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徐国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徐国富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三庄小学 246724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离不开提问。这是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课堂提问”也是针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维启发教育的手段之一。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性与针对性明确了,才有可能达成高效的课堂。本文就结合我自己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总结与反思,粗浅地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策略问题:

一、“课堂提问”应注重个体差异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注重个体差异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的理念。这一概念最早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课堂提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同时也应注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难易不同、层次分明。较为疑难的问题、中等难度的问题、较为简单的问题,应该有层次地、针对不同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提出。而那些有相对专业性问题可以问在这个方面有兴趣、有专长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拔高一点,好像“跳一跳”就能摸到那颗星星。事实说明了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提问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中等生和后进生惧怕被提问的心理阴影。教师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到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依照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选择自己乐意挑战的问题去解决,这时如果出现个别有惰性的学生,比如中等生选择简单的问题,教师应该酌情引导调整。这样的课堂提问,既可以让学困生顺利解答问题,且适当提高对知识点的认知,又让中等生和学优生的思维得以提升和发散。

二、“课堂提问”应注重方式与方法

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亦是如此。但是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发现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的很多学生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几乎是“冷场”了。这里问题就出在问题设计地不够合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假设只有少数学生勉强可以回答,这种“冷场”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性质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那么在课堂提问时,就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提问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同上个例子中,假设课堂“冷场”了,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有问有答”的设问方式诱导出新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适当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把知识难点渐渐地深入探究;再如:课堂中学生有较为复杂的疑问,可是仅靠自己的个人独立思考又有困难时,教师就可以用“只问无需答”的反问方式来“反激”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潜能。不管是哪种课堂提问方式,其侧重点都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合理高效的课堂提问,诱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什么是三角形的高?)。2.在学生完全明白后,引导学生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尝试从底边作高,然后鼓励学生以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为底作出相对应的高。3.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作高。

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提出了疑问,部分同学认为他画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垂线重合了,也有部分同学从钝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怎么也无法作出垂线。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课堂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得到了体现,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解决以后,他们会对这个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各知识点的目标达成度自然不会低。

三、“课堂提问”应注重提问的切入点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课前的备课已经归纳出了教材的重难点、关键。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围绕教材重点处发问,为教学重点的突破指明方向,为教材的难点的理解提供落脚点。这样及时地纠正了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启发学生思维,把似懂非懂的问题透彻化、明了化,这样取得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例题:“三庄小学的合唱队一共有180人,在演出时要求站成3排,第一排人数的1/2相当于第二排的1/3,又相当于第三排的1/4,请问第三排有多少人?”六年级的小学生面对这样相对有难度的分数应用题,很多同学的思维容易受阻,此时,老师的课堂提问尤为重要。看看这样提问好不好:1.这三排队伍中,每一排的人数各有多少份?2.每一份的人数都相等吗?为什么?3.这三排共有多少份?”问题已抛出,教室里炸开了锅:第一排有2份,第二排有3份,第三排有4份,所以加在一起就是9份,第三排的人数占合唱队总人数的4/9,也就是180的4/9。恰当时机的课堂提问,会让难题迎刃而解。

《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个苹果,要分给三个同学吃,课堂提问: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分给他们才公平公正?学生齐答:“分一样大小。”老师把苹果平均分成3份,课堂提问三个同学:“你们手里的苹果块是这苹果分成的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可以叫它几分之几,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同学A:“我手里的苹果只是3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三分之一啊?”同学B紧接着回答:“我的苹果也是3份中的一份,也就是三分之一啊?”……

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假设学生的思维被阻碍了,此时往往就是该知识点的教学重点或难点。此时发问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题进行中,“课堂提问”应该因材施教,注意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还要紧紧抓住重难点、关键,注意提问的合适时机,这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了针对性,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

论文作者:徐国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徐国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