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差距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差距论文,标准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5-0026-04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弱,标准作为新贸易壁垒被各国频繁使用。农产品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近年来受国内外标准差距影响严重。本文以蜂蜜产品为例,研究我国与国外的标准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
一、研究综述
国外有不少经济学家解释了技术法规和标准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他们利用技术法规的信息来解释双边贸易量的变化,例如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数量,技术法规出现的频率,调查者对技术法规影响严重性的描述;或者,标准本身的等级规定(如化学剩余物、黄曲霉素、抗生素等等的等级)都可以用来作为解释变量。孟菲,侯明利(2007)分析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我国稻米出口的影响。武玉英,郭珉(2007)分析了欧盟有关水产品及食品卫生法规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邵桂兰,姜宏(2007)分析了我国水产品主要目标市场国的标准现状,为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信息。Peter Swann(1996)研究了英国83个生产部门贸易运行情况与英国国家标准数量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标准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获得规模经济的一种手段,但是标准也会增加企业成本而给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劣势。Moenius(2000)研究了12个国家471个行业从1980至1995年间双边贸易与采用标准的相关性,并区别了国别标准和共享标准,他发现采用共享标准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有些标准会促进贸易,但有些标准会阻碍贸易。Otsuki,Wilson和Sewadeh(2000)研究了欧洲黄曲霉索标准对非洲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影响。他们分别对黄曲霉素B限量标准、黄曲霉素总量限量标准以及毒死碑农药残留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研究。Otsuki,Wilson和Sewadeh还在研究中发现,欧盟的新标准产生的效力使得人们因黄曲霉素吸收过多而死亡的健康风险每年减少了0.0014‰,但这与贸易量的减少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显得欧盟的新标准过于苛刻和昂贵了。Thornsbury(1999)的研究表明,SPS标准减少了美国44.2473亿美元的农业与食品出口,平均每项标准减少0.1702亿美元的农业与食品出口。Wilson和Otsuki(2002)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杀虫剂残留标准强度每增加10个百分点将会直接减少美国14.8%个百分点的香蕉进口;四环素含量标准强度每提高10%将导致美国牛肉进口量相应下降6.2%。Larson et al(2002)研究了塞浦路斯环境标准的提高对本国土豆产量和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标准对于出口的实际影响程度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环境标准所引起的要素成本变动、受管制之要素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产业部门的利润率、供给反应及规模报酬、国内及出口的需求弹性、效率提升的潜在空间等,并且认为效率的提高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因素。Larson etal(2000)在分析标准导致供给需求曲线变动时,考虑了效率提高带来的影响,认为环境标准和相关规定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动力,同时用微观理论来解释了供给的变动。
二、标准差距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界一致认为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索洛和斯旺在1956年提出的外生技术改进说;另一种就是近来受到更多关注的内生决定说,而且第二种观点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开始占据越来越来重要的地位。杨小凯在DS模型基础上,以超边际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分析,提出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杨建立的内生贸易模型认为新产品出现和专业化生产带来高效率生产,但导致交易费用增加;通过生产效率和交易费用二者互动,特定交易效率的市场自我调节形成最优分工水平、(产品)市场范围和交易深度;国际贸易规模和深度取决于与国内贸易相比,关税水平、运输距离、通关便捷性等因素引发的交易费用增加。Larson在分析国内标准的提高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时,就考虑了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及出口价格的变动。本文以杨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国外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的影响。从理论上看,国外的高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会有阻碍作用又有促进作用,最终显示出的是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要看两者的合力大小。
在单一市场情况下,假设出口价格固定不变,由于国外标准提高,增加了本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内产量下降,导致本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减少。由于国内需求固定不变,因此出口会减少。再考虑国外标准的提高所带来的国内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成本增加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与第一种情况相比,供给量又会有所增加,从而出口量也会相应增加。
一般来说,出口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原因:第一,在大国假设下,出口价格受供给变动的影响;第二,产品存在品质差异。我国是农业出口大国,以蜂蜜为例,我国蜂蜜产量占全世界的20%。随着国外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变动,引起我国蜂蜜产品生产成本变动,进而影响出口价格,最终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蜂蜜产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国内外标准差距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已有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对前人研究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合理的扩展,尝试建立反映中国与主要贸易国家蜂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鉴于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中运用的引力模型将传统模型中的贸易成本因素具体表示为进口国蜂蜜产品氯霉素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两国之间的出口价格以及我国对蜂蜜产品氯霉素残留有关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用以观察由于国外进口农产品的标准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出口价格对贸易的影响、我国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具体应用的引力方程如下:
模型侧重考察国外氯霉素最大残留限量和虚变量Dum对我国蜂蜜产品出口的影响,用以观察国外氯霉素最大残留限量和我国无公害标准体系的建立对蜂蜜产品出口的影响。引力方程的变量具体含义如下:F表示出口国当年出口到进口国蜂蜜产品的贸易额;GDP[,j]表示出口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j]表示进口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Sta表示进口国规定的氯霉素最大残留限量数值;Pri表示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蜂蜜出口价格;Dis出口国与进口国首都之间的距离。Dum表示我国是否制定和执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是取1,否则取0;表示残差项。
从海关统计可知,对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蜂蜜出口量在我国蜂蜜出口中居首要地位(欧盟国家中选取经济实力较强的德国),所以本文采用我国对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为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12年(1995~2006)。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权重系数法(cross-section weight)来估计模型的弹性系数。蜂蜜贸易额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年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WEO数据库并经过平减处理(以2000年为基期),距离数据来源于www.indo.com/distance。关于Dum的取值,我国于2001年初“参照欧盟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兽药的禁令做出承诺”,制定并执行了相关标准(如在2000年兽药典中将氯霉素删除等),因此,模型以2001年为我国标准起始年,即1995~2000年Dum为0,2001~2006年Dum为1。模型结果在Eviews5中生成,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估计的回归系数均显著,F统计量表明该模型的对数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和调整的表明接近等于1,说明回归拟合得很完美。
第二,作为贸易出口国,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对蜂蜜出口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蜂蜜的出口就将增加7.7%左右。各发达国家正是凭借其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上的优势而制订各种技术标准对商品提出严格的要求,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制造障碍。因此,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能有效的避免国外高技术标准的不利影响。
第三,贸易国距离系数为负也是符合预期的,两国之间的距离越远,贸易发生值越少。日本作为距离我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是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也是日本最大的供货来源。日本每年从我国进口的蜂蜜量占其进口总量的90%左右。美国也是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近几年来我国蜂蜜出口美国约每年3万吨,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蜂蜜量占美国进口量的23%,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欧盟从中国进口蜂蜜最高时达到5.6万吨(1998年),而在2004年则跌至1317吨,随着进口禁令的解除,进口量有所增长,但水平仍然很低,据德国统计局数据,2006年德国进口蜂蜜总量为8.6万吨,其中从中国仅进口了约70吨。
第四,国外关于氯霉素的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蜂蜜出口存在着负面影响,弹性系数约为0.11,这说明国外氯霉素残留限量标准每增加10%,我国的蜂蜜出口额就减少11%。这一点与实际相符。以欧盟为例,欧盟于1999年1月1日起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的第三国必须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2002年初认为中国的监控体系薄弱,暂停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中国动物源产品,经过协商后规定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ppb,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日本于2006年5月开始执行的关于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制订了限量标准,其中暂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涉及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734种,农产品食品264种,暂定限量标准51392条,一律限量标准为0.01ppb。各国对进口食品的要求大大提高,严重阻碍了我国蜂蜜的出口。
第五,出口价格未通过检验,这说明我国蜂蜜的出口量对价格很不敏感,这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都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同时,一些国家对我国蜂蜜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美国为例),造成中国蜂蜜对美国出口受到配额和价格的双重限制,这些政策导致了蜂蜜市场价格的扭曲。另一方面来自国内的原因,受糖、燃油、原材料价格上涨、减产、内销增加和新《蜂蜜国家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蜂蜜收购价格上升,出口货源趋紧。加上劳动力、生产、检验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相应提高。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出口蜂蜜平均单价1,298美元/吨,同比提高31.1%。
第六,我国实行无公害标准对蜂蜜的出口无明显的促进作用。Dum的t值未通过,这也是有事实依据的。虽然我国从2001年开始执行无公害标准,但我国的无公害标准与日本等国相比差距太大,如我国马拉硫磷的残留标准为3mg/kg,而日本为0.1mg/kg。标准差距太大,可想而知我国的无公害标准对贸易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来。我国首部强制性蜂蜜国家标准于2006年3月起实施,通过对比新标准与蜂蜜进口方的质量要求可以发现国外进口商对蜂蜜中水分的含量要求不大于18%,国内为20%,对蔗糖的含量要求不大于5%,对还原糖含量要求不小于65%,国内为60%。由此看出,即使是新标准也还是与国外标准有很多差距。
四、结论及建议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残标准总的来说对我国蜂蜜出口有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有促进作用,我国农产品出口对价格缺乏弹性,并且由于我国的无公害标准与国外标准差距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可以得出,国外标准的提高即使有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但还是会被标准的阻碍作用抵消。也就是说国外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生产效率提高的正面效应被交易费用增加的负面效应所抵消。但是从长远看来,只要国外存在市场需求并且我国的农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标准,那么我国农产品就会有很好的市场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满足国外的标准呢?这是今后我国农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个部门的长期协作和努力才能实现。
第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促进与标准配套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及WTO/TBT原则接轨。改变政府标准化管理机构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在网络、杂志、公报上公布标准制订的计划,广泛吸收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标准制订的透明度。
第二,在标准的实施方面,政府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严格贯彻标准的执行。构建农业标准化的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标准化的作用效率。建立信息化标准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国外先进标准,以减少贸易中由于标准引起的摩擦。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加快我国农业标准的研究、制订和修订,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标准差距。
第三,加快完善检验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检测方面的差距,并积极为出口农产品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以通过认证来打破各种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