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莎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点在良好卫生习惯、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帮助他人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前阶段幼儿正处于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教师强制性命令就能养成的。让每个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培养,相互渗透。而在启蒙阶段的教育引导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各种各样的正确理念与习惯,让孩子们更加健康的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实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他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身所学到的东西,就是幼儿园教师教给他们的良好品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讲究卫生,这是教师所要承担的基本职责之一。有些孩子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一场活动下来灰头土脸,两只小手脏兮兮的,甚至衣服上都是泥土,这显然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在潜移默化中、点点滴滴处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晨检时检查孩子们手、脸有没有洗干净,指甲长不长,衣服干净不干净,并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比较讲究卫生的小朋友,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让孩子们思想中形成讲究卫生的意识。
三、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勤于动脑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他们思维开动起来,积极思考、和其他幼儿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开发幼儿智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经常设置提问的启发情境,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一想究竟是怎么回事,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这样的氛围对孩子们而言,具有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小鸟为什么能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小鱼儿为什么能够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并且和其他幼儿谈一谈,找出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他们的思考和交流,得出了小鸟有翅膀所以能够在天空飞来飞去,小鱼儿有尾巴所以能够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样的答案虽然还不够周密完整,但是体现了他们思维的成果,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提示,让幼儿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中,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积极思考,而且相互讨论交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遇到问题就会形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习惯
在学前阶段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进而提高幼儿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动手去做一做,将自己的想法建构出来。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要搭出什么样的造型,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要求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搭积木的一些技巧规则。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既要把房子搭得又高又大,同时也要注意积木块的合理运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的木块要作为底座,这样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圆柱形木块可以作为柱子竖着放,三角形的木块可以作为房顶。改变了这些木块的运用途径则无法用到房子中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设计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习惯,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作为教师要多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五、在交往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习惯
良好的道德品德熏陶应当渗透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许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对其他幼儿关心帮助不够,这样的问题应当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逐步的纠正。在我们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孩子们之间应当互相帮助的理念,让幼儿懂得乐于助人是非常好的品德。比如一位孩子不会系衣服扣子,此时有其他幼儿主动过去帮忙,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予表扬,使这位乐于助人的幼儿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同样对其他幼儿也会产生心理暗示,大家在看到有别的幼儿需要帮助时,都会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在班级就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并且每一位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六、家园配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社会的关心、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充分重视幼儿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从他们人生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N].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
[2]王麦秀.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
[3]李 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侯马纺织厂幼儿园 041000)
论文作者:冯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们论文; 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良好习惯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