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探究论文_罗晓君

湖南旺旺医院急诊科 410016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在24小时内和24小时后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因明确率、有效止血率和再次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尽早的内镜检查和肾上腺素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后患者不存在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治疗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对该病主要采用内镜检查和肾上腺素注射进行治疗[1]。然而由于部分患者的胃内积血较多,单纯采取胃镜检查的方式会影响病因的诊断和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8.29±3.25)岁;在出血24小时后接受治疗。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7.48±3.31)岁;在出血后的24小时内接受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依本次研究经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标准进行确诊,且经内镜检查确认;本次研究经相关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所有患者均排除服药或进食导致的假设性黑便患者,排除静脉曲张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

1.3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为所有患者进行消化内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查明病因和病灶位置,然后在内镜下进行肾上腺素的注射,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注射液比例为1:10000。对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的开始时间进行控制,如果患者的胃积血较少,可以采取常规检查,如果患者的胃积血较多,应先让患者采用右卧位,向其胃部进行注气治疗,如果注气的效果不好,应利用胃镜对患者进行插管并洗胃,一边进管一边吸出积血,将视野清洁干净后,再次利用胃镜进行检查,确认病因,并将肾上腺素注射到出血的部位,注射时应注意对注射量进行控制,要严格按照病灶的性状进行,注射量一般在20mL以下。对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的胃镜检查措施,治疗方法与研究组相同。完成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进一步治疗,在此期间禁止进食,如果患者在3小时内出现活动性出血,应将其转至外科接受治疗。

1.4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和明确率进行统计,并对止血率和出血率进行评价,其中,采用内镜进行肾上腺素注射后出血现象停止为即时止血,采用内镜进行肾上腺素注射后出血现象停止、3天内不再因活动发生再次出血为有效止血,除上述两种患者的外剩余所有患者均为再此出血。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因明确率对照

经内镜检查,研究组查明病因的有28例,病因明确率为96.55%;对照组查明病因的有22例,病因明确率为75.86%。所有患者中,最主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分别占41.38%和37.94%。两组病因明确率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即时止血率分别为93.10%和89.66%,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研究组有效止血率为89.66%,再次出血率为3.44%,明显优于对照组68.97%的有效止血率和20.69%的再次出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发病时一般较急,发病的原因也较为复杂,需要对患者进行迅速的病因明确,以及时止血和对症治疗。诊断时通常采用内镜检查,由于患者的胃内时常有积血会使内镜检查的视野和诊断的结果受到一定影响,因而临床上一般建议患者在出血24小时后再采用内镜检查,以达到准确的检测结果。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尽早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相关的内镜检查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病灶的发现率和止血率[2]。在传统治疗观念中,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定于出血24小时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的胃内可能有部分血块和泡沫,在急诊过程中需要对血块和泡沫进行清除,在本次研究中,虽然研究组仍然有几例患者存在血块影响观察视野的现象,但对其进行洗胃后基本可以确定其病因,而所有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是最主要的,由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检查时其出血现象已停止比较长的时间,其胃黏膜病变等会发生自然痊愈的现象,则有可能导致误诊为原因不明的出血[3]。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局部采用药物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止血效果,而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配合内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同时采用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止血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均在90%左右,原因在于肾上腺素能够压迫血管,硬化纤维,在局部形成血栓,从而成功止血[4]。而止血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存在大量渗血的情况,或是发生喷射性出血,行内镜治疗时影响了视野和相关操作,但经过治疗该部分患者仍然止血成功并痊愈。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病因明确率、有效止血率和再次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尽早的内镜检查和肾上腺素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后患者不存在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延喜悦.急诊内科综合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20):61.

[2]严平.急诊内科综合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8):589.

[3]陈维华,余遵忠.急诊内科综合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29):19.

[4]任连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科综合诊治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4):244.

论文作者:罗晓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探究论文_罗晓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