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三医院放射科 湖南长沙 410015
【摘 要】目的:探究CT与MR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CI组和MR组,每组各50例患者,CT患者采用CT进行影像学检测,MR组患者采用MR进行影像学检测。通过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CT检测准确性96.00%,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4.44%;MR检测准确性98.00%,特异性100%,敏感性为97.22%。结论:CT与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并提高早期诊断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CT;MR;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表现
腹膜后肿瘤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非器官来源性肿瘤,腹膜后肿瘤指的是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主要包括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淋巴组织等,需除外原发于腹膜后间隙诸器官的肿瘤,临床上包括: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脂肪肉瘤、脂肪瘤等。由于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恶性,且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积极有效的诊断是改善病情的关键[1]。随着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肿瘤诊断效果也在不断完善,为了探究CT与MR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将CT与MR进行比较分析,并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MR组,每组各50例患者。纳入标准:?接受CT和MR检查并且病理检查诊断为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合并心血管疾病、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肿瘤患者;④无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患者;⑤无相关禁忌症患者。CT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39-67岁,平均年龄为(53.8±5.6)岁;MR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35-71岁,平均年龄(52.6±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1.2.1CT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40排螺旋CT进行检查,嘱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内禁饮禁食,并保持膀胱充盈。患者检查前半小时口服1.5%-2%离子或非离子造影剂水500ML,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扫描,全腹扫描层厚8mm-层距8mm,全组50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1.2.2MR检测方法
采用通用电气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上举过头顶,指导患者采取平静呼吸,先进行常规平扫,腹部线圈,扫描范围为上腹部或全腹部扫描。后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计算:真恶性例数/(真恶性例数+假良性例数)×100%;特异性计算:真良性例数/(假恶性例数+真良性例数)×100%;准确性计算:(真恶性例数+真良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标准
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组患者中检测后结果显示敏感性94.44%,准确性96.00%,特异性100%;MR组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敏感性97.22%,特异性100%,准确性98.00%。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情况
3讨论
腹膜后肿瘤属于少见的肿瘤,多为恶性,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肿瘤体积一般较大,连接着重要血管,手术困难系数较高,患者有时会有生命威胁[2]。所以,准确的确定肿瘤位置、判断肿瘤大小、形状、体积等基本病理情况极为重要。在早期医学诊断中,判断肿瘤是否位于腹膜后间隙内是诊断的基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肿瘤的诊断率也大大提高,为早期的诊断提供帮助。CT与MR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对于脂肪组织CT与MR检查较为容易,所以脂肪源性的肿瘤应用CT和MR进行诊断效果较好。腹膜后含脂肪的肿瘤较多,包括:脂肪肉瘤、脂肪瘤、畸胎瘤等,部分变性后的肿瘤也含有脂肪。除此以外,CT检查对有些钙化的组织、粘液间质检查效果明显[3]。CT平扫过程中,可以初步展示肿瘤的结构,显示出肿瘤成分、肿瘤内钙化等,并判断肿瘤为囊性还是实质性、肿瘤内部是否有坏死以及粘液间质比例,CT增强还可以显示血流动力学,显著缩小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范围,对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MR检测效果与CT检测效果相似,但是分辨更高,MR对肿瘤内部脂肪、粘液间质、水分含量、胶原纤维、出血坏死、囊变等更加敏感,对肿瘤内部的情况判断更佳,从组织学定性的角度来说,MR检测价值更加显著。MR检查可以明显区分脂肪肉瘤与脂肪瘤,对腹膜后其他不典型的脂肪肉瘤进行诊断。腹膜后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神经鞘瘤,由于典型肿瘤的富细胞区位于中心,富粘液区在其周围形成靶征,但是在实际中肿瘤的这两种成分区域分布并不规则,应用CT检测较为困难,但是MR诊断效果较好。腹膜后肿瘤中,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在手术前应做好相应的措施,否则手术极有可能发生高血压等危险情况,该肿瘤在CT检查时没有特征性,但是MR检测时表现出特异性[4]。
在本研究中,我院将CT检查与MR检查相对比,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点,两种检测结果特异性均为100%,CT组患者中检测敏感性94.44%,准确性96.00%,MR组患者检测敏感性97.22%,准确性98.00%。虽然MR检测结果优于CT组,但是MR覆盖的范围有限,单次成像时不能将整个瘤体覆盖,空间分辨效果没有CT效果好。
综上所述,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组织学分类多且复杂。应用CT与MR检查均能够有效诊断出腹膜后肿瘤,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效果,安全有效,对准确判断肿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升忠.MR及CT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6):43-45.
[2]冯京京.CT、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4):632-634.
[3]胡建红.CT、MR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254-1257.
[4]段飞雪,刘国军,李小明.CT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147-3149.
论文作者:罗志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肿瘤论文; 腹膜论文; 患者论文; 例数论文; 特异性论文; 脂肪论文; 敏感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