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逐渐完善,在智能电网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在很大成都上推动了电网调度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发展。但就我国当前的配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配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新形势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管理优化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技术方案
引言
就目前的配电网来说,由于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整体的运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亟需改进和优化。智能配电网技术指的是通过有机的融合与集成各种不同的新配电技术,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原先的配电网系统,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整体的运行效果。在智能配电网调度中,能够促进配电网管理思路的创新,同时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也能够更好地相适应,积极地构建智能化社会。
1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在应用配电网调动自动化技术之前,应先从其基本特点入手,做到对该项技术的深刻认识与了解。对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①能够快速、方便的完成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收集,包括电力设备工作状态、局部供电情况等,实现对供电网络的实时监控。②能够利用收集到的电网信息,对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做出评估和预测,并结合各元件技术经济指标,做出更为科学的配电网调度决策。③在对电力系统评估预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以此作为依据,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加以及时排除,能够有效避免故障问题的出现。
2在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技术分析
2.1总体目标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以对多类型分布式电源、多元用户负荷和配电网全面态势感知为手段,利用综合能量预测技术、配电网运行分析技术等进行配电网态势预测,获得完整准确的配电网运行轨迹信息。在此基础上生成调度策略,在对生成的调度策略快速仿真后计算配电网各项指标,满足调度目标后下发调度命令给执行机构实施协调优化控制,并优化调度策略库。在多次调整无法达到调度目标时则通过人工决策实现。
2.2智能配电网网架结构
为了进一步的将线路设备的供电压力有效缓解,还需要积极的调整线路负荷,比如及时的调整重载负荷区域,保持电网线路中的负荷平衡。有效的改造配电网供电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规范程度,并综合分析线路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线路接入方式。同时为了避免线路运行的复杂化,还需要及时的去掉其中的冗杂部分,进而保证电网设备正常、安全运行。通过加强控制智能配电网调度,可以改革和升级主配电网结。在电网改革中,最构建的就是主网结构部分,如果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的话,线路改革将很难实现。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该地区电网建设与规划的重视,并很好的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优化配电网电站站点。
2.3主要功能
第一,配电网态势分析。主要是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监控系统、用电信息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等的多源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和处理后,获得配电网电源、网络和负荷运行趋势,同时对设备状态、馈线断面和配电网系统运行分析。配电网态势分析是制定优化调度目标和进行未来优化调度的基础。第二,主动优化调度。以达到优化目标为目的而进行优化调度。优化目标来源于配电网薄弱环节分析和当前配电网网架运行状态。因此主动优化的提出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针对薄弱环节分析提出优化方向,对配电网薄弱环节指标与调度优化对象建立映射关系,形成主动优化策略;另一种是根据当前配电网运行状态并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通过配电网态势分析提出优化调度目标。第三,配电网络优化调度。对现有配电网典型的接线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整理不同负荷密度、不同负荷类型以及不同供电场合下,网络存在的薄弱环节,生成优化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优化决策模块解析优化调度目标,将其分解为中长期、短期和超短期的控制目标,分别通过相应的网络调度手段进行控制。
3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的关键技术
3.1优化目标构建技术
将配电网指标体系作为优化调度的基础,依据调度业务、可优化性分析,确定不同时间段优化的目标、手段,通过配电网的运行现状、网架状况等实际数据设定配电网优化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分析指标体系中的调度业务、可优化分析业务,形成具体的映射关系。将可优化性分析细化为指标类型分析、可计算性性分析、权重分析;将调度业务划分为调度关注业务指标分析、配电网时间尺度分析2部分,以此完成优化调度目标。优化调度的实际目标就是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输配电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但在不同的阶段中,优化的实际权重存在一定的差异,短期、中长期、长期的经济性权重相对较大,而实时、超短期的可靠性性权重较大。
3.2馈线自动化分区技术
馈线自动化分区技术作为一项构建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馈线分区也是配电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馈线分区之前,需要综合分析出配电系统中的类型,比如在中压配电系统中,一般是由配电变压器、联络开关、隔离类开关、熔断器、分支线、主干线等部分组成。然后根据拓扑分析,需要对开关进行馈线分区,馈线不同也就表示相对性的配电网馈线分区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其分区的边界主要有断路器、开关等,其中在断路器分区中,可以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的一级分区;在隔离类开关分区中,主要是针对同一个一级分区来说的,在分区的时候还需要遵循“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的原则。
3.3负荷优化调度技术
根据数据的历史信息,可以将符合优化调度的技术目标分为超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以及中长期预测,结合电价调节机制、负荷控制以及预测的实际结果,完成对负荷侧可调资源的预测工作。负荷优化调度技术根据负荷侧可调资源以及相关的预测机制,制订针对超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以及中长期预测的优化调度方案,即超短期的预测目标为最大限度地缩小操作范围;短期与中长的优化调度内容具有一致性,其目标就是降低峰谷差值与线路的最大负荷。
3.4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
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和配电网运行态势预测是进行智能配电网综合能量管理的基础。独立个体的负荷预测和新能源发电预测可以满足传统配电网简单能量控制。但对于大中型配电网,各独立能量体功率预测的简单叠加会导致误差累积效应,需要对单个能量体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综合能量预测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用电信息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监控系统等多源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和处理,从中抽取出各能量体之间影响因子。经过修正的综合能量预测结果可对短期、超短期优化调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也成为可能,这也是电网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在实现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并根据构建的系统框架来实现一体化建模和一体化运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智能配电网网架结构、配电网拓扑分析以及馈线自动化分区技术等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的充分应用,这也是实现配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更好的保证配电网正常、安全运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宗燕,张东明. 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及其控制系统探析[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6(06): 24-26.
[2]鲁文, 杜红卫, 丁恰, 等.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3): 1-6+88.
[3]顾剑豪, 范骏杰. 关于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的探讨[J]. 电子测试,2016(18): 125-126.
论文作者:付惠颖,马欣鑫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配电网论文; 负荷论文; 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目标论文; 电网论文; 分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