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兵法与企业竞争艺术(连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兵法论文,竞争论文,艺术论文,企业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部分
胸怀全局 整体谋切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中,都是胸怀全局,进行整体谋划,使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夺取了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战略的重要同样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它不仅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都要围绕自己的战略目标进行创造性工作,还特别要求企业的厂长、经理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
一、运筹帷幄,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从毛泽东指挥战争的实践来看,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谋全局、谋长远
无论是战争,还是企业之间竞争的运作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言,从内部看,现代企业有产、供、销环节和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经营要素;从外部看,又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要求,适应市场需求,要战胜对手,还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经营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谋全局,既高屋建瓴,统筹谋划,全方位地思考,防止顾此失彼;又要区别不同层次,分清轻重缓急,把握有度。第二,要谋长远。在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方案时,即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既从现实出发,又有未来意识和超越意识,使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把握和赢得未来。
(二)善于分析已彼情况
毛泽东所以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他正确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善于分析战争双方矛盾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他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敌我双方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相对平衡性,把抗日战争划分为三个战略阶段,并采取不同的作战形式。解放战争初期,根据敌我双方情况,采取战略防御;当敌我力量出现相对平衡后,毛泽东适时确定我军实施战略反攻,并及时组织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更需要“知彼知己”。知彼,是了解企业的外源信息;知己,是对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了解和控制。知己需要有头脑清醒的经营者,知彼需要有一支精明能干、机敏聪颖的情报队伍。有自知之明,有可靠的信息,才能做到谋深计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三)虚怀纳言,尊重下属
毛泽东在作出每一重大战略决策时,总是反复征求下级意见,并高度尊重下级的反对意见。1948年1月,中央军委电示粟裕,要他准备过江,并要求他“熟筹见复”。粟裕经过熟筹,提出三个纵队不能过江的相反意见,得到了采纳。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也必须尊重助手的意见,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合理化建设,否则,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二、从战略布局去谋划战役,紧紧把握战略枢纽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分析战争时指出:“战争胜败的主要的和首要的问题,是对全局关照的好,或关照的不好。”他要求军事指挥员进行决策谋划时要从全局出发,从战略布局去谋划战役,从整个战争全局去谋划最具有决策意义的关键环节、要害部位。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夺占锦州是辽沈战役的的枢纽;平津战役稳住张家口一线之敌,不使其南逃西窜,不让敌人收缩集中,是这一战役的中心环节;淮海战役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因此,毛泽东决定把主要作战方向指向辽沈战场的锦州和淮海战场的宿县、徐州右翼第七兵团,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围而不打”。三大战役的实践证明,战略决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胜利,正是抓住了战争枢纽,又关照了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使战争机器协调运转,而出奇制胜。
现代企业间的竟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一个企业的总的经营目标和方针确定以后,在实施过程中,摆在企业领导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把握最关键的环节,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第一,处于对抗竞争状态的企业,不管是哪一方,实力强弱多少,总是相对的、变化的。只有集中主要力量,才能使自己的优势变得更优,原来的少量才能变成多量,才能强化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第二,处于对抗竞争状态的企业的实力的较量,是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较量。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中,总会有一种因素起着领导的、决定性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就要量力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
第三,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的产品。
因此,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不能不分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必须抓住企业经营中的中心环节,集中力量,重点制胜,才能取得经营上的成功。
可见,无论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企业家,能够正确地把握战略枢纽,既是他们在竞争中所必然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几十年革命战争的始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把握战略枢纽的科学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要求我们:
第一,决策者要熟悉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目前的情况和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是进行分析和综合,认识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战略枢纽的关键。
第二,将认识和掌握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将各种复杂的现象、情况和问题,认真鉴别比较,进行周密系统的分析,才能找出矛盾的所在。
第三,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观察问题要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兵法中的每一绝妙之处和如神之处都与战略指导的灵活性分不开。
(一)战略指导的灵活性,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灵活,就是基于客观变化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市场竞争犹如军事作战。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年代,厂长经理要想把企业搞活,如期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就要象孙悟空那样,有“七十二变”的智慧和本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需要厂长经理具有经营管理的动态观念,而且还要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出发,根据经营环境,综合地运用各种竞争手段,灵活地创造性地采取各种竞争策略,以取得经营的主动权,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保证企业始终走在市场前面。
(二)战略指导的灵活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利制权。
因利制权,从实际出发,实施灵活的战略指导,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视面临形势的变化,才能保证战略指导的灵活性。现代企业经营中,市场即战场,激烈的竞争,使市场瞬息万变,要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的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的策略和招数,并根据这些客观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四、立足长远,把握未来,适时实行战略转移
当今时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实现了战略性转移。对一个企业来说,认真探讨、深入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指导艺术,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进作出反应,正确地进行战略性转移,对于推动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企业扩权试点,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利税的改革,国务院发布《企业法》,以及税制、计划、生产、流通、建设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特别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经营环境还会发生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些人把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往往看成是一种不祥之兆,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东西,总是固守常法,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经营环境的变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会更加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和增添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个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总是非常注意正确认识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掌握经营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适时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计划调整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三种:一是进行局部调整。即修修补补、拾遗补缺,调整不合理的部分;二是主动调整。这是根据一定期间计划执行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变化,修改、补充原计划中最近一个时期的计划,将计划向后顺延一个时期,并确定顺延期中的计划内容。三是以新代旧方式的重大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