于射箭方面的东西。尤其是考古学界,专题研究的论文也非常罕见,论文集更是未出现过,造成了现在对传统射箭运动的技术、文化、制度研究以及撰写稿源都不足的现象[8]。对此,从事射箭运动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民族文化倡导者都作出了努力。例:由马廉祯主编的《中国传统射箭》专辑,可算作射箭运动复兴的首创书籍了。徐开才先生、李淑兰女士在这近十余年来都在为新中国射箭复兴事业做贡献,可以说他们是传统射箭复兴的领头羊;当下,自2006年传统射箭复兴以来,无论是习射人数、赛事数量,关注度都明显增加,传统射箭运动正式进入复兴时期。
1.2.3 衰落期
1.2.2 定型期
1.2.4 复兴期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武精神的兴起、门阀制度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士族射箭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女子射箭运动亦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5],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传播和发展模式。到了国力鼎盛、经济繁荣的唐代,射箭运动成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礼仪教化的重要方法,是军事训练与战争的核心手段。弓箭运动在教育模式、军事、政治等发展上到明清时期已定型,因宋人对弓箭文化的轻视,加上明、清开始出现的火药枪炮,为中国古代传统射箭运动的没落埋下伏笔[7],导致中国古代弓箭的礼器、武器属性均被弱化。
对于中国传统弓箭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我们必须提前规划好。形成我们的“射箭哲学”,建立学科。即加快建立正规组织,落实组织工作,然后完善、恢复包括竞赛规则、器材、技术、服装等在内的相关问题。这些东西都有了,那么才能更快实现我们所谓的“进”,进世锦赛、进奥运会。但是对于组织、学科的创建,全国、各省市的大小射箭比赛,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故首先要做的就是得成绩,想参加世界锦标赛没有成绩肯定不行,其次,想取得成绩就要健全体系,体系不能够说完全专业化,但也要普通和专业相结合,用详细的训练体制,以此来提高我国训练队的训练水平,现在协会、两射中心就在抓这一问题。最后,为创建一套训练体制,专家学者们将用编写教材及论文的方式为突破口,教材的编写为主要内容,因为中国还没有射箭教材。当组织落实、学科建立及一套完整的体系建立后,我国中国的传统射法,将会在全国普及,同时整体的技术水平也会上去。因此传统射箭的发展,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中国传统弓箭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2.1 传统弓箭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传统射箭从民间再次崛起,通过向未来道路中的职业化发展,使其能成为未来体育赛事中最受欢迎的传统项目之一;其次,由于国际射箭规则的变换,使传统弓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射箭研究工作者及协会,努力促进中国射箭的体育化转型,这是其发展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再次,基本的技术训练和运动规矩成为比赛前的重要一部分,而这项以技术、教育为本的传统复兴文化,使自身在世界发展中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另外,随着弓和箭的材质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很多传统射箭竞赛规程都对弓箭的箭头、箭尾和箭羽等做出严格要求,整个传统弓必须是裸弓。这是传统弓的魅力体现,也是传统射箭在复兴后走的更远的实质性政策。
2.2 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大业上任重道远
中国传统射箭的发展是一个需要薪火相传的长期事业,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继承发展,社会上也有一些爱好传统射箭这一行业的热心人士,他们也在极力的搞好这一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树立威望。还有付涛等北体大学的学生,亦是一名国家级射箭教练,特别热衷于传统弓文化的传播,经常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发表对传统射箭的自身看法,用实际行动和力量去继承、传播传统射箭文化。近十多年以来,徐开才老师大力倡导、推动传统射箭的恢复,也对中国传统射箭在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因为业余射箭者他们爱好这项传统项目,随着传统射箭文化的传播,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将会有所改变,即射箭运动在未来发展中,民间力量将占据独特作用。像蒙古族作为射箭文化创造的一个少数民族,同样作为一种民间力量,他们开始研究在民运会、那达慕大会开展射箭,贯彻理念,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亦开设了蒙古族传统射箭特色课程,同样为了大力发展射箭运动。因此,民间力量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独特作用。
2.3 完善国家队运动员选材模式将成为长久任务
现今,我们国家队运动员选材模式是选拔,即“按比赛成绩选拔”,选拔途径是通过基层教练、基层学校、各种人才培养基地输送到国家队里,但在这些选拔的运动员中大多数都是不喜欢射箭的人来射箭,选拔培养方式也过于单一。像徐开才等资深的传统射箭研究专家,一直不断致力于完善传统弓箭运动员的选拔制度,经专家们进行研讨,逐渐规范训练、技术,从青少年年龄段入手,以开展夏令营的形式培养并挖掘优秀的人才,挑选今后有望进入专业训练队的青少年,对于夏令营的训练坏境将采取封闭式的训练,并由学校的老师进行学生的管理,管理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掌握了解传统射箭技术,更好的以一种主题为夏令营的形式来办,逐渐推广。以此,更多的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完善国家队选材模式将成为长久任务。
2.4 创建学科项目,健全、明确体系将推进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射箭运动自诞生起,经历了西周射礼的兴盛期、明清的定型以及文革时代的衰落等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缓缓复兴的发展阶段。
2.5 民间力量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独特作用
民族文化因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色彩,在新的时代再次绽放往日的光辉和色彩。第一,传统射箭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存在,理应得到继承和发展,因此弓箭运动的复兴将是一个必然;第二,为复兴弓箭传统文化,在十年间里,省级以上的传统射箭赛事的举办在全国已达60余场,其中全国性赛事达29场有余;第三,中国各地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民间射箭活动和若干次学术研讨,其社会热情及参与度极高,而学术活动引领其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学术层面,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传统射箭研讨会,就中国传统射箭现代化复兴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探讨,这在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为其复兴提供了平台。传统射箭运动成为经民间发起路径,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国际化影响力的典范。在传统弓箭促进自身文化复兴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复兴发展。因此,传统弓箭在民族传统文化复兴道路上任重道远。
中国传统射箭运动承载了生产、军事、教育的任务,经历了从产生到兴盛,从兴盛到定型等过程。而自西周起至清代,射箭文化不断变更,这一时间段弓箭文化的形式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大派分别提出诸多的射箭思想,在教育、军事、政治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先秦时期,射箭是体育、是文化,也是当时人们政治与经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4]。且弓箭生产制作技艺已达到十分精湛的地步,并得以保存流传至今。
2.6 传统射箭运动成为一种普及的文化活动,社会影响显著
中国传统射箭运动是中国人追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古代,把射箭看成是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与古代礼乐文化联系深远。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流传着许多神箭手的故事,这些人物往往又与侠文化相结合,而箭文化为豪侠灌注了正义之气。射箭由一种武器发展到涵养品德的礼仪、娱乐身心的游戏乃至体育竞赛项目,逐步完成了由术到艺、再由艺至技的理念升华,渗透出深厚的文化气息。而当今社会,射箭再次成为一种文化行为,体现在道德教化和人文文化两点上,人们继承谦让、仁爱等优良美德,具体表现:其一,射箭的以礼相待,尊重之意,体现体育文化的大气风范。其二,淡泊名利的心境,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其三,射箭运动中,正确对待成败,对于竞争激烈的人来说,可调整好心志与体态,百折不挠的精神,达到反败为胜。所以说,传统射箭成为一种普及的文化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2.7 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引领未来发展
传统射箭发展中将射箭技术看的尤为重要,它是评价技艺的标志。在徐开才老师所发售的书中将射箭技术分为勾弦、撒放等十二个环节技术,从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刨学来讲,有利于减少对手腕的伤害,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技术动作。而当今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专家学者不断增加了对射箭技术的研究,其主要体现在技术动作生物力学研究、运用彼拉提斯技法提高专项技能、基于Flash遮罩技术实现射箭动画探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自传统射箭技术复兴以来,国家加强对射箭技术的科技投入。多方面体现科技为射箭运动的发展赋予新含意。因此,传统射箭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引领其未来发展。
3 中国传统射箭运动成为奥运项目的展望
中国传统射箭的发展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在我国2018年10月成功举办第一次全国性质的中国传统射箭比赛后,国人再次对传统射箭运动成为奥运项目产生了无限的期待。蓬勃兴起的中国传统射箭运动进入世锦会、奥运会,得到奥运会的认同,成为一项奥运项目将是一种必然。奥运会射箭比赛竞赛规则经过了不断的变革,参赛规模逐渐扩大[9]。而我们要继续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传统射箭的训练和竞赛体制。做好两条战线,一是奥运战略,二是群众运动,传统弓箭运动进入奥运会,利用奥运会这个大桥梁,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传统的射箭运动,会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跻身射坛,这样射箭技术水平提高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继承发扬了。传统射箭必将进入崭新的时代,届时,传统射箭运动将吸引更多国内外爱好者的加入。
送走齐眉,田卓把高潮留在自己办公室,又把冯可儿叫了过来,和他们一道商量即将举办的“最具发展潜力房地产企业”颁奖典礼的事情。田卓说,十家入选的房地产企业,今天我们已经找齐了。下一步,就要操办颁奖典礼了。颁奖典礼的主持人,拟邀出席的领导和知名人士,这个就不要我们操心了,马老会出面联系的。以马老的身份和地位出面,邀请的领导和主持人绝对是重量级的,可谓是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现在所要商量的是,会议什么时间举办,在什么地方举办,来宾下榻在什么地方,等等等等,你们发表一下意见。
4 结语
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起源及其演变历程是非常复杂的。其势迂回婉转丰富多彩,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其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它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作用亦不可小觑。通过传统射箭运动演进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射箭运动,为推动其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小华,王震.中国传统弓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05):72-76.
[2] 陈新华.中国古代射箭史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 党明德.西周春秋时期的射箭运动会[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3(03):41-42.
[4] 周亚婷.先秦时期射箭运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 姜雪婷.魏晋南北朝射箭文化及其社会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9(02):95-98.
[6] 龚茂富.由“术”至“道”: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变迁与创造性转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6):44-49.
[7] 吕红芳,边宇,马廉祯,冯进勇.我国传统射箭运动复兴的文化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6):140-145.
[8] 佘丽容,罗川.从文化回归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读徐开才《射艺》有感[J].武术研究,2016,1(06):107-110.
[9] 陈青.奥运会射箭比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68-71.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ery
Liu Manyu, Dong Siyu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er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sports into 4 stages, such as prosperity period, shaping period, decline period and revival period. It also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traditional archery will have a broader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future;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for the revival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erfect the selection mode of national team athletes will become a permanent task,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 projects, a sound and clear system will promote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civil forces will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archery has become a popular cultural activity with remarkable social impac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s to futur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makes a prospec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ery to enter the Olympic Games.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ery; history of sports; traditional culture;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G8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56( 2019) 10-0146-3
doi: 10.19379/ j.cnki.issn.1005-0256.2019.10.060
第一作者简介:
刘曼玉(1994-),女,黑龙江大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第二作者简介: 董思宇(1993-),男,黑龙江绥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Sport Colleg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标签:中国传统弓箭论文; 体育运动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展望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