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帮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帮才

张帮才(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四川 米易 617200)

摘要:道德是法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素养,完善的法治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当中忽视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中学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遵纪守法的习惯,更能使学生懂法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探究了初中思想道德教学课程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102-01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特殊的阶段,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趁着学生的可塑性还在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各样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识真正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

1.活用教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中对现行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由教师讲解的课堂模式,加强课堂上的趣味性。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把抽象的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难度是很大的,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课把教材中的案例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灵活的联系运用在一起,这样可以把一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乏味。比如在学习《消费者的权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询问学生以及学生的家人有没有买到过劣质的商品,如果有,都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这时候就会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分享自己的处理过程,在得到了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分享的案例把书本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们,这样的案例结合,学生会很有兴趣去听,并且掌握了这节课要记住的知识点。

2.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以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像道德与法治这样的纯理论的课堂上,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重视把知识单方面的讲解给学生,就算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了。而不考虑在讲解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消化者,也不会再去深入的探讨自己的所接受到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一闪而过,并不扎实,在学生想要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的时候,很多知识就被学生遗忘了,好像从来就没有学习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堪忧,整个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针对以上的种种状况,教师要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问题启发,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丰富起来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

不管是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疑惑点和不懂的地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对教师的讲解有重点的吸收,提高自己的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认知的前提,也是实现小组合作,以及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预习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熟悉一遍课本,阅读一遍习题就结束了,学生的预习也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教师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新课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编写出导学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导学案进行预习。导学案的编写要保证知识的基础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性以及能力的提高性三个方面。在学生预习完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语序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如果学生的预习不好,那么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没有什么作用。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课堂教授模式和进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4.引导学生建立起“道德与法治”的自学体系

要实现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等目标,教师还应通过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以教学内容与方向为指导的创作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生活化创作提高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打造的创作平台主要为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案创造平台;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从教学内容、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在《情绪调味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包括真实案例、文学作品、小说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案例进行关于"情绪"主题的描述,在此过程中对其表达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类别进行"情绪"为题材的思考创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忌对其提出过多格式、套路等方面的暗示与规定;完成创作后,在课堂上进行匿名分享,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该创作中关于观点、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的讨论,使学生建立起多种角度思考个人情绪的习惯,使其在面对各种事情时,能更客观、理性;此外,教师应给予每个作品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从创作上提高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是教学的创新之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所接触的日常生活情况;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龙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260.

[2]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0.

论文作者:张帮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帮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