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合作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附近,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惠州、东莞市所辖市(县)以及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市(县)。
历史上,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省、港、澳”之称,现在经常谈的粤澳关系,基本上是指澳门与毗邻珠江三角洲的关系。改革开放前,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外向型经济程度还是从产业结构层次,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澳门与周边地区合作的基础;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利用澳门的资金、技术、外向经济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澳门利用珠江三角洲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轻工业品短缺的广阔市场,双方的合作创造了“珠三角奇迹”。1982-1989年,澳门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7.72%。1999年,随着澳门回归,澳门与内地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将更加密切。
1 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80年代,澳门一方面工资、地价、房租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在资金、技术、营销和管理经验方面,却有较大的优势;同期珠江三角洲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缺乏资金和技术,却拥有大量素质较高、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因此,澳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珠三角转移,澳商在珠三角投资兴建了许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澳门与珠江三角洲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还远不如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关系,这从与澳门相邻的珠海市主要进出口情况可以看出(表1)。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7/1998
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还仅为一般的互补性合作,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方面。第一产业的合作规模小,档次低。珠江三角洲供应澳门市场的主要农产品是水产品、优质大米、肉类、蔬菜等。其加工层次不高或基本上无加工,并且受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产品的冲击:第二产业的合作主要集中于轻型加工工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但有局限性。一方面,推迟了澳门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进程;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作为低增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金融、技术、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领域的合作,处于开始发展或起步的状态。澳门与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往往是在企业之间,或澳商通过市、县、乡镇企业之间分散、自发地进行。这种低层次的合作,不适应形势发展,客观上要求提高合作层次。②技术结构方面,澳门的制造业转型困难重重;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则主要是香港和澳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合作生产的产品以劳动投入而非技术和智力投入为主。逐步实现产品由劳动投入为主向技术投入为主的转变,由低技术向中等技术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③基础设施方面,由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都主要考虑自己的区域,造成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盲目兴建及衔接不力。如澳门与珠三角的铁路建设欠缺,通信合作不够完善等等。
进入90年代,两地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①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北美自由区达成协议,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对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负面影响;②中国的全方位开放,对珠江三角洲是一种新挑战;③澳门如何保持经济繁荣和实现平稳过渡,在经济、政治、对外等方面,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总体上两地的经济合作还是简单的互补性合作。因此,加强和提高两地经济合作对两地的经济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两地合作的前景和方向
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针对两地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弱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工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合作的层次较低,城市之间空间经济合作不强等,在调整经济结构中,不断深化和扩大合作。通过合作建立新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提高彼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两地经济的新发展。
2.1 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
近十几年来,随着两地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互往来的加强,交通运输业进入了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由于都只考虑自己的区域,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和不衔接。如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三灶机场几乎同时按大型国际机场兴建和投入使用。在澳门回归以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将是“一国两制”下的两个相邻的地区,从全局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极为重要。
2.1.1 铁路、公路建设。两地之间需要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接。广州到珠海的铁路考虑到澳门的利益,可以把这一条铁路引入澳门。广珠澳铁路全长163km,沿线均为珠三角经济区,客货流量大。预测货运量为2000万t。公路衔接双方已经做了不少,规划的大型项目主要有连接函仔与横琴岛的公路大桥,广珠高速公路延伸至澳门等。
2.1.2 港口建设。澳门虽为自由港,但没有天然的深水港,进出口货物要依赖香港中转,自由港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制约着澳门经济的发展。与珠海合作开发万山群岛建立澳门外港的深水港,有助于发挥自由港的优势,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
2.1.3 通信、供电、供水等方面。在通讯方面,澳门比珠三角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考虑珠三角使用澳门的通讯网络和通讯能力,两地信息实现联网。至于供水、供电,珠三角比澳门拥有资源和场地优势。这类项目的建设应考虑摆在珠三角,两地不必重复建设。
2.1.4 跨海通道的规划。关于伶仃洋通道的设想,即珠海市金鼎镇—淇澳岛—人工岛—内伶仃岛—香港。其实,另外一种设想也是值得考虑的,即珠海市横琴岛—澳门—三角岛—桂山岛—香港大屿山。将外伶仃洋的主要岛屿串联在一起,有利于这些岛屿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筹措。这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都有益处。[3]
2.2 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两地工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澳门出口加工业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创造了25%-35%左右的本地生产总值,提供35%-40%的就业机会。就将来而言,出口加工业对吸纳就业人口、保持外汇收支平衡以及平衡产业方面,仍是相当重要的。目前的困难主要来自生产(人工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人才缺乏)和销售(国际贸易中优惠条件逐渐减少)两个方面。出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高科技产业,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与珠三角的合作。
关于今后澳门工业的取向,国家科委的意见是以跨越的方式建立全新的高科技产业,即“从生物和信息两大高科技入手,培育生长点,营造新产业”,但许多学者认为分两步走更符合澳门的实际。第一步是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增加附加值和竞争力。此举需要加强同珠三角的合作,将珠三角产品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同澳门的营销优势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规格和档次,使之稳定地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进程中不断积聚科技力量,逐渐实施国家科委的设想,但仍然离不开与珠三角的合作[4]。
珠江三角洲已经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区,并从内地引进各类人才,这也是澳门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性生产方面,珠三角的优势更大。新技术开发区可以成为新技术成熟的“孵化器”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地。而澳门在国际营销方面的经验、信息和网络,以及对新产品的包装和推介,其优势是珠三角所不及的。因此,两者是互补的。可以考虑将高新技术的开发、试制、生产之重心设在珠三角,而产品设计、包装、营销之重心放在澳门,两地相得益彰,以实现两地工业结构升级。
2.3 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博彩业、金融业、信息业的合作
2.3.1 加强旅游博彩业的合作。旅游业合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两地特色不同的旅游资源构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丰富的、融中西文化、融人工与天然为一体,既能满足国际旅客,又适应国内游客的综合性旅游基地。澳门是世界三大赌城之一,旅游博彩业也已成为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东方蒙特卡洛”的称号使澳门享誉全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使它的旅游业长盛不衰;未来旅游博彩业应克服地方限制,积极推进与近在咫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珠江三角洲进行合作,如在横琴岛设立“珠澳旅游实验区”,兴建海上度假娱乐项目等。旅游项目的分工大体设想是:澳门重在文化性名胜项目,珠江三角洲重在自然风光项目;澳门重在珠三角不宜但澳门却允许的特殊项目,珠三角重在一般性项目;澳门重在规模小占地少的项目,珠三角重在规模大占地多的项目,但最终都需统一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开拓旅游市场。
2.3.2 加强金融业的合作。在博彩旅游业基础上澳门应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与拉丁语国家建立金融网络,把资金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80年代以来澳门金融业发展迅速,成为澳门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目前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左右。从现实的情况看,澳门不可能象香港那样成为世界性金融中心,其发展方向应定位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澳门没有外汇进出管制,与世界各金融中心有直接联系,外汇储备充足。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澳门发展对外金融业务,提高吸纳和吞吐海外资金的能力。而且,澳门银行业处于国际金融网络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银行网络的连接点这样一个有利地位,可以大力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融资、租赁等业务,成为联系国内外资金的桥梁,利用珠江三角洲这一充满增长活力的腹地提高澳门金融业的竞争力。将设在澳门的国际金融机构及澳门与海外国际金融中心的联系辐射到内地,支持内地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澳门金融业的发展。
2.3.3 加强咨询和信息业的合作。澳门建立信息咨讯中心,进一步发展咨讯服务业,与香港优势互补,可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拓展世界市场特别是欧共体市场,吸引其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在历史上,基于葡萄牙在澳门的特殊地位,形成澳门与欧洲及美洲、非洲的葡语、拉丁语国家具有悠久的交往,上述关系在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可利用澳门与这些国家进行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1991年联合国在澳门设立软件中心,1992年9月正式启用的澳门欧洲资讯中心,这是亚洲目前唯一可提供欧共体讯息的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澳门的国际地位,扩大其影响,同时有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与欧共体的中小型企业的联系,加强与欧共体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两地的经贸往来。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正在着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可与欧洲资讯中心联网,提高其效率及技术水平。
2.4 加强与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空间经济合作
在区域自然地理上,“港澳珠”是一个整体,是南中国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历史地理方面,“港澳珠”也有许多雷同之处。回归之后,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中国第二个特别行政区,三地的经济合作同样进入新的阶段。原有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基础,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促使区域朝经济一体化发展。因此,澳门应加强与香港、广州、珠海、中山、江门、新会等城市的空间经济合作。
2.4.1 加强与香港、广州的经济合作。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澳门必须加强与祖国大陆、亚太、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空间经济合作。从现实意义来说,尤其应加强与香港、广州的经济合作。
发挥生活和办公费用比香港低的优势,吸引港商,利用港资,加强港澳珠合作;澳门与香港方言相同,习俗相近;在工业厂房和商业楼宇租售价格上,澳门只是香港的30%,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香港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来说,澳门综合性的低成本优势,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5]。
利用广州的科研力量及人才,结合本身优势加强与广州在高新技术产业长期合作。广州历史上一直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澳门地方小,人口少,资源缺乏,技术与管理人才均感不足,但它具有自由港优势,与欧盟及葡语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关系。广州则可利用澳门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及自由港等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转口型贸易,建立与欧盟等国家的信息联系,带动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2.4.2 加强与其邻近的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经济合作。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应以珠海的西部开发作启动,联合澳门,与中山、江(门)会(新会),综合发展形成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增长极团。珠海、澳门、中山、江会4个增长极建立互惠互利的共同对外的区域城市合作的关系,在产业选择、经济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①基础建设方面[6],珠海机场主要面向国内,澳门机场主要面向国外,两个机场间有直达车船相联系,有方便快捷的服务半径,中山、江会1小时可以直达机场。四地铁路、公路连成一个体系;港口建设合作分工,珠海是大海港,澳门是自由贸易港,新会是江海联运基地,中山是重要的内河港口;新会建设大型火电站输送电能给珠海、澳门、中山,珠海建立大型水厂、水库,保证澳门日常供水。②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珠海、中山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利用澳门为窗口,联手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带动两地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③产业选择方面[6],珠海以港口型轻化工业为主,澳门以旅游、金融、信息产业为支柱,中山发挥家电、医药产品优势,江会以轻纺、造纸为核心综合发展。
3 结语
澳门与珠江三角洲有着密切的地缘和人文关系,两地的经济合作有明显的互补性,澳门回归后,两地经济关系将更加密切,合作的前锦将更加广泛。发展21世纪的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应把握以下4个脉络:①在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列为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关系发展的战略重点;②加强基础设施互补性合作和建设;③发挥两地优势,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博彩、国际金融、国际信息中心;④加强与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以带动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两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关系,使“珠港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