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6.79±0.71)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16.23±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6例,患者非常满意12例,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非常满意6例,满意5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68.8%;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利于改善焦虑症患者的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78-02
焦虑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因素主要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患者在发病期间十分痛苦和无助,同时长期不能宣泄不良情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焦虑症量表进行评估,明确诊断为焦虑症。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为(41.2±5.8)岁;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5例,初中至高中学历7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例;对照组患者16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40.7±5.5)岁;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6例,初中至高中学历7例,小学及以下学历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生活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支持:由于焦虑症患者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医院有陌生感使焦虑加重。护理人员应主动接待患者,为患者介绍医院内的环境及制度,使患者能够快速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缓解紧张心理;同时主动和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述关于焦虑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以热心和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够产生信任感,情绪能够得到发泄,缓解心理压力。在沟通时应注意语言得体,尊重患者[2]。②分散注意力: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多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举办集体活动,使患者能够在活动中分散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护理人员给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正面积极的视频等,使患者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③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心理素质训练,多采取深呼吸、静坐、发散思维等方式,鼓励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使患者在其中得到心情放松,缓解焦虑症状。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采取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进行评估,评分越高焦虑症越严重。同时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对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6.79±0.71)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16.23±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16例,患者非常满意12例,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非常满意6例,满意5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68.8%;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加,而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易出现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焦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焦虑症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长时间无法宣泄,持续存在,从而出现精神障碍。焦虑症患者多数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治疗该病的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病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式,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从而对心理障碍进行克服,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6.79±0.71)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16.23±2.1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8%;表明了采取心理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焦虑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秋芬.78例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2(10):517-518.
[2]孙英明,傅瑶.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9-240.
[3]李艺华,张新风,马休玉,等.心理护理结合放松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4,3(2):142-143.
论文作者:甄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症论文; 焦虑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