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610032)
摘要: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地理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载体。本文结合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考察内容,探讨提高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地理;地图笔记
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个特定地区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解释区域特征,阐明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学科。作为地理学科的基础,区域地理既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的结合,又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中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都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可见,区域地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区域地理部分分值高、占比大,如2017年全国Ⅲ卷的1-3、36、37题,2018年全国Ⅲ卷的2、5、9、36题等,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理常常成为命题的切入点。试题的形式往往是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区域地理知识为背景材料,以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而对这部分知识,往往是教师授课容易,学生学习容易,但掌握困难。
一、构建空间概念,引导空间定位,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人们常说“文综的瓶颈是地理,地理的瓶颈是区域,区域的瓶颈是定位”。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地理区域类试题的“钥匙”。在绘图过程中,这一步是关键。绘图笔记要求:以澳大利亚为了例,第一步,勾绘澳大利亚的轮廓,并在图上标注突出绝对定位的要素, 23°26’S, 40°S,120°E,150°E。第二步,相对定位要素标注,太平洋、印度洋、东澳大利亚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等。第三步,典型地理要素强调,大分水岭、大自流盆地、墨累河、北艾尔湖、大堡礁、西部高原、中部平原等(如图1)。
图1
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的地图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作答要求。常用的空间区域定位方法有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轮廓定位、相对定位(海陆位置定位)等。绝对定位法,在学生的绘图笔记上,要突出高考说明中所要求的我国和世界典型国家的位置、范围以及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区域,如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轮廓定位法,有的区域轮廓图很特别,很容易辨认。在观察世界大洲、各主要国家,各主要岛屿和各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形状时,可以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形象或形状联系起来记忆。如南北美洲象两个倒立的三角形,南极洲恰似一个巨大的问号“?”,法国象六边形,埃及象梯形,智利象长剑,意大利象靴子,罗马尼亚象是一只从黑海伸向巴尔干半岛的拳头等等。在绘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形象地勾绘出来,帮助记忆。相对定位法,以一个区域的主要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或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
二、通过地理要素,推断区域特征,分析主导因素
对于每一个区域,都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特征,这是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即要从区域的位置开始,按地形、气候、河流、工业、农业、人口、资源等要素逐层分析,而后概括出区域特征。而一个区域,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纷呈复杂,但总有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共同特征,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就能化繁为简,优化复习过程。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突出“暖湿”、东北地区突出“冷湿”、西北地区突出“干旱”、青藏地区突出“高寒”等,按照各区域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推导出其主导因素。以西北地区为例,首先让学生绘制西北地区位置图,在图上标注主要地形单元,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干旱”这一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主线进行,从而找出导致干旱的主导因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一地理位置。然后综合分析深居内陆导致干旱的自然特征及表现,由此分析在自然特征“干旱”条件下农牧业的特征,“干旱”环境下的交通和资源状况,以及“干旱”环境下存在的荒漠化问题及对策。整个教学既是分析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导图也就呈现出来了。
三、运用比较法分析区域的差异性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对比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例如:在学习非洲时,可以让学生绘制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上就能很清楚地显示出刚果盆地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这两个地方的纬度位置不同,却有相同的气候类型。通过位置的对比,学生就不难理解同一种气候类型的两种不同成因了。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回归线附近,也是热带雨林气候,是因为在岛屿的东部有山脉分布,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多地形雨,加上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也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学生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再引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这三个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也就不难了。通过区域之间的对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例子可以找出很多,如: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重工业的异同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的比较;美国玉米带和中国松嫩平原玉米带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对比;撒哈拉沙漠和中亚荒漠景观在成因上的对比等等。总的来说,可以把两个区域的相关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图上的有用信息,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更形象和直观。比较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利用地图对区域进行对比,更能提高区域地理的复习效果。
四、以简绘地图的方式加强知识转化
在区域地理的具体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绘、补绘、改绘地图,在“临摹”的基础上,先识记要学习的区域,再理解其区域特征,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简单的示意图呈现出来,使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学习美国农业带的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先绘制美国空白地图,然后根据老师的讲解分析,在图上勾绘出不同的农业带,老师当堂讲解,学生当堂消化,在绘制略图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张波,《探究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用法》, 教育 00157-00157
[2]金梅,《区域地理教学探究》, 地理教学研究 2006年09月
论文作者:钟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区域论文; 地理论文; 特征论文; 学生论文; 干旱论文; 地图论文; 气候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