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园林建设公司 524013
摘要:湛江地区属东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因此大多数棕榈科植物都能在此生长良好。棕榈科植物形成的特有的热带植物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文章作者通过多年实践,对棕榈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作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棕榈科植物;园林;应用
棕榈植物以其树姿优美,俊逸高雅,充满浓郁的热带风情而波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誉为“植物界的王子”。在热带植物类群中,棕榈植物或雄伟高大、叶阔干壮,具有粗犷健美的阳刚气魄;或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而具有娇小纤巧的阴柔之美。棕榈植物以其独特的茎杆、独特的大型羽状叶、掌状叶形描绘出了无与伦比的优美景观,成为热带植物景观的象征。
1 棕榈植物的观赏特点
棕榈植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它们不仅具有阳刚或阴柔之美,而且其花、果、叶、刺、种子、棕毛都各有其独特风姿。这些特异性不仅令我们为自然造物神奇而感叹,更能引发我们的奇思妙想,激活我们求新求异的创新灵感。棕榈植物茎杆直立,热带狂风暴雨中坚忍不拔,它可以在飓风中摇曳弯曲,但很少折断倒伏。我们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就足以励志。风雨过后,簇生于树干顶端的大型叶片向四方打开、向上空伸展去接纳世界;它终年翠绿,并始终充满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每一茎干有一个生长点,只有一颗心,它挺拔俊秀的身姿处处散发着热情浪漫的南国风情,却极少旁生枝节,认识了棕榈,就难以忘怀。
独特的审美个性、激活创新灵感、坚强而有韧性的品格、开朗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热情浪漫而又一心专注的情怀,这就是棕榈植物的观赏特点和价值!
2 造景功能
棕榈植物分布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因此它们有的喜阳,有的喜阴;有的耐干旱,有的耐水湿;有的耐瘠薄,有的好肥沃;有的耐盐碱,有的耐酸;有的耐高温,有的耐霜雪;大多数种类抗风性甚强。各种生境都有相应的棕榈植物。从形态上看,榇榈植物有大中小型的乔木、灌木、藤本;羽状、掌状两大类叶形中又有千姿百态的变化,树干上的叶痕及叶基残留、叶色和整体质感都各有不同。另外,棕榈植物的花序很有特点,如长穗棕(Braheaarmata)的腋生花序呈灰白色、5m长,从树上倾斜垂挂下来犹如飞瀑;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fera)的顶生花序高达7m,蔚为奇观;香桄榔的花具有浓郁的桂花香,给游客以沁人心脾的嗅觉享受 棕榈植物结果也奇美:果实或簇聚在叶丛间,或如葡萄成果穗,或如串串珠帘从树冠垂挂长达数米;果实小者如豆,仅1~2g重,大者如桂圆、桃、梨、柚子、西瓜,最大者可重达20kg左右的双椰籽,
为世界植物果实之最;果实的色泽几乎包含了红黄绿蓝黑白青橙紫等所有颜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少棕榈植物果如椰子、蛇皮果(Salacca edulis)、海枣、巴西桃果等还是美味的果品,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因此棕榈植物具有不可多得的园林造景功能。
2.1 构筑园林外貌棕榈植物通常树冠较小,把大型单干棕榈植物种植于地势较高处,既能增强地势的起伏,又能衬托出棕榈的高大挺拔。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棕榈园,由于整个地势较平坦,在园内堆积不同高度的土丘,在土丘缓坡处种植大王椰、酒瓶椰子、国王椰子、狐尾椰子(Wodyetia bifurcate)等,增强了整个地形的变化,突出棕榈植物自身秀丽,使整个园景不因地势平坦而显得呆板。棕榈园与水体相连,再配以山石,使山、水、石、棕榈植物融为一体,岸边有棕榈,水中看倒影,更富诗情画意。又如福建省厦门植物园建在“万石山”,那里岩石重叠,山连着山。从棕榈园地形上看有山坡地、峡谷狭地、坡顶开阔地。在不同的地段上种植各种与地形地貌相配的棕榈植物,突出了各种棕榈植物之特征,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外貌。此外,在低凹之处栽植几株低矮的棕榈植物,如无茎刺葵(Phoenix acaulis);在坚硬的岩石一隅栽上几丛姿态柔曼的羽状叶棕榈;明镜似的水库边栽上一排粗犷雄健的华盛顿棕(Washington& filifera),不同的地形地貌,采用形态、习性不同的棕榈植物,既有适应与协调,又有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2.2 分隔空间,优化景观在园林造景、绿化隔离带或上下行车道、快慢车道的隔离带上,用大型单干棕榈植物作为空问分隔,可优化景观;尤其很适合狭窄的隔离带。因为它们本身所占的地面不大,且不需修剪、落叶少且容易清理,而且树冠高举、根系不露面,对道路和行车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大型单干棕榈也很适宜景区的空间分隔及观光旅游路线的引导。中型丛生型棕榈植物如散尾葵、轴榈、短穗鱼尾葵、三药槟榔、穴穗绉籽棕(Ptychospermamacarthurii),小型丛生型棕榈植物如棕竹、坎棕、小琼棕(Chuniophoenix nana)等可用作树篱、矮篱或群丛种植,构筑闭合、半闭合的园林空间,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增添了景观内容。
2.3 与景物相互衬托一回羽状分裂或复羽状分裂的棕榈植物的叶一般质感细软,丛植于水体边,则能映衬出水体的柔美秀丽。掌状叶形的棕榈植物质感通常粗硬,植于水体边,既能反衬出水体平湖似镜、宁静安逸,又能体现出棕榈的刚劲挺拔。山石配以棕榈植物是一种最佳的虚实表现手法,两者能相映成趣,既表现了棕榈植物活泼的景观,又平添了山石的灵气。
在建筑物前种植棕榈植物,可以使建筑物生硬的直线条和棱角得到柔化,尤其是种植质感软的棕榈植物,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质感硬的大型棕榈植物,种植于高大的建筑物前则能增强建筑物宏伟的气势。在大会堂、礼堂两侧列植树体高大但树冠不大的棕榈植物,能使大会堂、礼堂更加庄严肃穆。
在泰国中部的东芭植物园(Nong Nooch TropicalGarden)~1种了约1200种棕榈植物,整个园景以棕榈植物为主景,山石、建筑、水体与棕榈植物融为一体,房舍若隐若现,可以说“棕榈在家中,家在棕园中”。满目葱绿的棕榈景观中再点缀些彩叶植物和花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动人画面。
2.4 表现时空变化棕榈植物的花序通常大型或纤长,果实鲜艳,惹人注目,能表现季相变化。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的皇后棕,能陆续开出一、二十个花序,秋天果实陆续成熟,金黄耀眼,呈现出金秋收获的景象。又如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贝叶棕、大丝葵、.灰绿棕
(Sabal glaucescens)等棕榈植物幼树期树干被叶片遮盖,历经数十年才有高大挺拔的树干,观看残存的老叶基交错环包于树干,犹如龙鳞盔甲,向人们展示奇特的植物形态,显现出岁月的变迁。一次性开花结果的棕榈植物如砂糖椰子(Areng pinnata)、鱼尾葵成熟后,花序自顶部依次向下开放,表现出生命周期的更迭交替。贝叶棕一生只开一次花,需40~50年,大型顶生花序高达7m,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两年半时间。象鼻棕、董棕等腋生花序种类,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也需数年,时间似乎被拉长了,给人欲获而不得的久久期盼。同是一次性开花的香桄榔、短穗鱼尾葵(Caryota mltis),由于为丛生灌木型棕榈,开花结果后母株死亡,而从母株基部萌蘖出的植株仍继续旺盛生长,保持整体生命的延续。
2.5 营造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 早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印度佛教徒就利用刚脱落的贝叶棕叶片刻写佛经,称为“贝叶经”。随着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当地傣族人民也开始把贝叶棕引入佛寺庭园。也用其叶片制作贝叶经。在佛寺规定的必须栽有“五(种)树”中,除贝叶棕外,还有槟榔、糖棕或椰子,可见棕榈植物与佛教信仰有重要的关系。
在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在那个干热地带海枣是沙漠绿洲的典型植物景观,其果实是那里的先民赖以为生的主食。可见圣经中称“海枣乃尔等之母”。犹太教奉海枣树为神祗,而基督教则把复活节前一个礼拜特定为“棕榈
周日”,纪念当年耶苏基督返回耶路撒冷时民众曾以棕榈叶铺道欢迎。现时复活节仍以棕榈海枣叶片作为装饰,象征着胜利。因此叶开叉成“V”字形,正是胜~1](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无此叶时则举手叉开食指、中指代替棕榈叶表示胜利之意。这一手势已流行各国。
棕榈植物是有地域代表性的。如椰子树代表热带海岛,海枣代表沙漠绿洲,棕榈属代表中国,大王椰代表古巴,海椰子代表塞舌尔,丝葵属和箬棕属(Saba1)分别代表着美国的西南和东南部,狐尾椰、尼卡椰(RhopMostylisapida)分别代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榈(Hyphaenecoriacea)、酒瓶椰、红脉榈(Latania lontaroides)代表非洲内陆和毛里求斯岛国,南美洲更是一个棕榈大陆,可以代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和国家特征的棕榈实在不胜枚举。如果我们通晓棕榈的这一代表性,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地方利用棕榈植物去着意营造出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那是很有意义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景观构成
3.1 景观特色棕榈植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种类不分枝,具有简练的高度、自然整形的树冠,尤其是单干型棕榈更具此特征,棕榈植物的大型叶片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并极富感染力。这些都是双子叶植物、松柏类植物所难以具备的园林特征。双子叶植物的整形多靠人工修剪来维持,虽然体现个体的整形美以及群体的韵律美,但却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美;它们之中也有一些叶形奇特具观赏价值的种类,但叶的大小与植株之比甚小,故叶片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松柏类虽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整形,但它们的针叶、鳞叶较细小,不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只能以单调的塔形圆锥形树形来表现园林特色,常给人庄严肃穆之感,与棕榈活泼向上的舒展感正好相反。因而,在利用棕榈植物造景时,如能合理规划、巧妙设计与应用,则能达到自然美、生态美及艺术美“三美”的高度统一,让观赏者感受自然,超脱世俗。
3.2 景观主体 “棕榈景观”是指利用棕榈植物作为园林的主体,构筑开敞的空间及开朗的风景;以丰富的棕榈植物来表现生态美,以对比等手法来表现其艺术美,既体现其个体高度的自然整形美,又体现其群体鲜明的园林韵律美,最大程度地给人以脱俗超凡的美好意境、赏心悦目的轻松感受。至于园林中让人游憩的亭子,可以“植物化”。如可用大王椰、鱼尾葵、董棕、贝叶棕、糖棕的树干做凉亭的立柱,也可把亭子的立柱和亭顶建成仿棕榈树干和叶片的样式,或直接利用棕榈的叶片或棕蓑修葺成能遮阳避雨的“王棕亭”、“贝叶亭”、“董棕亭”等。
4 园林应用
4.1 孤植 利用体形较大的棕榈植物,如贝叶棕、象鼻棕、俾斯麦棕(Bismarckia nosbilis)、迤逦棕、贝利蜡棕(Copernicia baileyna)、蓝脉葵(Latania loddigesii)等孤植,最能表现棕榈植物的个体美。凡个体别具一格的种类都可作孤植:如茎干特别粗壮的智利蜜椰(Jubaeachi]enMs)、加那利海枣等;如茎干显著膨大的种类有酒瓶椰、大王椰、刺瓶椰(Gastrococos crispa)、酒樱桃椰(Pseudophoenix vinifera)、糖棕、瓶棕(Colpothrinaxwrightii)等;茎覆有枯叶裙或密布纤维的种类如丝葵、大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裙蜡棕(Coperniciamacroglossa)、长发银棕(Coccothrinax crinita)等;中型丛生型以及能正常分枝的种类如麦氏皱籽椰、非洲海枣(Phoenix reclina)、叉干棕(Hyphaene thebaica)等;叶大型的种类如可亨油椰(Attalea cohune)、酒椰、孔雀椰(Caryota no)、贝叶棕等;叶形奇特的种类如圆叶轴榈(Licuala grandis)、泰氏榈(Johannesteijsmannialtifrons)、狐尾椰、三角椰(Dypsis decaryi)等;叶色特别的种类如红杆槟榔、蓝棕榈、海枣、凤尾椰(oenico—phonum borsigianurn)等;花、果大型或色彩艳丽的种类如长穗棕、糖椰、巨籽棕(Lodoicea maldivica)、圣诞椰(Veitchia merrillii)、毛冻椰(Butia eriospatha)等,因其优美的株型,都特别适合孤植,如布置在构图重心上即成为主景植物。它们与草坪的配置是一种最佳的造景方式。棕榈植物树冠的通透性好,对树冠下的草的生长无任何影响,再者,棕榈植物四季常青,每年的落叶甚少且易清除,不易破坏草坪的整洁、优美。而草坪则能映衬出羽状类型棕榈的婀娜多姿,衬托出掌状类型棕榈的刚健雄壮,草坪与棕榈相得益彰。
4.2 列植树干端正、直立生长的种类都可用于列植,尤以树干显著膨大的种类为佳,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利用董棕、大王椰、椰子、象鼻棕、槟榔成行种植,道路两边以大蒲葵(Livistona saribus)、中华蒲葵(Livistonachinense)、大王椰、油棕做行道树,不仅能体现棕榈植物群体韵律美,而且可以分隔空间,表达特定主题,凸显均衡稳重的整体效果。在较狭窄的园路两侧宜种植树干较细的羽状叶形棕榈植物,如假槟榔、摈榔、白网籽棕(Dictyosperma album)等。这样既可突出植物清奇秀丽,又能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受。在主干道等较宽的路段旁,可在棕榈的外侧配植阔叶树种,既可求得沿途较大范围的埘阴,又可形成疏密、明暗、叶片质感粗细均有对比的景观画面。
4.3 丛植主要表现群体美,同时兼顾单株的个体美。利用棕榈植物不同的形体—— 单杆与丛生型、高大与矮生型、纤细与粗壮型,三五成丛、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地栽植于草地上,是大草坪上主景构成的重要方式。如在泰国见到假槟榔、狐尾椰子、圣诞椰子,在海南岛见到椰子三株以上种植一起,形成丛生型植株。适合孤植的种类亦可丛植,但以表现个体树干特高或叶特大的种类不宜丛植。此外,应避免掌状类型和羽状类型棕榈植物混合丛植,否则会使植丛产生分离感。如丛植红椰或蓝棕榈于绿色的草地上,对棕榈的色彩有加强作用。不同高度的棕榈植于一丛还能消除纵向的单调感。高度不一、树干有明显叶环痕及有绿色冠茎的种类,还可表现岁月变迁,产生一定的动势,自然形成景观的焦点。至于椰子等在基干部位自然弯曲的种类,可在水体边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
4.4 群植采用大中型棕榈植物作为群植的主体,如大蒲葵、皇后葵(Syagrus romanzoffiana)等,在其外围或内部配植中小型的棕榈植物,如小琼棕、香桄榔、沼地棕、根刺棕(Cryosophila warscewiczii)、轴榈等,用于大面积场所的布置,亦可专门用于棕悯岛的构筑。藤本类型可用于林中种植,营造出特殊景观,表现群体美。
4.5 植篱 利用轴榈属(L CUa a)、坎棕属(Chamaedorea)、棕竹属(Rhapis)、彩果棕属([guanura)等一些小型丛生型棕榈植物栽成树篱、矮篱,分隔景区空间。利用散尾葵、三药槟榔、短穗鱼尾葵、红干槟榔等一些中型种类,构成夹景以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或构筑障景以遮蔽一些不甚美观的物体。植篱不宜过多、过长,否则空间会零散、闭锁,不利于营造开朗的“棕榈景观”。
4.6 坛植 以花坛方式种植酒瓶椰、棍棒椰子、三角棕等,突出株形的个体美,容易汇聚游人的视线,成为主景。一些小型棕榈植物亦可和草花相配植于花坛中,形成色彩对比鲜明的景观。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应用于建筑物前、公园入口处。
4.7 特别的配置方式棕榈植物的树冠自然整形、通透性好,种于海滨、水池、游泳池边,能在水中形成秀美的倒影。尤其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或借助灯光的配置,棕榈植物会呈现优美的轮廓。在日出日落无景物遮挡的高处种植棕榈植物,我们就能通过旭日或夕阳的逆光照射欣赏棕榈在这一时段呈现的难以言表的特殊景观。
5 结论与讨论
棕榈是植物界中的一大家族,它们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提供了多种产品与工业原料。然而,由于它们在园林植物中,具有自然整形性、质感特有性和鲜明的个性等,而在热带、亚热带的城市、乡村的街道、路边、公园、庭园等处被广泛栽培,构成了优美、独特的热带景观。即使在温带地区,它们也在温室以及大型商场、宾馆和私家室内等较多地出现。如充分利用这“三性”,运用对比的手法,顾及质感的差异,表现出羽状叶类型植株的柔美高雅,掌状叶类型植株的雄浑刚健以及棕榈植物群体的韵律美。其实质是把棕榈植物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起来,营造“天人合一”的园林艺术景观,让观赏者结合各自的体验去感悟“棕榈景观”如诗似画的韵味,油然而神思飞越地进入赏心悦目、超几脱俗的审美意境。
目前,虽然在我国应用于园林景观营造的棕榈绝大多数来自国外热带、亚热带地区,但由于在世界入侵植物“黑名单”中没有棕榈种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厦门植物园等都建立了棕榈园,各引种、保存了数百种棕榈植物,它们将为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园林绿化做出新的贡献。然而,必须提出的是,我国分布的棕榈植物有28属,约100种(含常见栽培属、种)⋯,它们中不乏适宜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而且更适合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驯化、选育与应用研究,使园林景观的营造更具地方特色。
必须提出的是,在目前棕榈植物较多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有些地处中亚热带的城市也跟着在园林景观营造中选用一些原产湿热带的棕榈种类,它们因冬天低温而受较严重的寒害,生长不良,达不到美化的效果,或被冻死;它们也因水湿条件,尤其是因空气湿度严重不足而生长不良或干枯。所以,在园林景观对包括棕榈植物在内的植物选择中,必须根据其个体生态,即它们对光温、水湿、土壤等的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否则便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参考文献:
[1]汪跃华.棕榈植物在佛山市绿化中的应用[J].南方棕榈,2003,(7):7 10.
[2] 郑洲翔.棕榈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南方棕榈,2003,(7):10一l3.
[3]刘海桑.棕榈科植物的造景艺术[J].中国园林,1999,(3):19—22.
[4]姚大均.植物奇观[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
[5] 林秀香.棕榈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热作科技,2000,25(1):26—28.
[6] 梁心如.园林设计与棕榈植物[J].南方棕榈,1997,(9):卜4.
[7] 吴桂昌.棕榈植物观赏应用大有作为[J].南方棕榈,1996,(6):4-5.
[8] 罗永全.棕榈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植物杂志,1996,(2):14-15.
[9]王振忠,蔡邦平.棕榈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之我见[J].江苏林业科技,1998,25(s1):48—52.
[10] 廖美兰,朱积余.观赏棕榈的特点与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1996,25(4):229-230.
论文作者:吴明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棕榈论文; 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种类论文; 热带论文; 园林论文; 海枣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