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病辨证论再上新台阶

中医肝病辨证论再上新台阶

一、中医肝病辨证跨上新台阶(论文文献综述)

薛玉坤[1](2013)在《益气健脾化浊法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对照研究观察中医益气健脾化浊法联合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阻型患者的血糖控制、体重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医中药、单纯西药、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将符合中医证候的导师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到治疗组一(中药组)、治疗组三(中西医结合组),多家医院单纯使用艾塞那肽者分到治疗组二(西药组),每组2()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0周、12周)症状、体征,填写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FPG、2hPG、HbAlC、体重、BMI、血脂相关指标、胰岛素功能等相关疗效性指标以及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药组: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效果较好,但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方面、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方面不如其他两组;2.西药组:能平稳控制血糖、稳定降低体重、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较多;3.中西医结合组:既有西药平稳控制血糖、稳定降低体重、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功能的较好疗效,又有中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较好疗效。结论益气健脾化浊法联合艾塞那肽注射液可显着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阻证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显着降低血糖,降低体重,调节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患者依从性。

于硕[2](2010)在《癌因性疲乏病因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癌症是目前临床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可由癌症引起,或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癌症患者的疲乏发生率为34%-76%,接受化疗的病人有75%-96%会产生疲乏,且持续时间长,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经常出现的一类综合征。此类疲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癌因性疲乏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制定出行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们对癌因性疲乏的病因了解的还很有限,而且对于肿瘤性疾病疲乏的研究、癌症的多种治疗方式与一些共病态表现(如贫血、恶病质、抑郁、睡眠障碍等)的关系还不明确。但在任何一个个体,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可能都包含了几种生理和生化系统的失调。目前提出的疲乏病因机制假说包括:5-羟色胺(5-HT)失调,迷走传入神经的激活,肌肉的改变和ATP代谢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和24小时节律异常以及促细胞素失调。这些假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行为学疲劳的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尤其是慢性疲劳综合症和运动相关性疲劳)。这些疲劳的机制在很多方面为我们将来研究癌因性疲乏的多病因机制给予了理论上的帮助。但是CRF的具体病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方法:1癌因性疲乏动物模型的建立:BALB/C裸鼠20只,雌雄兼用,重量26-28g,6周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取2.5×106/ml细胞浓度,0.2ml/只裸鼠注射。应用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对原位移植癌裸鼠进行行为学检测。2 ATP在癌因性疲乏中作用的研究:癌因性疲乏动物模型的建立;把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30只)(其中轻度疲乏组10只、中度疲乏组10只、重度疲乏组10只)、治疗组(90只)(其中轻度疲乏组30只、中度疲乏组30只、重度疲乏组30只)(每组再分3个治疗小组分别是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5-氟尿嘧啶注射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每组各10只);ATP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腓肠肌超微结构电镜观察。3肾上腺功能变化在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癌因性疲乏动物模型的建立;把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30只)(其中轻度疲乏组10只、中度疲乏组10只、重度疲乏组10只)、治疗组(90只)(其中轻度疲乏组30只、中度疲乏组30只、重度疲乏组30只)(每组再分3个治疗小组分别是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5-氟尿嘧啶注射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每组各10只);皮质醇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电镜观察。4 ATP含量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变化:选取癌症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为行胃癌根治术后3个月存活者)120例(内分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注射组、5-氟尿嘧啶注射组、疲乏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ATP含量。5血浆皮质醇含量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变化:选取癌症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为行胃癌根治术后3个月存活者)120例(内分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注射组、5-氟尿嘧啶注射组、疲乏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1裸鼠原位移植癌的建立:在进食量、体重上轻度疲乏组高于中度疲乏组,而中度疲乏组高于重度疲乏组,各组间比较的P值均<0.05;在造模结束后,三组不同疲乏程度的裸鼠在出现疲乏后出离水迷宫的时间均延长,并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而且,重度疲乏组的出离时间明显长于中度和轻度疲乏组(P<0.05);中度疲乏组的出离时间也长于轻度疲乏组(P<0.05);三组不同疲乏程度的模型组裸鼠在悬尾倒挂后,不动时间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轻度疲乏组短于中度疲乏组(P<0.05),中度疲乏组短于重度疲乏组(P<0.05),重度疲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重度疲乏组的裸鼠从开始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轻度及中度疲乏组比较,游泳至力竭的时间也低于以上两组(P<0.05),中度疲乏组裸鼠的力竭时间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疲乏组裸鼠(P<0.05),轻度疲乏组裸鼠的力竭时间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疲乏组裸鼠在中央格滞留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轻度疲乏组和中轻度疲乏组(P<0.05),中度疲乏组的滞留时间长于轻度疲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轻度疲乏组的滞留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疲乏组裸鼠的穿行次数少于另外三组(P<0.05),中度疲乏组的穿行次数少于轻度疲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轻度疲乏组的穿行次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竖起时间上,轻度疲乏组裸鼠的竖起时间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中度疲乏组的竖起时间短于轻度疲乏组(P<0.05),重度疲乏组的竖起时间明显缩短,与轻度疲乏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重度疲乏组和中度疲乏组比较(P<0.05)。2 ATP在裸鼠血浆内含量变化及腓肠肌线粒体变化2.1各疲乏状态治疗组裸鼠的血浆ATP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与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比较P<0.05,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5-氟尿嘧啶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2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疲乏组中,肌原纤维间隙水肿、纤维断裂不连续和肌丝溶解的情况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改变轻,以5-氟尿嘧啶注射组改变重,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的改变轻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改变轻于5-氟尿嘧啶注射组。线粒体的体积肿胀、肌节旁成对线粒体缺失、嵴排列紊乱和消失、外膜不完整等情况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改变轻,以5-氟尿嘧啶注射组改变重,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的改变轻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改变轻于5-氟尿嘧啶注射组。3皮质醇在裸鼠血浆内含量变化及肾上腺皮质变化3.1各疲乏状态治疗组裸鼠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与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比较P<0.05,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5-氟尿嘧啶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3.2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疲乏组中,线粒体和脂滴的水肿、线粒体嵴断裂不连续和空泡化的情况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改变为轻,以5-氟尿嘧啶注射组改变为重,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的改变轻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改变轻于5-氟尿嘧啶注射组。4 ATP含量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变化:各疲乏状态治疗组受试者的血浆ATP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与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比较P<0.05,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5-氟尿嘧啶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5各疲乏状态治疗组受试者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与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比较P<0.05,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和5-氟尿嘧啶联合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5-氟尿嘧啶注射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5-氟尿嘧啶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1受试者血浆内ATP含量测定结果与动物模型实验中测定结果存在一致性,说明ATP含量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可认为是癌因性疲乏的病因机制之一。2受试者血浆内皮质醇含量测定结果与动物模型实验中测定结果存在一致性,说明皮质醇含量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也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变化是癌因性疲乏的病因机制之一。

于丰彦[3](2009)在《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IBS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明确,现在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精神、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受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制约,导致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和内脏感觉异常。在此基础上,当机体受到某些诱因刺激时就会引起肠道易激和过激的功能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症状发生的直接机制是基于肠道高敏感性和高反应性基础上的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了IBS的发病、致病机理、诊断治疗及几种主要胃肠激素和肥大细胞在IBS致病作用的研究。临床研究通过应用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为组方的康泰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治疗前、后结肠粘膜肥大细胞表达与SP、VIP、iNOS、HO-1的表达和RT-PCR法检测iNOS、HO-1mRNA的表达,实验证实了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可能通过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肥大细胞和多种胃肠激素而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1、通过检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iNOS、VIP、SP、HO-1,HO-1mRNA、iNOSmRNA的表达情况及肥大细胞(MC)数量和脱颗粒状况,探讨在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探讨中药康泰方通过影响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粘膜iNOS、VIP、SP、HO-1,HO-1mRNA、iNOSmRNA的表达情况及肥大细胞(MC)数量和脱颗粒状况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1、筛选出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和63名合格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康泰方治疗组和得舒特对照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康泰方和对照药物得舒特治疗,疗程为八周。进行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对17例康泰方治疗组和16例对照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取得了结肠粘膜标本,保留结肠粘膜标本。2、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康泰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肥大细胞(MC)数量和脱颗粒状况及iNOS、VIP、SP、HO-1的表达。3、以RT-PCR的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康泰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HO-1mRNA、i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中药康泰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总有效率达1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IBS的主要临床症状,对照组治疗后腹痛、腹胀、便溏症状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余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2、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密度以及同时的免疫组化检测SP、VIP、HO-1的表达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iNOS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通过多因素相关因素分析发现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的主要中医证候和症状,如腹痛、腹胀、便溏、大便不尽感与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密度以及同时的免疫组化检测SP、VIP、HO-1的表达成明显正相关,与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对照组主要中医证候和症状和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密度以及SP、VIP、iNOS、HO-1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治疗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结肠粘膜iNOS、HO-1mRNA的表达呈显着性差异,并与相应的结肠粘膜iNOS、HO-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疏肝健脾中药康泰方可明显改善IBS的主要临床症状,在改善心烦失眠、大便不尽感、神疲乏力及胃纳减少等主要中医证候和症状上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2、中药康泰方的应用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的主要中医证候和症状的改善也同时伴有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密度以及同时的免疫组化检测SP、VIP、HO-1的表达的明显下降和iNOS的升高,并也成正相关关系,而对照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和症状和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密度以及SP、VIP、iNOS、HO-1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政亭[4](2008)在《道承岐黄 业济苍生》文中认为前不久,从南国广州传来喜讯,我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医专家刘静宇在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颁奖大会上,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在我省,获此殊荣的中医专家仅有两位。 道承岐黄,业济苍生。刘静宇从事中医工作20余年来深?

孙妩弋,吴成义,魏伟[5](2008)在《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及现代研究思路》文中认为肝纤维化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大于降解导致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与纤维分解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因而,针对不同水平的调节因素以及纤维组织生成和降解机制,抗纤维化药物可以从不同环节抑制其生成或促进其降解。中医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势,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英丽[6](2008)在《经腑辨证法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方案设计》文中指出目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的最大优势,为临床提供一个简捷的优化方案,完善中医诊疗过敏性紫癜的标准化进程。方法:本文以六经脏腑理论为基础对过敏性紫癜进行辨证分型,确定规范的病名、设立对本病不同阶段,较为固定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筛选出相应证型的主方及特殊用药加减,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发挥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最大优势,更为现代临床提供一个治疗本病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强调特征辨证,为紫癜的治疗打下良好基础。结果:通过本方案的设计,为临床最大限度减少治疗过程中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单纯西药治疗更加具有优势,其疗效也逐步得到临床验证。中医药取其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价格低廉,复发率低的特点,在过敏性紫癜今后的治疗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经腑辨法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方案设计,为临床提供一个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治疗指导方案及疗效判定标准,从而使中医药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跨上一个新台阶。

吴正[7](2005)在《健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健脾降糖汤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治疗效果。 方法: 理论研究:对中医学和西医学研究2型糖尿病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通过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析,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提出了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的病理机制,确立健脾益气、活血化痰为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标本兼治之法,并拟方健脾降糖汤。 临床研究:将临床符合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又符合中医“脾虚痰瘀证”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治疗组在西药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降糖汤。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 结果: 健脾降糖汤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尤其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 健脾降糖汤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确实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郑旭锐,孔莹,孙守才,胡建军,靳光荣[8](2005)在《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现代研究思路和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复方以其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特点 ,在防治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明显优势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其防治效果 ,在研究中还应注重用病证结合的方法研究复方 ,以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要明确复方配伍关系 ,优化药味组成提高方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化中药复方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以阐明防治肝纤维化的现代作用机理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刘士敬,朱倩[9](2002)在《中医临床发展方向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

李仪奎[10](2000)在《中药药理世纪回眸》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二十世纪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论述了中药药理研究发展的五个阶段,基本特点及其与中药药理学科形成的关系。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包括单味药研究、复方研究和药性研究。单味药研究方面,列表说明了常用药中研究较为深入,基本上能够说明其功能主治的中药104 种,并以研究成果卓着并已推广应用的十余种中药为例证。在复方方面,从传统古方研究、现代经验方研究和复方配伍关系研究等三个不同侧面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就。在中药药性研究方面,简要介绍了寒凉药与温热药药理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疏肝理气、温肾助阳、攻里通下、祛风除湿等药性的药物在药理作用方面的共性规律,它基本上反映了该药性的基本属性。最后,对本世纪中药药理研究在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论述

二、中医肝病辨证跨上新台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肝病辨证跨上新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健脾化浊法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观察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糖尿病分型标准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4 肥胖症诊断标准
    1.3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见附表二)
    1.4 病例入选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1.8 病例终止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给药方案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一般信息资料观察
        2.2.2 安全性指标
        2.2.3 疗效性指标
    2.3 疗效评价
        2.3.1 疗效性观察指标评定方法
        2.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试验研究完成情况
    3.2 三组入组患者均衡性分析
        3.2.1 三组入组患者性别构成情况比较
        3.2.2 三组入组患者年龄(岁)情况比较
        3.2.3 三组入组患者病程(年)情况比较
        3.2.4 三组入组患者初始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
        3.2.5 三组入组患者初始血糖分布情况比较
        3.2.6 三组入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情况比较
    3.3 三组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3.3.1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lc情况比较
        3.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的比较
        3.3.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及HDL-C比较
        3.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 HOMA-IR HOMA-IS HOMA-B比较
        3.3.7 三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
    3.4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艾塞那肽用药背景
    4.2 艾塞那肽作用机理探讨
        4.2.1 艾塞那肽对血糖的影响
        4.2.2 艾塞那肽对体重的影响
        4.2.3 艾塞那肽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4.2.4 其他作用
        4.2.5 艾塞那肽不良反应
    4.3 本次试验中脱失原因分析
    4.4 中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学术思想
        4.4.1 传统中医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因的认识
        4.4.2 传统中医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4.4.3 中医对于应用艾塞那肽出现不良反应病机认识
        4.4.4 导师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法的确立
    4.5. 处方解与现代药理研究
        4.5.1 药物组成
        4.5.2 现代药理研究
研究结论
典型案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临床观察表格
附件二:中医症候积分
附件三

(2)癌因性疲乏病因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癌因性疲乏病因机制的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癌因性疲乏动物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TP 在癌因性疲乏中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肾上腺功能变化在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ATP 含量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血浆皮质醇含量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及其治疗
综述二 培本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3)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精神心理因素
        2 胃肠动力学障碍
        3 肠道感染
        4 胃肠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 免疫学机制
        6 内脏高敏感性
        7 其他因素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四、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五、疗效判定标准
        六、中医学对IBS辨证诊断及治疗
        (一) 中医病因
        (二)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
        (三) 辨证论治
        七、现代医学治疗
        1 心理学治疗
        2 饮食治疗
        3 药物治疗
        八、结语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与肥大细胞
        1 肥大细胞的功能
        2 肥大细胞与IBS相关的证据
        3 肥大细胞和内脏感觉过敏
        4 肥大细胞与肠动力异常
        5 肥大细胞在IBS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6 结语
    第三节 肠易激综合征与P物质
        1 P物质及其分布
        2 P物质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 P物质在IBS发病中的作用
        4 P物质与IBS的治疗
        5 结语
    第四节 肠易激综合征与血管活性肠肽
        1 VIP的结构及在人体内的分布
        2 VIP的分泌
        3 VIP的信号传导机制
        4 VIP对消化道平滑肌活动的影响及对IBS的作用
        5 VIP对消化道腺体分泌的影响及对IBS的作用
        6 结语
    第五节 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血红素氧合酶与胃肠道
        1 CO的体内来源及血红素氧合酶
        2 CO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效应
        3 CO在消化系统的作用及HO在胃肠道中的表达和作用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第一章 康泰方临床治疗疗效的观察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第二章 康泰胶囊结肠粘膜各项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
        第一节 结肠粘膜肥大细胞检测
        一、材料及方法
        1 标本选取
        2 回盲部粘膜肥大细胞的观察
        二、结果
        第二节 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
        一、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康泰方治疗结肠粘膜iNOS,HO-1mRNA的结果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图片
    附录二 缩写
    附录三 临床问卷
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经腑辨证法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2 研究状况
    2.1 西医的研究状况
        2.1.1 病因病机
        2.1.2 药物治疗
    2.2 中医的研究状况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3 制定过敏性紫癜临床方案的必要性探讨
4 中医理论基础
    4.1 小儿生理基础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关系
        4.1.1 小儿生理特点
        4.1.2 小儿生理特点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关系
    4.2 经腑辨证法基础
        4.2.1 祖国医学对六经辨证的认识和运用
        4.2.2 过敏性紫癜经腑辨证法分型基础
        4.2.3 过敏性紫癜经腑辨证法分型设计
5 临床治疗方案设计
    5.1 诊断标准
        5.1.1 西医诊断标准
        5.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5.2 研究方案
        5.2.1 适用对象
        5.2.1.1 纳入标准
        5.2.1.2 排除标准
        5.2.2 治疗
        5.2.2.1 西医治疗方法
        5.2.2.2 中医辨证施治
    5.3 疗效
现状与问题
附泻黄散治疗过敏性紫癜48例临床观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健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述要
    2.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脾气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2.2 痰浊瘀血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及加重因素
        2.2.1 痰浊与消渴的关系
        2.2.2 瘀血与消渴的关系
    3.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3.1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3.1.1 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概念
        3.1.2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3.1.3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3.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中医痰瘀脾虚论治
        3.2.1 痰与胰岛素抵抗
        3.2.2 瘀血与胰岛素抵抗
        3.2.3 脾虚与胰岛素抵抗
    4.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治法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糖尿病分型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中医辨证标准
        2.5 症状量化标准
        2.6 纳入病例标准
        2.7 排除病例标准
    3.试验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4.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6.统计分析方法
    7.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疗效分析
        7.2.1 两组治疗后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比较
        7.2.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7.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情况
        7.2.4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情况
        7.2.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7.2.6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
        7.2.7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变化情况
        7.2.8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情况
        7.2.9 安全性观测
    8.小结
    9.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医临床发展方向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主攻方向应是国际统一的疾病
2 解决医学难题时的位置应该摆正, 积极争取主打地位, 辅助角色也要演好
3 中医治病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采的, 中医独特的治法是中医临床特色发挥的集中体现
4 诊断疾病以及判定治疗疾病的疗效标准应是国际认可的

(10)中药药理世纪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概貌和学科形成
    1 中药药理发展概貌
    2 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
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
    1 单味中药研究
    2 中药复方研究
        2.1 传统古方研究这类研究的目的以理论探讨为多。
        2.2 现代经验方研究
        2.3 复方配伍关系研究
        2.3.1 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合理性研究:
        2.3.2 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七情合和”的研究:
        2.3.3 配伍效应可能出现的环节:
3 中药药性理论和功效研究
    3.1 寒热温凉 (四气)
    3.2 清热解毒
    3.3 扶正固本
        3.3.1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3.2 对人体内许多基本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3.4 活血化瘀
        3.4.1 改善缺血器官的血流动力学
        3.4.2 抗血栓形成作用
        3.4.3 改善微循环
    3.5 理气
    3.6 温里
    3.7 攻里通下
    3.8 祛风湿
存在问题

四、中医肝病辨证跨上新台阶(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健脾化浊法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薛玉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2]癌因性疲乏病因机制的初步研究[D]. 于硕.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1)
  • [3]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理研究[D]. 于丰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4]道承岐黄 业济苍生[N]. 李政亭. 开封日报, 2008
  • [5]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及现代研究思路[A]. 孙妩弋,吴成义,魏伟. 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8
  • [6]经腑辨证法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方案设计[D]. 常英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7]健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研究[D]. 吴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1)
  • [8]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现代研究思路和策略[J]. 郑旭锐,孔莹,孙守才,胡建军,靳光荣.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01)
  • [9]中医临床发展方向的几个问题[J]. 刘士敬,朱倩. 中医药学报, 2002(02)
  • [10]中药药理世纪回眸[J]. 李仪奎. 中成药, 2000(01)

标签:;  ;  ;  ;  ;  

中医肝病辨证论再上新台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