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机制与机制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机制与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条件下论文,机理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与市场机制

“市场”是什么?狭义地讲,市场是买卖物品、劳务及智能产品的地方,它包括商品交换者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与数量的过程;广义地讲,市场包括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现代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复杂的经济运作系统,它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一般劳动力市场,智能劳动力市场),技术与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构成的。

所谓市场机制它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通过供给与需求发生作用,决定经济组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中心问题,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信用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等六大机制。

市场机制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市场机制又是市场经济运行制度,所以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特征,其特征是:

一是“互动关系”。机制,首先是一种互动关系。市场机制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决定商品价格、数量、结构等互为条件、互为动力、又互为制约的互动关系。

二是“自行调节”。“机制”同时又是一种自行调节的循环关系。借用系统论的语言表述,它是一种具有自动调控的“自组织”。在市场机制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无时不在自动地与自在地进行着。

三是“自然秩序”。正如萨缪尔森所言,市场经济象一部灵巧机器,它自动遵循经济秩序,运用市场力量,合理配置人类有限资源,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当然,这决不是说市场机制是万能的。

四是“政府扶正”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的功能与作用远不是完善无缺的,由于经济利益主体的分散性与各主体地位的力量差距,公正的或平等的竞争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当缺乏完全竞争和出现“外部效果”的时候,就会造成市场失灵,导致生产或消费的无效率,而此时政府则必须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及规章制度、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等软手段来调整或扶正市场。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市场机制只有在适时的政府宏观经济调节中方能保证正常运转,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组织,它通过供给与需求即竞争与价格决定有限资源在不同的产业、不同地区、不同厂商等多层面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实现最有效率的生产,最优产出结构与最大产出量,不断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一种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同时,当市场的竞争与价格机制失灵时,市场机制则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或称政府干预)恢复市场经济的效率,平等与稳定,实现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以,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与政府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复合经济体制或经济制度。

二、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一)资源配置的特点与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稀缺资源或有限资源(包括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技等)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

在资源供给有限条件下,只有资源有效配置而不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的众多无限性,即用有限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劳务与科技产品。所以,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决定着资源能否发挥出最大最优的潜能。

资源配置层次性问题,厉以宁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即资源配置有两个层次,较高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使每种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或使用方面。较低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方向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体系内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与最优性体现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生产处于最佳的生产可能性边缘上,让资源尽可能发挥其可能大的作用。(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1991年版,3页)。

资源配置的两个层面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一方面,就全社会范围而言,现有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现有资源在不同向的分配情况,必然影响每一个具体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宏观上资源分配不合理,必然使相当一部分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假定大多数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都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那么其结果将导致经济中资源总量增加,而资源总量增加与资源总量不变相比,前者有利于调整在不同使用方向的分配;有助于资源合理化”。其区别又在于:“第一,彼此的目标不同。较低层次的资源配置的目标主要是提高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率,使一定的投入能有更多的产出。较高层次的资源配置目标则主要是让每一种资源合理分配,使之进入最适宜的方面,然后通过生产要素在广泛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使生产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实现的途径不同。较低层次的资源配置可以在不转移生产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技术措施或内部的管理措施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较高层次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实现,通常要涉及生产要素流动、产权关系规范化、固定资产转让、宏观经济调节手段的运用、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页3)。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及产业的发展。要想促使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就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生产效率)。因为生产“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即以人的活动去改变自然界已有资源的性质与形态,最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资源的稀缺与有限性制约了人类,人类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加资源投入来扩大外延再生产,而只能依靠有限资源的配置来增加内涵扩大再生产。此外,由于资源不会自动走到产业中去,要靠人去配置,即为了配置社会资源,就要建立一定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反过来说,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否可取就看它是否能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其具体检验标准是:

(1)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其中产业部门间配置是否比例合理,地区配置是否均衡、合理,是否体现地区资源特点,企业配置是否向最有效的地方流动。

(2)资源配置是否充分利用了科技商品,并促进科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生产中存在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即由人配置资源和由市场力量配置资源,表现在经济运行形态上则分别是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对于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古典经济学家只作过原则性的说明,其中最著名且开先河的首推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的市场原则——即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自觉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以马歇尔(A·Marshall),瓦尔拉(L·Walras),帕累托(V·Pareto)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着重研究了经济运行中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他们运用数学工具证明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作有效率的配置。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是资源配置的另一种方式,即由指令性计划体系决定资源分配和组合。其特点是按照行政指令,指标分解调拨,由政府来支配。

(二)市场配置资源机理

所谓市场配置资源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从而实现对资源进行分配,组合及再分配与再组合的过程。

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其正常运转中,市场机制在庞大的市场中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及灵敏的价格反应自如地支配经济运行,即自由、灵活、有效、合理地决定着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发展的产物。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出现,但是,该市场是以产品的消费为特征的消费品市场,它不是一个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制,也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运行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制度,因此无力决定资源配置方式。只是到了工业经济成长时代,产业逐步成长、市场不仅有了产品市场,而且出现了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这些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构成了完整、庞大与统一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的活动(或运行)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包括各种要素价格),竞争机制、信用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共同作用。其中由竞争机制引起供求机制发生作用,决定资源合理配置方向;价格机制决定资源配置于诸产业、诸地区、诸企业的流量及在产业内部进行资源组合;竞争机制则决定已配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即竞争机制促使有效利用资源,生产出最优最大最具有效应、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欲望的产品,劳务或科技产品。信用机制规范市场运行规则并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利率机制决定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资源使用效率;工资机制决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因此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历史前提,市场经济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地位是从该时期确立的。

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变动最终实现的,价格信号的变动是价格机制对供求机制的变动,即资源流向及潜在流向、资源需求量与潜在供给量的变动的灵敏反应,是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同时,价格机制的运作直接决定资源配置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并决定这些产业、地区、企业的资源实际配置量,即决定资源配置的合理组织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资源流量配置,加剧了不同产业、地区、企业间的生产竞争,即供求与价格机制的运行结果加剧了竞争运行强度,促进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优质率,改善产业、地区、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地位、提高竞争能力与优势,改变资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讲,在某一资源配置环境中,某些产业部门(或地区。或企业)由于处于较有利的竞争优势,在市场运行机制中赢得了有利的资源流向及合理的资源配置量,并在竞争中又取得了资源的最优利用与最优产出,无疑在下一轮资源再配置中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后,不能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配置优势,有效使用资源,将会受到市场机制的惩罚,相反,如果在上一轮资源配置分配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或地区、或企业)依靠市场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引进科技、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改变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强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认同力,使其产品在市场中获得满意的竞争价格或市场价格。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在一下轮资源配置的竞争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资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机制运行发生偏好位移,使后者超过前者,出现了资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总之,供求机制作用决定了资源配置流向选择;价格机制运行决定了资源配置流量;竞争机制决定资源利用率,反过来,竞争关系的展开,调整了供求关系,形成了新的资源配置格局,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运行机理。

当然,产出品和投入品价格的变动也引起了同一产业内部(同一地区不同产业部门也同样)的竞争,导致了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不同产业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不同产业的竞争,导致了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同理,在企业竞争的另一端是资源所有者的竞争,价格信号实际上体现的是市场运行机制中六大机制受到产业边际效益或生产效率的支配,即资源配置边际效益是由资源配置后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因此,资源的边际收益或资源配置边际收益决定资源的流动。其结果是资源流向生产率或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部门,促进产业发展及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减少经济的非均衡,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随着工业化向技术集约型工业转化及经济的全面服务化,市场范畴或市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要素市场更增添了活力,出现了信息市场、科技市场等新兴要素市场,劳动力等市场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智能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科技产业的生成与壮大,科技市场一方面体现为第一、二、三、四次产业的生产性消费资料亦可称特殊生产资料市场,另一方面科技产品市场又属于产品市场范畴。用图示为:

此外,还有诸如智能劳动力,它也属于科技产业中的高等教育产业的重要产品,据理当属产品市场,但其是作为要素投入四大产业进入生产领域,又属要素市场范畴,所以其特征同科技产品市场特性舻上面所分析市场体系扩大及市场重叠现象,表现了市场体系中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日趋科技智能化趋势及不断一体化变化——产品市场也具要素市场功能,要素市场日趋产品化。

市场体系的扩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一体化趋势,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运行与回旋灵活自如,增加了市场机制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反应能力与应变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市场机制运行的自我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及其资源使用的效率。另一方面,股份制在工业经济、经济服务化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它只代表各分利益主体的集合,因此,利益主体的多层次化与分散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者、经营者劳动者都注意关心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并且从产品上讲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再配置,使用效率再优化,竞争力再提高。

三、市场机制与资源有效使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虽然依靠市场机制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运行合理地配置了资源,但这只是完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基础部分,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目前常为人们或学者所忽视的功能与作用点:市场机制决定资源有效使用,即市场引导下的资源有效使用及生产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实,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只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任务是完成合理配置资源。显然市场机制运行或市场经济的任务决不只是配置资源,它还有另一个运行环节:有效使用已配置的资源,使资源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机制中充分发挥出来。

该环节的运行机理不同于上一环节,上一环节体现的是资源供给者与需求者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作用下的销售与分配经济关系,而该环节则体现为生产者与产品消费者之间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作用下的销售与分配经济关系。也就是说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包括市场三大机制相互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与“有效使用资源”两大环节。而两大环节的核心接点是生产环节或联系纽带为一体化的“资源需求者”与“资源使用者”或称“产品生产者”。

当市场机制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向和资源实际流量时,市场机制的运行就转入了第二环节,市场机制诸运行机制同时发生作用,竞争机制决定资源使用效率;供求机制决定资源实际产出趋向,即决定产品是否有消费市场;价格机制决定资源使用的有效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益。若价格信号,反映的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价格低于资源成本,则表明该产业或企业已在进行无效生产,为负效资源使用,其结果是该产业部门(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市场运行能力,市场将会无情地淘汰这类资源使用无效的产业部门(或企业)。若该产业部门(或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结构性变革,进行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全面改造与转轨,即通过结构性调整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顺应产业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被市场经济所接纳,才能经受市场机制运行作用力的考验,参与资源的再分配与顺利完成有效生产,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多样性与随机性变化。

当同类产业部门(或企业群)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信号显示出比资源成本价格高时,表明该产业部门(或企业群)不存在产品供需市场的失灵,说明整个产业部门的生产为有效生产。但是,整个产业部门(或企业群)的技术结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劳动力水平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产业部门内部(或企业群不同企业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其中只有部分具有最强科技实力与合理科技结构,较强劳动力构成优势与科学管理手段的企业才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体现其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及发挥其最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潜能,并不断壮大自我实力,在统一的供求环境、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中保持资源配置优势及资源有效使用优势。

结论: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市场资源配置”与“配置资源的有效使用”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两大核心内容,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两大环节及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同时,应证并表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科学技术决定产业生成方向、发展型式;市场运行与市场选择、市场组合促进产业壮大与发展,而二者的综合效应体现为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机制与机制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