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国论文,方向论文,旅游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场人物:张吉林
人物身份: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论述话题:创建世界旅游强国
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一个不断赶超的过程,必须逐一超越排在我们前面的世界旅游强国。
一、旅游大国与旅游强国的差距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在规模效益、管理体系、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规模效益方面,我们发展速度快,规模扩张迅速,但是效益指标大大落后。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人均收入指标来看,2002年,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西班牙达到818美元,我国只有16美元,仅为西班牙的2%。
在产品体系方面,我们初步建立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相对完整的产品体系,形成了供需大致平衡的旅游经济运行环境,但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层次单一,市场的针对性不强,缺乏与世界旅游强国竞争的实力。
在管理体系方面,我们建立了行业管理的专门机构,形成了基于市场的行业管理制度,具有了行业管理的初步框架,但是,在制度建设上,我们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最基本的旅游法到行业管理的各项基本手段都付诸阙如。
在管理机构方面,我们与世界旅游强国也存在较大差距。无论在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上,还是在经费预算上,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旅游强国。在产业发展研究、市场推广、行业管理等方面缺少专门技术机构的支撑,在各类项目的开发上缺少资金的支持,在发展水平落后、支持条件又不到位的条件下,要实现赶超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转换
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已经顺利度过了成长期,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换,未来十五年,我们将从成长期转向全面发展时期,从世界旅游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这一转换不是简单的发展阶段的顺延,而是从量到质的转换,是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换。它向我国旅游业提出了新的发展问题,要求我们:
第一,从低层次一般性的竞争转向更高层次旅游强国层面上的竞争。
第二,从简单粗放的旅游产品开发阶段转向精细化发展阶段;从注重设施建设等硬件因素转向加强服务与环境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软件因素。
第三,从面向供给的管理转向需求管理,管理重点从强调规模扩张转向管理制度的建设。
上述三个转向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是我们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与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从基本国情出发,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强国之路。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未来十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良机。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为我们创造了有利的位势,世界旅游市场格局的演化,又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市场空间,只要把握得当,就能改变原有的次序,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性跨越。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际应用,又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赶超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和发达的世界旅游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探索旅游运营的新方式,只要在技术应用的环节上把握先机,就有可能缩短发展进程,实现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
三、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着力点
第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种开发方式。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的开发方式,摒弃落后的低级的开发方式,真正实现我国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发展旅游业不仅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要建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协调政府、社会、原著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集合各方面的力量,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促进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二,发展国际旅游,一定要突出观光产品的优势。
我国是观光旅游的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独具魅力,是观光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但是,我们远离欧美等发达国家,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全面推广旅游产品有一定难度。从当前旅游市场的规律来看,观光旅游在洲际间的远程市场比较活跃,而度假休闲旅游则主要集中在中近程的洲内市场。针对我国主要客源市场,重点抓好观光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充分开发洲际间流动的观光市场,使我国旅游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加强。
突出观光产品的优势,必须要坚持产品的梯度开发。各类旅游产品都具有高中低不同的开发深度,观光产品同样也有从初级到高级的序列,开发洲际市场要在现有大宗观光产品的基础上,深化内涵,完善环境,改进服务,面向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开发相适宜的产品。
在洲内和国内中近程市场,要在紧紧抓住观光产品的同时,强调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开发建设都市休闲等产品,满足假日旅游不断产生的度假休闲需求。在产品开发的深度上,要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际市场为导向,努力打造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目的地,吸引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
第三,充分利用国内旅游市场优势,三大市场均衡发展。
我国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旅游的有效需求将会日益增长,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旅游市场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美国的旅游业主要就是依靠国内旅游市场支撑,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也需要国内旅游市场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必须要合理引导,健康发展。出境旅游与入境市场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组织得当的话,出境旅游可以成为开拓入境市场的手段之一。
用国内市场奠定旅游产业基础,用出境市场开拓入境市场,入境市场对国内市场进一步带动引导,三大市场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
第四,建立合理的产品分工体系,发挥各地的竞争优势。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从东南沿海起步,逐步向西拓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东南沿海的经济优势日益突出,度假休闲市场迅速崛起,观光产品开始向都市休闲等复合型产品转化。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固有的观光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将在东南沿海形成的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更高层面和更富文化内涵的观光产品,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在观光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强调从资源向产品的过渡。资源本身不是产品,只是一种潜在的经济优势,只有经过开发和推介才能成为产品进入市场,潜在的经济优势才能转化成现实的经济实力。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依靠资源,更要开发产品,而且还必须对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开发,在产品开发内容上,要注意设施环境与服务的协调统一。
过去的20多年,我们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到旅游大国,未来的15年,我们将要从世界旅游大国发展到世界旅游强国。从大到强是一个必须付出艰辛的过程,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我们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发展重点,在与旅游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奠立世界旅游强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