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会计欺诈_会计论文

论美国的会计欺诈_会计论文

也谈美国会计造假事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也谈论文,事件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自从去年10月份出现了安然公司巨额会计造假案之后,今年又相继出现了施乐公司、世通公司等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事件,堪称美国有史以来之最,深深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仅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就将使今年美国经济损失370亿至420亿美元)。

人们的反应:一是震惊,不敢相信这残酷的现实;二是对股市、对会计失去了信任感;三是进一步与我国会计失真现象的普遍存在相联系,引发了对我国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深思。为什么对美国出现会计造假人们的反应如此强烈?其缘由恐怕主要在于过去介绍美国的种种情况,常常是只讲好的,不讲坏的;人们对美国一整套的制度过度信任,将其“神化”了,从而在认识上思考不足。现在痛定思痛,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美国会计造假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发表了许多看法,看了之后颇受启发。在此,我们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美国的情况我们不甚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们想,会计造假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拟用作弊的事例来逐步引深对会计造假现象的探讨。

在学校,每次考试结束后,谈及出现了作弊现象,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关注作弊者是谁?然后可能会探究为何该学生会作弊,并将之作为饭后茶余的个案谈论。然而当作弊现象接连在同一考场出现时,人们不禁要问那个考场的监考教师是谁?言下之意即“监考是否不力?”接着,人们会反思,学校的相关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不妥的地方,考前以及平时的教育、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等问题。

同样,去年年底,初闻美国第二大能源公司安然出现会计造假的消息后,世人无不为之一惊,“安然怎么了?”“安达信怎么了?”然而随着今年施乐、世通、默克等一系列美国大公司暴露会计造假丑闻后,人们不得不对美国政府的监管力度、相关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等情况产生了疑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看待一切事物都应当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好的一面,认真借鉴学习,但也不能一味地拔高,视其为完美的化身,是“真理”与“科学”的代名词。在对待认识和学习美国经验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不作分析、盲目吸取、照抄照搬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曾几何时,人们讨论会计、审计以及其他问题,动辄美国如何、FASB如何、AICPA如何,“言必称希腊”,似乎只要是美国的做法便无需检验,自然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这次接连出现的美国会计造假丑闻事件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用事实告诉我们,美国人也是人,不是神,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然我们也不应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而要抓住时机,认真思考分析并吸取教训,改进我们的不足,椎动事业不断进步。

下面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弊现象,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作假的动机分析。从考试作弊者作弊的动机看,最具作弊动机的不外乎想要保证考试顺利通过和继续保持较好的成绩两种。而会计造假的企业和考试作弊者一样,他们在自身实力欠佳的情况下,要么想通过“作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获取上市、贷款等的资格,要么就是为了保持或是提升其经营业绩以达逞种种目的而“作弊”。

具体而言,应当说会计造假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利益驱动是主因,“理论分析和经验材料证明,人们确实有追求个体利益的倾向。这里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不同层次的人,由于自己的特殊定位不同,对利益的判断和追求也是不同的,但有着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如果把上述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深刻指出的那样: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李义平,1999),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个问题。这次集中暴露的美国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这与事件发生的背景——美国的文化,尤其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客观地讲,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好大喜功、妄自尊大的思想,这在美国的海外军事扩张和国际政治事务干预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美国人的这种价值观念迅速地在以跨国公司的扩张为典型代表的经济扩张上得到了体现。美国企业普遍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表示企业越强大、越有力量,而企业做大之后就有可能接近高级政府官员,就可以去游说国会议员,去影响政府决策,并通过政府的渠道获取更多商业机会,攫取高额利润,“这种现象在美国已被称为‘投桃报李’(log rolling)”(柯武钢,史漫飞,2001),即制度经济学中所谓的政治行动和设租。于是,一个个巨无霸级的超大型跨国公司在美国雨后春笋般崛起,主导着国际市场,侵吞别国经济利益。正如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2002)恰如其分的评价:美国“一意孤行”,“高调民主、只顾自己利益”,“傲慢自大、实行双重标准”(注:见《参考消息》2002-07-09)。我们认为“美国会计造假丑闻”与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中的这种价值观念有关,企业的经营者盲目扩充,一味追求企业的对外扩张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一旦企业自身实力不济,就只好借助于会计造假的“作弊”手段来达逞目的。

二、作假的外部环境分析。考试作弊者固然存在种种作弊的动机,然而如果考场监考严格,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此而推论,美国会计造假丑闻的接连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政府一贯强调自由、倡导不过度干预、由市场规则自行调节的不良后果,与美国政府对会计乃至整个经济运转的监管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以“滞胀”为特点的经济危机频繁出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开始抬头。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格拉斯—斯蒂尔法案被废止,代之以金融现代化法案,IT和电信领域同样如此,资本市场上的管制几乎形同虚设,放松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目标。最近10年来,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浪潮的高峰,经济精英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如何减少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让私有部门的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无形的市场之手”来打开通往繁荣和发展的道路。但是充斥于市场中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却造就了一系列美国会计的造假丑闻,人们发现政府必须采取新的形式来干预经济,甚至连保守的美国总统布什都表示,企业的欺诈行为是“合作社会的精神毒瘤”,并提议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见《参考消息》2002-07-26)。

政府究竟要承担什么职能,米尔顿·弗里德曼早就给出了一个有公认性的回答(1962):“政府应维护法律和秩序,界定产权,充当我们修改产权和其他经济博弈规则的工具,裁决在解释规则上出现的争端,强制执行契约,促进竞争……。”但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却是一向鼓吹独立自由、放手不管;一切以金钱交易和追求物质目标为主流,自由竞争取代了政府监管,政府未能很好地执行其应履行的职能。须知,市场虽能发挥很多作用,但却在自我管理以及在对社会有益的部门分配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作假的制度制约状况分析。如果考试作弊现象接连出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反思相关的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不妥的地方,考前以及平时的教育、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等问题。世界级大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不时见诸报端,美国股市因此一落千丈,经济陷入了一个“黑色的旋涡”。人们在反思中对现行欧美会计准则提出了质疑。有消息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席会计师罗伯特·赫德曼促请改革美国的会计制度,指出复杂的规则可能会鼓励诈骗而非制止诈骗,因为太复杂反而易找漏洞。而美国国会也已责成有关部门研究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只设定公司必须遵守的大原则而非细则),于明年中提交研究报告。Sehiff(2002)说,“我宁愿回到70年代的概念框架,也不愿接受现在枝节繁缛的规则”;Parke(2002)则说,“我们更愿意接受简明、准确、一致、可理解的准则”(谷棋、姜英兵,2002)。法国银行联合会主席米歇尔·佩伯罗也认为,美国的会计准则洋洋洒洒4500页,很少有人能够掌握这些规定,而企业主也不可能对此有全面了解。此外,这些准则由于缺乏总体的原则,带来了两大后果,一是企业主很难从财务报表中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投资者从这些形式账目中很难了解企业,稽核人员又不以同样的方法审计账目。(陈志萱,2002)

接下来,我们简单谈一点从以上事件及分析中的得到的启示与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约束。从学生作弊的主体出发,必须加强对其平时的思想教育,杜绝其作弊念头。相应地,我们认为解决会计造假问题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大致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因为内因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的根本措施还是要从会计人员自身抓起。(2)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许多美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过分集权的问题,企业大部分经营权都在企业的CEO手中,企业内部失去了权力的制衡,而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出于为自己特殊利益的考虑,可能做出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不恰当的选择,使财务数据披露为己服务,容易诱发企业的行为短期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我们还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上述现象用事实表明了美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尽管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它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与不足,而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缺陷与不足更为突显。因此,我们决不能机械地模仿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应该扎根我国基本国情,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使本土经验国际化,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的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不断进步。(3)改革现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营造正当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杜绝企业的盲动行为,减轻直至消除会计造假的动机。

2.加强政府监管和部门协调。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长达170页旨在打击公司财务欺诈的《公司改革法》。法案对美国会计行业做出严格规定,显著增加对公司欺诈行为的惩治措施。它创立了新的会计行业监督委员会,并加重对证券欺诈和破坏文件行为的刑事惩罚。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并不算少,但却存在着多部门同时干预,监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之间协调不够,甚至存在重复、冲突的地方,部分监管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对此,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联手”监管的思路,已经取得较大成效。我们认为,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应当进一步明确相关监管部门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理顺关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将之明确立法,以切实保障监管有力、有效。

3.改革现行审计制度和审计体系。在这方面可以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管理问题。其关键所在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究竟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营利企业。如果是,那么当会计师事务所追求其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与维护其审计独立性发生冲突时,就很难要求作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牺牲自身的经营目标去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我们前文所举考试作弊者的例子中,试想如果监考教师是考生付费并请来的家庭教师,那么监管力度的可靠性有多大?然而,在监考教师是校方付费并指定的条件下,情况会好得多。

在现行的审计制度安排下,本来是公司所有者、公司经营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三者间的相互独立关系,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公司经营者代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很难保持真正的独立。我们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隔断注册会计师与各方的诸多联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为此,可以尝试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库,由相关管理部门分不同档次在公司相适应的档次内随机抽取,委派审计。同时规范并提高审计费用,制定合理的指导价格。在较长的时间内,我们还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行业监管部门出面来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真正成为维护经济秩序的一种手段。

4.改革现有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准则不能制定得过细,过细了反而容易造成甚或诱使会计造假现象。我们倡导的基于会计、审计基本理念基础上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由繁变简、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理解操作,对于具体细项可由准则的操作指南来规范,这样在赋予准则较强的原则性和统驭性的同时,又保证了准则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加重处罚力度。通过相关法规条例的完善,加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负责人及会计人员造假的法律责任,严格执法,一旦发现,严惩不怠。

6.反思财务会计中的一些做法,比如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运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选择以及折旧和准备金的提取、待摊与预提科目的运用、股票期权的处理等。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审视这些基本的财务会计问题,杜绝会计造假的诱因和漏洞。总之,要尽量减少会计处理中的一些弹性做法,缩小“打擦边球”的可能,力求做到实务操作中有规可循。

7.发挥股东主动性,给予其应有的权力。众多股东尤其是小股东,不仅是被动地去用“脚”投票,而且能够、可以、并要主动地去用“手”投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在我国股东当家作主的意识还比较淡漠,要做到这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此,有专家曾呼吁“把‘股民’这个词革掉,还他们的本来面目,叫‘股东’”,因为“股东一词明白无误地指明了投资者的主人身份。……我们一定要树立股东是企业的真正主人的观念。”(吴敬琏,2001)这样发动起众多股东去自发地监督企业,并行使其应有的权力。

我们并不奢望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旧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的相关制度安排就是在这解决旧问题——出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螺旋式前进。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这些会计造假事件的出现而恐慌,它们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反,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能成为促进我们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动因。而这,关键就要看我们如何去应对。

标签:;  ;  ;  ;  ;  ;  ;  

论美国的会计欺诈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