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民间熟语翻译方法与技巧论文

汉哈民间熟语翻译方法与技巧论文

汉哈民间熟语翻译方法与技巧

巴合提古丽·沙肯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阿依特斯文化研究中心,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 几个世纪以来汉哈熟语活跃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无论从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都在运用。这说明了汉哈熟语内容的丰富广博,我国是产生熟语的肥沃土壤,汉哈民间熟语的比较翻译研究又是学术界领域中的一件创新课题。本文凭借这样的崇高目标,借助汉哈熟语翻译为主要研究思路,尽一切可能加深剖析汉哈熟语问题中的重难点,提出较为科学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汉哈熟语;翻译;方法;技巧

在全世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也在与时俱进。56各民族的语言应用软件和信息产品层出不穷,从国语办公系统到各民族的双语远程教育系统,从汉哈电子辞典到翻译搜索引擎,中华民族各种语言通过网络实现了与现代化同步接轨。56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信息化,不仅让各民族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畅通,而且对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拿汉哈熟语来讲,着重表现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符号特点显著,同时它又是语言修辞手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翻译时特别要求要保持源语意思。那么在说翻译熟语的时候,显然翻译工作就要对译者水平提出高要求,形成巨大挑战,一方面要求译者需要仔细斟酌用词、另一方面要求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达到与源语相同的效果,为更好地传播中华语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交流。

在韩国语中,同音不同义的词汇也有很多,因此歧义现象也很常见。例如:(殞命;運命),(士氣;砂器;史記;詐欺),(不正;不貞;不淨;不定;否定;父情),(造化;調和;造花),(鄭;丁;情),(正數;整數;定數;正手;淨水;精粹),(賞;喪;象;像;相;上)。

我们首先来谈谈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现实生活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来源于该民族的最基础的现实生活生产,而思维是人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思维往往又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重负反映过程,它自身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只是借助语言的规律来表达。现实生活恰好就是语言文化和逻辑思维产生的信源。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尽管千差万别 但都是反映实践生活的。我们就试图借助国语和哈萨克语中含义相同,表现手法一致的熟语来进行研究,而且是要通过翻译手段进行比较研究,似乎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通常大家都知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创新研究方法之一,一般民间熟语的翻译也一样,要采取传统的方法直译、意译之外,还要借助不同民族文化的渗透结合、借用、一语多译、多语一译等手段进行对比翻译研究。下面就拿《红楼梦》的译文作为参考,解释汉哈民间熟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表达效果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原熟语的修辞特点、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用语特色等方法。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和传承各民族之间的生活和生产以及风俗习惯,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在整体翻译工作中,相当多的句子也不能直接采用直译法来翻译,因此,我们只能选择意译,特别是文学著作。

2 意译法

那么,什么叫意译呢?在翻译中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时使用意译比较好,从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分析,意译相对独立性强,体现出不同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点。意译基本上不破坏本民族的语言的基本特征。所以,绝大部分译者都选择意译,尤其在翻译文学著作译者更是如此。我们为了栓解和确定直译法在译文中的有效性,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并发现,汉哈熟语的意义和组成的词语意义基本相同,出乎意料的发现很多人哪怕是采取直译的手段,汉哈熟语的意义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 在翻译熟语中运用直译方法时,绝大多数的译者喜欢运用直译,基本上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要采取加注的方法,使译文尽量跨越母语的障碍。

借用法在翻译中是指通过与原文不同的词语和形象来反映原文整体意义的翻译手段和技巧。翻译中也叫“功能对等”,尽管汉族与哈萨克族语言文化好其他生活生产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很多熟语所包含的寓意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汉哈民族语言都存在着意义同样的熟语,这对我们翻译熟语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般选着意译是出于对原文的内容的完整性,就是把熟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译本熟语可能不同于原文熟语的形式。哪怕是对意义相同熟语的理解也会出现细微差异。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译者的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所有译者要加强学习的业务能力方面的新要求。例:“ 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1]是个俗语,意思是说富贵人家也会有贫穷的亲友。哈萨克语译本算是很成功,正确的表达了该意义。

所谓的变换法就是根据语境需要,将译语中原有的熟语稍加改动,变换运用在译文中。例如:“盛筵必散”,意思是再盛大的宴席最终总是要散的,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原意。因此,在翻译中可以找到对应的熟语借用转译。

3 借用法

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挖掘潜在用户,服务于用户,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数据挖掘的服务对象是在线上的所有用户,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各种对评价数据,包括了对商品评价,物流评价和售后评价等各个方面。

翻译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方法和手段,久而久之便成为每一位翻译者们的经验推广理论。翻译理论中,翻译技巧被人们关注,将它视为翻译的标准享用。针对翻译技巧的论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理论也在不断的巩固,时代赋予翻译工作讲技巧,讲方法、讲策略。翻译行业的日益深入发展,与很多学科有了直接的联系,如;语言学、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其实翻译技巧就是翻译实践。实践是翻译技巧不断磨练的平台,实践自然是翻译技巧积累的存库。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翻译实践就会达到顶峰,形成翻译技巧。常用的翻译技巧;增词法、减词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换形译法、褒贬译法、重复法等。不难看出, 大多是在语言形式对比的基础脱颖而出的,由于它们建立的基础是语言之间的箱体比较,有时候不可避免出现局限性。

从舆论反应看,不少人在为此叫好的同时也表示出疑虑:辽A09取消了,今后这些车会不会以其他“特殊牌照”形式出现?该如何彻底堵住“特权车”的行驶空间?

4 异化与归化

归化和异化是一种专业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对翻译术语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自己的题为《译者的隐身》著作中提出来的。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的翻译手段,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是不存在的。归化是指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尽可能将译文本土化,以读者所能接受的方式和风格进行翻译,尽可能减少读者的阅读压力,换句话来讲,就是译者向读者进一步靠拢,通过翻译达到文本信息的流畅性和通俗性。

如上所述,借用法就是完全借用目的语中已有的熟语来替换原文中的熟语。所谓完全借用,就是原封不动借用相应的熟语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接受。完全借用法就是将原文和译本中出现的熟语意义的表达或从语感方面来进行翻译。哈萨克语翻译熟语时运用借用法时,还要采取部分借用法中的截取和变换进行翻译效果更佳。也就是说大多数译者在翻译中运用截取法巧妙的解决难题,使翻译文本与原文本区别不大,不歪曲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供读者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经历。例:“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是只知道一个人的外貌,而不知他的内心。比喻人心险恶难测,哈语当中恰好有此类意义相同的熟语,可立即截取运用。

考古学文化是随着考古学研究发展到一定时期和水平出现的概念。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运用考古学文化来整理考古材料的人,他认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欧的考古记录就可以用文化和文化群来安排。他提出“文化群即民族群,文化区即民族区”,因此文化的差异就反映了民族的差异。科西纳声称,在地图上标出的一类器物的分布代表了某一民族的分布,而文化的延续反应了民族的延续,于是,考古学能够根据器物确定的文化单位来追溯民族群体的分布和延续。但科西纳是一个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他试图通过考古学文化的整理寻找德意志民族的起源。

结语:汉哈熟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汉哈熟语携带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其内容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熟语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样反映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生活生产,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熟语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各种新生事物、新经验的不断涌现而产生,自然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全部变迁,切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汉哈熟语特别受到各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很多差异,其表达形式不同,有的时候蕴含的意义也不同,因此在学习在翻译汉哈熟语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去了解汉哈民族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的理解。汉族、哈萨克族熟语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这两个民族迥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和观念特点。通过对汉哈熟语的翻译对比研究,探讨这两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十分必要。尤其是在翻译理论上所说的翻译技巧也能运用于熟语翻译实践上。因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以及更多的差异,所以我们无法运用翻译法来处理该熟语的翻译。所以运用翻译方法的同时采取翻译技巧来补充翻译中的一些困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社会公众文化水平的提升,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愈来愈多,很多人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蔚然成风,掌握国语、多语的人员越来越多。当地群众争相学习普通话,大部分年轻人都能熟练运用国语交流。改革40年以来,在新疆把推国语作为开展教育扶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力提升国语与我们今后加强汉哈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以及文化翻译工作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当今语言文化交流已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我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每一个地方有自己的地域风情,人文景观多样而灿烂,价值观念也有各自的特色,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各个民族之间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理念、互学互鉴有一定的帮助,各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融合发展可以增强各自文化的宽容性和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所以,做好翻译工作、加强翻译技巧、按照翻译的规律行使自己的翻译实践特别重要。

注释

[1] 刘心.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M].北京:东方出版 社,2010年10月.

参考文献

[1] 卡热拜·阿布迪萨、图尔甘阿勒太.汉哈翻译教程[M]. 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包拉什.汉哈翻译理论与技巧(哈文)[M].北京:民族出 版社,2012年4月.

[3]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 8月.

[4]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一版本两本.

[5] 黄龙.翻译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

[6] 李绍年.红楼梦的翻译探索[J].语言与翻译, 1990年4 期.

中图分类号: H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7(C)-0100-02

本文系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引进人才科研创造项目,项目名称《汉哈民间熟语翻译技巧与方法》项目编号:XYZY2016YJ005

作者简介: 巴合提古丽·沙肯(1986-),女,哈萨克族,新疆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标签:;  ;  ;  ;  ;  

汉哈民间熟语翻译方法与技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