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霞、刘占兰专家谈民办幼儿园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幼儿园论文,专家论文,冯晓霞论文,刘占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近日对民办幼儿园的高收费问题,北京市教委表示,将制定幼儿园最高成本标准和最低成本标准,目前正对幼儿园成本进行调研。大家都知道民办幼儿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民办教育的主体部分。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以及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刘占兰与大家交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幼儿教育市场有哪些方面是发展比较好的,有哪些方面是有缺陷的?
[冯晓霞]:民办幼儿教育市场本身好的一面最主要的就是弥补了政府在幼儿教育中的投入不足,解决部分家庭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因为民办教育在目前国家教育普及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大概已经占到了整个幼儿教育机构数量中的60%,所接受的儿童也占到在园儿童的1/3,所以在解决我国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上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这是它好的一面。另外一面就是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了有不同需求的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选择性,扩大了选择的机会。从多样化的服务,扩大选择的机会来讲,民办教育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果说到幼教市场,市场本身是经济学的概念。从市场的角度,它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能满足普通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质量比较有保证的早期教育的需求。这个恐怕是靠民办教育,不太能够解决。因为市场遵循的是私人利益驱动下的一个平等交换的机制。换句话说,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当然事实上优价高价也不一定能够带来优质,但是优质一定是需要有相当的投入做保证的。所以收费的问题就不可能特别低,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讲,特别低的收费恐怕难以保证质量。那么对于比较贫困的家庭儿童,靠民办教育来解决他们孩子的入园问题,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虽然现在有一些低价的,但是质量真的是没有办法保证。所以这是它的一个不足,这是不可能靠市场来解决的。
[刘占兰]:政府干预是比较多的。像现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政府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幼儿教育的市场,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保证幼儿教育的大众化、公益性,最典型的就是 OECD国家,还有欧洲的19国,包括咱们9个人口大国,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幼教的市场,主要的措施一般来说包括:
第一,要让公立园和私立园保持适当的比例。如果是私立园太多了,公益性肯定就会差。公立园太多了,市场又不活跃,选择性可能就差。一般来说,像OECD国家,还有欧洲19国,9个人口大国当中的一些国家,他们一般都把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大致设定在60%到70%之间,这样的公办园,它能够起到对整个幼教市场的调控的作用。跟咱们国家有可比性的像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等,这些国家一般来说,公立学前教育的比例差不多都在 70%左右。所以比例都是相当高。墨西哥占到了 90%,像印度71%,巴西也占到70%左右。而咱们国家现在私立园在园所数量上占到差不多3/5了,60%,这恰恰是公办园的比例才能够使市场既有一定的活跃性,又能保证幼教的公益性。
另外一个,在国外私立园是明显分成两类的,一类叫做盈利性的幼儿园,一类叫做非盈利性的幼儿园。国外非盈利性的幼儿园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绝大部分都是非盈利的。比如德国高达90%的私立园都是非盈利的。
[冯晓霞]:这是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决定的,不适合以盈利性为主。
[主持人]:我国幼儿教育中,有哪些导致幼儿教育不公平现象,两位老师对此有什么建议?
[冯晓霞]: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整体来讲就是政府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数字是占到教育经费的 1.3%左右。国际平均水平是要占到3.8%。更不用说和有些最高的国家,大概占到7%,8%,甚至 11%的都有,而我们只占到百分之一点多。这种情况下,市场是不可能解决公平性问题。
另外,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教育经费中1.3%的投入,往往用作什么呢,用作锦上添花,而没有用作雪中送炭,没有投向最需要早期的学前教育,因为家庭没有这个意愿,文化程度也不高。同时,又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孩子接受学前优质教育的家庭。办园什么人能进呢,往往是社会处境比较好的,而不是社会处境不利的群体。这也是我国跟其他国家投入从方向上来讲一个很大的不同。西方很多国家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保底的,政府的投入绝对不是锦上添花的。
我觉得客观地评价我国现在的一个现状,还是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因为这里确实形成这样一种状况是有历史原因的,其实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国家的这种贫困家庭,或者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主要是由他所在的单位,尤其是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所办的幼儿园来解决的。农村是靠集体经济下的学前教育机构解决的。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要帮扶,事业单位要编制,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推向社会了。但是政府又没拿出怎样满足这批孩子需要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这部分人是什么来对接呢,是民办园对接。国家市场和民办园恰恰又不是像刚才说的社会公益组织来办的,非营利性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错误,就是最需要的这一批人负担不起由市场价格来调控的优质优价的幼儿教育。
[刘占兰]:刚才冯老师讲的是国家投的钱本来就很少,而这很少的投入,实际上最需要的人群,这些孩子们却享受不到国家给的这些钱。……实际上教育的不公平,主要是体现在权利与义务是否公平上,还有包括机会与条件的公平,还有质量的公平。实际上咱们现在入园率这么低,很多孩子入不了这个门。
[主持人]:咱们这次访谈,还征集了一些网友的提问。有位网友说我国的民办幼儿园以企业化管理为主,出现了很多昂贵的贵族幼儿园,您认为民办幼儿园产业化是好的发展道路吗?民办幼儿园最终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发展下去,或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冯晓霞]:比如说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因为幼儿园产业化,那也是个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部其实已经明确表态了,教育不能产业化,因为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等待加工的原材料,他是个人。教育投资确确实实,现在把市场的概念引到教育当中来,我认为经济学的这一些思路引进来也是应该的,比如任何的投资,肯定都要考虑产出。都要考虑利润,但是教育的利润不能直接用办了教育机构,赚了多少钱,这样衡量的。从国家来讲,这个赚,其实应该是人力资源的增值,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民素质,增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安定,这就是教育投入的最大的力度。民办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志气。像我们国家过去的陶行知、晏阳初,他们办教育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而不是处于赚钱的目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民办园不可能经营教育,一定要考虑,也不可能亏本运营,如果亏本运营,后面就没法继续了。这个必须要考虑。但是反过来,如果只想赚钱,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去办教育。因为教育本质上不是这样的。现在之所以利润空间大,甚至民间有一种说法,投资办工厂可能要亏本,投资办幼儿园绝对赚。这是特殊时期的不是特别正常的现象。现在之所以利润空间大,是因为政府管理不到位,缺乏质量和收费的监管制度。而且政府整体投入不足,家长没得选择。像刚才说的黑园,说起来是家长的选择,但是是一种被迫选择,他没有办法,只能这样的一种选择。这不叫真正的选择。公共幼儿教育可以讲,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公益性。最早它是慈善性的,女工要去工作,孩子没人管。因此有一些慈善家,宗教组织,出于对儿童生命安全,出于一种爱的精神,开始办的这样一种收容性的,慈善性的教育机构。随着大家对儿童权利的认识,慢慢开始作为儿童福利的一个部分。再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些深入,人们看到了早期教育的一个价值,于是它的教育性又逐渐在增强。尤其在西方,公共幼儿教育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对我们国家是很长一段时间舶来的。要考虑西方的教育,确实是从慈善到福利到教育,这样的发展道路。从它发展的任何阶段,从来不是一个盈利性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听到幼儿教育的发展问题,说到这儿我就想问二位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学前教育在政策上还有哪些需要调整,有些专家呼吁对学前教育立法,不知道二位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
[冯晓霞]: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讲,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制度,按理说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应该是明确的,但是后面,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现象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的,我曾经看到一个报纸对两会代表的采访,问这种现象严重不严重,两会代表说非常严重。这样就需要更细致的,更刚性的,规定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的一种基本定位。所以确实是幼教工作者等很多人寄希望于通过法律能够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学前教育,它基本的性质和各方面,包括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是什么,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保证从事这个工作的幼儿园的老师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师的待遇,也保证我们的儿童和家长接受优质教育的基本权利。希望有那么一个比较刚性的法律,对于长期似乎糊里糊涂,其实我觉得国家是有规定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以及我们后来出台的一些东西,有时候显然是不太一致的,所以大家希望用更刚性的东西把这个明确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