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行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入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所接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共66例,通过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输血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总有效率分析中,研究组总有效率87.9%优于对照组69.7%,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输血前各项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输血后,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为(87.22±6.09)、(2.85±0.64)以及(27.46±2.36),对照组上述指标为(83.60±5.88)、(2.50±0.53)、(25.46±2.92),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通过输血疗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症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推广价值存在。
关键词:输血疗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效果分析
作为血液科的多发病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因B淋巴细胞功能运转阻碍。出现抵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损害,引起病症出现[1]。在贫血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气急无力以及全身无力的情况,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予以输血治疗,评定临床有效价值。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66例,通过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33)和参照组(n=33)。入选原则:头部眩晕;浑身乏力以及出现深棕色尿液;排除依据: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症。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5.22±10.32)岁,原发性19例,继发性14例,其中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淋巴瘤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2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5.25±10.30)岁,原发性20例,继发性13例,其中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淋巴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3例。予以SPSS17.0软件计算矫正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形成(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以及临床对症救治,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国产药品 英文名称:Prednisolne Acetate Tablets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1232,2002-07-10 生产单位: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mg),初始剂量为1.0毫克/(kg?d),一旦RBC上升,溶血完成对剂量减少直到完全取消激素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洗涤红细胞输血救治,滴速保持慢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差异性。
1.3 观察标准
临床反应全部消失,临床指标恢复正常,判定为有效;好转为临床反应有一定改善;无效判定为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6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输血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判定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析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有效25例(75.8%)、好转4例(12.1%)、无效4例(12.1%),对照组有效20例(60.6%)、好转3例(9.1%)、无效10例(30.3%),组间对比X2=7.6154,p=0.0057。
2.2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率对比
由表1可知,输血前各项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可知[2],临床部分学者认为和患者本身遗传、天生性免疫障碍以及免疫功能受损有一定关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病症[3]。继发性病症多和血液系统病症有一定关联,常规情况下B淋巴细胞出现红细胞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对抗体活性进行抑制,导致病症出现[4]。
作为救治病症的主要方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够对红细胞抗体生成进行抑制,输血疗法是近年来的常用方法[5],对红细胞洗涤主要是对全血采集后进行物理方式对血浆去除,其余的红细胞在无菌状态下应用生理盐水洗涤制作成为成分血[6]。对红细胞洗涤将大多数的血浆蛋白进行去除,能够避免补体诱发加重溶血反应,针对本次研究证实,其中研究组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率指标为(87.22±6.09)、(2.85±0.64)以及(27.46±2.36),对照组上述指标为(83.60±5.88)、(2.50±0.53)、(25.46±2.9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综合以上结论,输血疗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得到改善,临床价值可行。
参考文献
[1] 于洋,孙晓琳,马春娅等.6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评估[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5):1275-1279.
[2] 戎世琴.不同输血方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352-1354.
[3] 孙利,郭晓珺,吴海兵等.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1):984-986.
[4] 高晶晶,朱雄鹏,王明泉等.输注两种不同红细胞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影响的对比[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3):921-925.
[5] 刘相富,廖志坚,邝丽华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抗体鉴定及输血治疗一例[J].新医学,2016,47(11):778-781.
[6] 阿不都热依木阿吉?阿布都吉力力.探讨两种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338-340.
论文作者:唐成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免疫性论文; 红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性贫血论文; 病症论文; 指标论文; 有效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