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周春花

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周春花

深圳市格美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摘要:文章依次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将影响建筑的形体格局和功用性,其整体视觉效果也是以地形为依托的,使之具有地域性,而植物和水体都能改善建筑群微气候条件,起到点缀衔接建筑物的作用,缓释建筑物产生的压抑感,丰富了色彩度,提高了层次感。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自古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一致追求的便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此,关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讲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设计者总是绞尽脑汁,匠心独运,以期所有的一切都是完美合理的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如何使建筑群有灵性,与自然和谐映衬,关键在于设计师们能否对地形、植物、水体进行合理布局和灵活运用。

1.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包括地物与地貌。任何建筑物在设计建造之前,都应先考察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条件,勘察地形,方能做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地形的特点决定了风景园林建筑的样貌,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内蒙古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吊脚楼及黄河中上游的窑洞等,都是因地制宜,构建了最宜居的建筑。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对于建筑布局、形体设计、整体视觉感受等的影响至关重要,是串联整个建筑设计要素的主线。

1.1建筑格局与形体受地形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讲究天人合一,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在形体量度上追求“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的自然境界,充分尊重和保留原有地貌,扬长避短的发挥地形优势,再借助一些特殊建筑构造比如回廊、小桥等无缝衔接,和谐地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只有充分的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才能设计出符合建筑美学的园林建筑,且不会让人看起来与周边格格不入,冗余陈杂。

与西方风景园林讲究对称美、大气美不同,我国的风景园林则讲究错落有致、布局巧妙,灵活运用地形走势顺势建造,减轻因建筑群带来的压迫突兀感。只有当建筑整体轮廓与地形相契合,建筑内部格局与细致地貌贯通,才能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感。

1.2建筑设计以地形视觉协调为依据

大自然是最神奇的创造者,自然天成的景观总是令人流连忘返,因而只有充分融入了自然景观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本身的建筑学意义和美感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与地形的有机结合,运用跌落、错层或者架空等形式,塑造整体视觉上的延伸感,予人风景建筑和谐有致、互相装点的美感,才能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景观。

此外,也可通过对地形的巧妙改造,来有效引导人们的视觉聚焦点,让人们在观赏的时候充分体会到设计者的匠心,跟随着设计者的心理和审美视角来领悟风景园林景观的美感。

1.3建筑功能性受地形引导

中国著名风景园林建筑众多,现在一般对外开放作观光游玩之用,然而在设计之初,多是达官贵人休闲避暑、放松身心的的居所,除了风景宜人之外,也具有很强的公用性,亭台楼阁的设计必须依托地形,最大程度发挥自然力的作用,着对建筑的通风、日照、干湿度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建筑学中很高深的一门学问,也是一个优秀的设计者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工程中,人们可以在设计准备阶段要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分析建筑所在地的地表特征,构建三维地形图,把握地域特性,才能掌控住建筑设计理念与地域环境和自然气候相契合,增强建筑功用性。

2.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中随处可见,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适用于园林建筑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讲究的就是一种自然随意的感觉,让人觉得处处都是一副画,自成一方小世界,整体看起来又是那么协调,佛家谓之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应如是。

2.1植物配置

别出心裁的植物配置对风景园林建筑外部空间界限起到了分割、限定、构建和修饰的作用,在空间上增强连续感,通过植物巧妙的配置来衔接相邻建筑物,提升整体归属感。建筑物一般给予人冰冷强硬的视觉体验,对于大自然而言就像一个无端闯入的异物,具有侵略性,而以植物的合理搭配来衬托硬质层面的建筑物,丰富建筑物的色彩搭配和质感,协调不同建筑立面和地面铺展层次,使建筑物成为大自然的点缀物,完美融合。

在园林建筑中,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植物与植物间的搭配都非常重要。设计者须依据地形和建筑物的特性,来选择植物的种类数量进行布局,保证植物能良好生长,且利用植物的特殊属性来丰富建筑群的属性功能,比如植物的保水性、蓄热性、香气、颜色等都可以让人在不同感官上感受到整个园林建筑景观的特质。此外,应依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混合搭配,保证每个季节每个小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能体现出不同的韵味,万不能出现空白颓无的景象。

2.2 平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是风景园林建筑中需依循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群中植物的多样性,建筑施工导致的破坏环境的恶劣影响将得到改善,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绿地的面积和绿化植物的种植来进行生态补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废弃转化为氧气,清新空气,且其蒸腾作用也能改善建筑群的微气候条件,令人心旷神怡,身心舒畅。

现在不少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中,都引进了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设计理念,巧妙地运用了空间,缓解了建筑占地和绿化占地的矛盾,有效保证雨水的贮存,同时绿色植物能有效调节建筑物的气温湿度等,令城市的热岛效应得到改观。

3.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是万物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因此人们天生对水就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而且水是透明无形的,这使得它拥有最独特的艺术美感。如何充分利用水的神秘美和独一性,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能否有灵性的关键。

3.1建筑与水互为“图-底”的布局

在宽广的水面上构造建筑物,一直是建筑师们热衷的建筑手法。在碧波粼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一座建筑物遗世独立般漂浮其上,真是想想都觉得美不胜收的画面。其中中国人对湖心亭的喜爱从诸多文人墨客的传稿中可见一斑,有湖的地方必有湖心亭,而现代建筑水面建筑更是不胜枚举。临水的建筑物,空间上予人向外扩散的感观,视野开阔,无限延伸。

在滨水风景建筑的设计之初,应充分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长远的发挥水体的有益性,弱化建筑冷硬度,虚化建筑界面,整体呈现出一种流畅柔美的融合感,使得在谁提的映衬下,建筑体现出都有的艺术美感。

3.2水的可塑性

水是没有形状的,透明的,这意味着水体的形状和颜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中能够灵活使用,增添不可变建筑群的灵性,使之充满生机活力。不但如此,所有建筑群中的生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灌溉,水体的合理设计布局关乎成败。

水体本身具有融合贯通的能力,正好能巧妙的将各个建筑要素串通起来,相映成趣。例如著名设计师贝津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巧妙运用合宜的水体,将之与毗邻的拙政园和忠王府等景观园林贯联在一起,同时还可承担交通运输作用,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4.结语

总之,地形、植物、水体对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其实都是关乎到能否实现建筑群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的关键,三者也是相互关联,无法分割的三个要素,需要进行灵活的布局方能使建筑物拥有生命力,拥有建筑科学意义和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毕迎春,张骏,王未.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123-21126.

[2]夏唐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05.

论文作者:周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周春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