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的社会主义观(二)--苏联和苏联东部剧变后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综述_苏东论文

五彩缤纷的社会主义观(二)--苏联和苏联东部剧变后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综述_苏东论文

五光十色的社会主义观(下)——苏东剧变后的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剧变论文,国外论文,五光十色论文,苏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关于社会主义的主体问题

在苏东剧变后的社会主义研究中,一些党派和个人改变了传统的看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也有不同意这些新观点的,大体情况如下:

1、认为在传统的(共产党的和社会民主党的)左派看来, 历史变革的主体是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在其政党的教育、引导下成为“自为阶级”,以革命或改良的方式来实现历史必然性。但今天看来,这种看法很成问题。由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造成结构性失业所导致的社会分层的深刻变化,将使工人阶级减少乃至逐渐消失。工薪者的人数虽然增加,但传统产业工人的数量却急剧萎缩;劳动条件、生活方式、雇员的需要发生分化和个性化。同时,他们更侧重于非物质方面的需要(参与决策、个人发展等等)。资本家方面也采取种种措施来削弱工会的力量。这样,左派的传统做法(阶级斗争或阶级合作)就失去意义。因此,关键是在考虑到这种分化和个性化的情况下,找到并实现关于联合,关于社会改革的共同方案的新计划。

2、主张以“新的迂回方式”来阐述主体问题, 即从唯一革命主体的理论转向社会主义主体的多元性,以适应科技革命和新社会运动崛起的形势。他们认为,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幅度缩短工时和保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最低收入标准,则将使资本家阶级的作用和社会地位出现变化,“有可能出现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新的基本生产资料的)新的占有者阶级,它将努力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又说,今天,当着深入的劳动自动化过程已经实现,手工劳动工人数量大大减少时,未来的社会主义要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就应特别重视巩固与自称为“底层阶级”和“新社会运动”的那些不属于工人阶级的集团的联系。因为是它们反映了由诸如青年就业困难、新型社会边缘的存在、环境问题、妇女地位不平等、等当代的社会不公正所产生的政治、社会意愿。他们还认为,技术革命使社会主义的主体发生两个极其重要的变化:劳动的机器人化,既代表了一种缩短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特别是缩短生产劳动时间的趋势,又意味着消除社会必要的商品生产和服务性生产中的异化——剥削——支配关系的最重要根源,使从前以奴隶劳动和雇佣劳动为主的所有制关系的异化逻辑发生重要的“替代性”变化。这样,未来的社会主义就将面对多层次的技术社会,它应放弃“以劳动为中心的”和“经济主义的”观点,而以对社会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为出发点,去设想社会主义的各种不同的主体。

3、不同意上述观点, 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作了错误的判断”,因为它把即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也还是受资本控制和使雇佣劳动者数量增加的“信息”与所谓以由专家、科学家和学者取代大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了,将来既不会有“知识权力”取代资本权力,也不会有无产阶级的衰亡。

五、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问题

1、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他们认为, 生产力和资本的国际化是下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阶级斗争的国际化,从而使任何一种局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的抵抗失效。要避免威胁着我们的灾难,社会主义世界联邦是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生产力和资本的国际化,排斥了把个别民族国家同世界体系分割开来的可能性。

2、社会主义革命是多种方式的。他们认为,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革命时代”,是指象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这样深刻的社会变化,它们只能缓慢地发生。而政治革命不同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在西方发达国家很难预见。要实现社会平等和社会解放以及民主关系的目标,只能靠艰苦、彻底的改革过程,靠长时期的“阵地战”。这就是说,“阵地”要一个一个加以夺取,而且又可能重新丧失。在这里,我们应该克服选言式的思维方式(不是计划就是市场,不是改革就是革命,等等)。这种思维方式无法适应复杂而又常常矛盾着的现实,反而会导致虚假的单向因果性解释和作出片面的选择,造成过多的限制。这里需要的是具体的分析和建议。马克思本人也曾经要求实行累进税和八小时工作制,称赞工作日的缩短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经济学”对“资本经济学”的胜利,而不是把它贬低为卑劣的“改良主义”。

六、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四个特征:(1)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普遍性的马克思主义,她拥有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基本原则;(2)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它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她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不同于欧洲,也不同于前苏联;(3)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她承认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点;(4)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使其民族文化适应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使马克思主义适应其自己的文化特点。

2、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四个特征:(1)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将市场机制引入计划经济,将国内市场并入世界市场;(2 )效仿新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发展被理解成出口导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3 )国内的经济区域化与国外并入跨国区域经济的过程相一致,国内的经济发展以几个支柱性区域并入跨国经济为基础;(4)一旦经济迅速滑坡, 国家就会加强其维持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强制职能。

3、认为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对实践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有两个因素对邓小平这一理论的确立产生了特殊的影响:(1)“文化大革命”的可悲经验;(2)苏东共产主义的崩溃。由此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允许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

4、胡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背离社会主义”、 “摒弃马克思主义”。他们承认,从总体来看,必须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极为令人钦佩的,如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个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社会主义的大倒退和资本主义方式的引进。胡说什么中国经济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中国明显地偏离了过去的共产主义实践,背离马列主义原则的倾向也就更为严重。

标签:;  ;  ;  ;  ;  

五彩缤纷的社会主义观(二)--苏联和苏联东部剧变后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综述_苏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