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_陈育丽1,陈柘芸2,潘东洪2,吕,艳2(通讯作者)

恒温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_陈育丽1,陈柘芸2,潘东洪2,吕,艳2(通讯作者)

陈育丽1 陈柘芸2 潘东洪2 吕 艳2(通讯作者) 石丹梅2 温凤倩2

(1广西陆川县中医医院 广西 玉林 537700)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目的:比较穴位贴敷联合恒温雷火灸与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恒温雷火灸方法,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恒温艾灸方法。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缓解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治穴位贴敷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关键词】恒温雷火灸;艾灸;穴位贴敷;慢性萎缩性胃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5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为癌前病变。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采用中医外治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好,患者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从2014年4月~2015年3月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6±12.6)。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12.2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参考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井冈山会议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

1.3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脾胃虚寒型证候[2]:主症:胃脘胀痛或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闷,纳呆。次症: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手足不温,舌质淡,脉细弱。

1.4 纳入标准:年龄30-60岁,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胃脘痛的,且辨证为脾胃虚寒型的住院患者。

1.5 排除标准: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有出血,无胃脘痛者,有雷火灸药过敏,高热,孕妇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治疗。

2.2 对照组 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

2.3 操作方法 灸法选穴:腹部、 双下肢(上脘、中脘、下脘、神厥、气海、关元、双足三里)背部、双下肢(双脾俞、双胃俞、双肾俞、双涌泉)。

2.3.1 恒温雷火灸法:将点燃的雷火灸条放入3个2孔恒温雷火灸盒[3]并盖上盒盖,置于腹部或背部及下肢穴位上施灸(腹部、背部、双下肢 穴位交替使用)。先用一条棉质大浴巾在灸盒的底部围一圈,再用一条棉质大浴巾盖在灸盒顶部并注意用浴巾密封及固定灸法,火头距施灸部位约4-6cm进行大面积恒温灸,以患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而不灼痛为度,无需刮灰,30min取下,每天灸一次,共治疗14天。

2.3.2 恒温艾灸治疗 将点燃艾条放在3个2孔恒温灸盒并盖上盖子,置于腹部或背部及下肢穴位上施灸(腹部、背部、下肢穴位交替使用)。用一条棉质大浴巾围灸盒的底部后,再用一条棉质大浴巾盖在灸盒顶部并注意用浴巾密封固定灸盒,火头距施灸部位约3-4cm进行大面积艾灸,以患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而不灼感为度,30min取下,每天灸一次,共治疗14天。

2.3.3 穴位贴敷法 选穴: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肾俞。方法:附子,吴茱萸,苍术,半夏,肉桂,陈皮,木香等中药研粉,用适量姜汁调匀置了微波炉热 30s,然后搓成1×1.5 cm大小的药丸放置于6×7 cm大小自粘性无菌敷料中间,贴敷于上脘、中脘、下脘、双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肾俞穴位,每次敷贴时间为4h~6h,每天1次,在雷火灸或艾灸结束后进行穴位贴敷,共治疗14天。

3 观察指标

3.1 观察指标标准[4] 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VS)进行疼痛程度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0分为无痛,生活正常; 1-3分为分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通过询问患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疗效观察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制定[5]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电子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电子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电子胃镜复查粘膜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电子胃镜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以上,炎症有所减轻,电子胃镜,病理活组织检查所见减轻;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的病例,而未恶化者。

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组别 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计有效率(%)

治疗组16 36 4 4 60 90

对照组 6 33 12 9 60 85

总计 22 69 16 13 120 89

Z= 1.418,P=0.01

5.2 两组治疗前后胃脘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组别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总计

治疗组43114260

对照组31167660

总计6821118120

Z= 2.429,P=0.015

6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慢性发病,病情迁延反复,难治愈,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上以脾胃虚寒型多见。根据《内经》“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的理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为法。雷火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共同达到温经通络,调节人体机能的功效。雷火灸条主要由:麝香、沉香、乳香、穿山甲、红花、冬虫夏草、硫磺、沒药等组成,雷火灸杀燃烧时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特点,在人体的面,位,穴形成高浓度区,在热力作用下渗透到深部组织,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散寒,升阳益气的功效。雷火灸条含有多种名贵的中药组成,是一个能燃烧的植物柱,直径达3cm,艾条仅有艾叶,直径1cm,雷火灸条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能量比艾余燃烧时要大2倍以上,它们在同等条件距离时测得的最高温度,雷火灸最高为240℃,艾条灸是90℃[6]。因此,雷火灸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比艾灸强。中药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用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直接贴于相应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的穴位疗法。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首先雷火灸的温热刺激可调整局部气血,其次辛味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可增强药物作用,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刺激必然能增加药物的功效。中药穴位贴敷于穴位上刺激穴位本身,使药效更持久,更易吸收,活血止痛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0,5(2):77-79.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标准与规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50-751.

[3]吕艳,韦衡秋,李向真等.改良恒温灸具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1):26.

[4]潘东洪,吕艳,李桂贤等.中药恒温烫熨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14-415.

[5]中国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全国慢性胃火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6]赵时碧.中国雷火灸疗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40-46.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厅公关课题(桂科攻1355006-1);广西中管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GZPT13-14);广西卫生厅医疗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S201307-0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基金课题(GZYQJ2012004)

作者简介:

陈育丽(197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主管护师,大专毕业,从事临床护理研究。工作单位:广西陆川中医院,邮编:537700。

通讯作者:

吕艳(196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本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护理研究。工作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编 :530023

论文作者:陈育丽1,陈柘芸2,潘东洪2,吕,艳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恒温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_陈育丽1,陈柘芸2,潘东洪2,吕,艳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