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量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量论文,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期间有兴 盛也有危机。苏东剧变以来,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显 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但不可否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体进入了低潮时期。这引起了 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一连串问题。其中最具有根本性的,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 程的问题。这里试图从变量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的认识。
一、经典社会主义:逻辑性与其参数
经典社会主义是以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典 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对早期资本主义的认识和两个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 论基础之上的,是对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产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必须深入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把握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前提,即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 的认识。
马克思在研究早期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中时,通过解剖商品发现了资本增值的秘密, 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奠定其“资本主义的解”的逻辑起点。结合历史,马克 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首先,资 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其次,资本主义摧毁了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再次,资本主义创造了一个充满动态的社会。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 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第四,资 本主义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 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地区,逐 渐结合起来,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利益和统一的关税。最后,资本主 义推动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 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资产阶级)它 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句 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 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首先,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本质,为了追求资本的 最大增值,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道德。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 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 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 系。其次,资本追求最大剩余价值的驱动力,导致私人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主义状态之间的巨大矛盾,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在危机期间,发生 一个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瘟疫。社会突然发 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 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1]。”再次,资本的运动导致了社会 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日益向少数人集中,而大多数人则陷入日益贫困化的境地。这一 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将扩展为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社会充满着严重的不公平、不 平等现象。最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严重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 义社会的崩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共生的正负现象。这些问 题的发展,必然促使资本主义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当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将 资本主义社会置于人类整个历史进程考察时,便作出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预言,从而创 造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个未来的社会,将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将是 消灭两极分化的社会,将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公正、充满平等精 神的社会。而这个未来社会实现的历史前提,主要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和全球两极分化。 这个未来社会的实现,将通过全球无产阶级革命达到。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化的逻辑推演:其前提是对于 资本主义历史的进程的认识;其指导思想是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其逻辑 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全球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 道德腐朽、两极分化以及不可克服的经济危机;其逻辑推演的结论,则是资本主义社会 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问题在于:其逻辑推演的这些参数,是否直线地伴随资本 主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和社会主义历史开始的重要依据呢?
二、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参数的判断与新参数的介入
伴随着经典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社会主义思 想在世界的传播。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折过程中,列宁起到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初期,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具有五大基本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 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资本输 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大国 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进而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2]。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 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断言,帝国主义“是过渡到社会主 义的开始”[2]。“资本主义已经变成帝国主义,因此在客观上必然产生了帝国主义战 争。战争使全人类临近深渊,使全部文化濒于毁灭,使千千万万的人粗野和死亡。除无 产阶级革命外,没有别的出路[3]。”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斯大林期间,创造形成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即:以国有制理解公有制、社会 所有制,以国有制的方式控制全国的生产资料;以国家干预、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 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国家福利制度保证避免两极分化;国家强力干预个人生活; 以法律形式保证人人平等;建设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提倡利他、互助的道德风 尚,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道德观念;以此消除资本主义社会 的诸种弊端。在俄国社会主义的鼓舞和帮助下,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都面临着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即 各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经济结构、社会 结构和文化观念等),千差万别,与经典社会主义赖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存在相当巨大的 差距。再者,各国在接受社会主义的理念时,总是从自身文化特性去理解和把握的,并 将自身的民族性赋予了社会主义。例如:中国接受社会主义,一是社会主义的理念,这 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特征,崇尚公平、反对两极分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 伦理思想,以及追求大同的社会理想,具有某种契合性;二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 式,它使前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符合近代以来中国急切谋求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愿望。但是,中国尚处在农业社会末期工业社会早期。经过近半个世纪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领导人深切地认识到:“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 事实上不够格[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需 要经过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又比如,中东某些国家接受社会主义,在文化上 具有伊斯兰文化的背景。它们认为:社会主义来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所倡导的反 对剥削和“穆斯林皆兄弟”等主张,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原则,是“彻底的 社会主义”[5]。因而它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由此可见,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致使现 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那些自称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与经典社会主义理想存在着重 大的差距。因此,国情这个参数的介入,必须引起注意。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 主义运动的创新性所在。从消极方面看,这是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的差距所 在,也为社会主义运动埋下分歧的种子。因此,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必须揭开国情之迷 !
三、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参数的变易性与目标的长期性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那刻开始,就处在与资 本主义国家对峙的国际大环境中。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所处的外部条件。在与资本 主义的对峙和发展中,双方互有影响。然而,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民族矛盾 复杂、前苏联模式的僵化和人民生活不很富裕等问题,先后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转而 寻求资本主义式的发展途径,致使社会主义阵营大为削弱,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面 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人们不禁要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从经典与参数变化、经典与具体国情、经典与模式三方面进行考察。其中最关键的 ,就是结合现实,对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系列参数进行再探索与再判断。根据前面阐述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解”基础上的,在逻辑推演过程中, 使用了系列参数。问题在于:这些参数是否直线地伴随资本主义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 历史终结和社会主义历史开始的重要依据呢?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与这些参数 ,并不明显存在着直线式的对应关系。犹如铺在水面上的木板,看似可以直达对岸,结 果并不一定是直线型的。
现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表明,判断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若干参数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就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个参数而言,近代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扩张活动,的确曾 在全球较大范围内建立了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殖民体系,但全球资本主义化的程度显然 是值得怀疑的。第一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 民族民主革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止了这个资本主义化的进程。新生的民族国家,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冷战时期,资本 主义化的历史进程也同样受到了阻止。然而,冷战结束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 题,各民族国家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 经贸交往与合作,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不少发展中 国家受到资本主义的极大挑战。而苏东剧变,致使资本主义的世界影响明显加强。如何 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恐怕是解释这个参数的重要一环。其次,就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 分化问题是否严重到必然崩溃的程度这个参数而言,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随着社 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的建立以及政治改革,社会危机得到缓和;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 发展,工人阶级分化严重;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状况,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这 种状况,致使处于中等地位的工人阶级,对社会现状表示一定程度的满意。第三,就经 济危机这个参数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结果, 必然加速和扩大经济危机,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的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20世纪初 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颇有一点验证性。然而,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资本主义社会 的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理论,不断地受到修正,资本主义不断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 观调控作用,积极采取政府干预的方式,调节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和市场监控能力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获得缓解甚至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最后, 就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腐朽这个参数而言,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腐败问题,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法制建设,也呈现出某种良性循环的迹象。毕竟,社会道德是 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表征。再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风尚,也具有历史文化和社 会制度的特殊性,不能完全以我们的道德标准去衡量。
目前,尽管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波 助澜之下,工业化进程仍在继续,甚至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仍在继 续,在世界上发挥广泛的影响作用;社会变迁也在加速之中。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势头,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压力显然是相当巨大的。根据参数和参数的变易,人们自然 会得出这样的观点: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将是相当曲折而漫长的;从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看,由于所处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要建设成为真 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四、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的走向:反省与探索
苏东剧变,导致了现实社会主义阵营的削弱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面对社会主义运 动的低潮,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共产党都在积极思考社会主义的走向问题 。
答案当然是不尽相同的。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积 极寻求适合本国历史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历史国 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欧国家的共产党(不少经过 了重大的改造与重组)也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主张结合自身的历史国情,探索 新的形式,继续向理想社会前进。在未来新形式中,西欧共产党特别强调民主,坚决摈 弃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认为这种模式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排除和放弃了 共产主义的理想,扼杀了民主与自由,从而蜕变为国家干涉主义、官僚主义和平均主义 ,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悲剧。西欧共产党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是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根本因素。法共表示,它以解放人类的共产主义前景为目标,努力通过普选表 达人民的意志,建立一个人人自由平等、团结互助、尊重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的社会, 这就是法国式的共产主义理想模式。至于实现的途径,法共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5 ]的设想。超越既不是适应,也不是消灭,而是一个对社会的改造过程,即一个由运动 和变革组成的总体。“超越资本主义”不是先打碎一切再开始建设新东西,而是在建设 新世界的同时消灭旧世界。甚至,《第三条道路》的作者吉登斯也认为,“150年以前 ,马克思写道:‘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这就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幽灵。这一 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但我说它‘正确’的理由却不同于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我们不能简单地放弃推动它 们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因为这些价值和理想中有一些是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 要创造的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划 已经失信的地方使这些价值再现其意义。”[6]
这表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影响;人们仍在缅怀 和追求一个比现实更理想的社会,而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这种影 响和愿望,便决定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同时 也表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不是对目标本身的疑问,而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 模式的疑问。究竟采取怎样的模式,推动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追求理想的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这个问题,恐怕是世界各国难以获得统一答案的。
现实总是不完满的,理想却是不可磨灭的。马克思所指出的未来社会,仍在鼓舞人心 。江泽民指出,“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 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7]。”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的必 然性。尽管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毕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 ,必须具有巨大的创新勇气和追求勇气。
标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