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创新。
一、积极诱导、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克服思维的依赖性,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心理研究表明:培养敢于创新的自信心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前提。学生在提出新观点或采用新方法时,教师应当注意诱导、鼓励,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学生的新观点和创新精神要给予肯定、鼓励以及引导,使学生克服怯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蕴含着的无限创造力。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巨大影响。从心理角度上讲,只有教师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独立探索的自信心才能得到扶持。一般来讲,正确的评价应是客观公正并适当表扬和鼓励。评价中恰当表扬和鼓励,保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感,就会顺应学生成功心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二、巧妙课堂教学,触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动创新
1.问题设计予思维以“深度”。有效的课堂是孕育活跃的思维。能静思而不觉苦、回味而无穷正是思维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个目的,适时、适度地挖掘思维的深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加深理解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于简单处探深刻,从表面找本质,扎扎实实地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2.过程设计予思维以“广度”。赞可夫说:“教学生学会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而全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教学之本,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扩展。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设计出一种规律。学生利用声音、动作、学具创造出了各种规律。可见这样开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不但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化了,同时发散了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关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至关重要的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困难又是学生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冲突,才能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一旦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学自得。需要指出的是,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是教师心智水平的标志。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发现学生不能及时解决,马上直接代替学生思维,急不可待地把问题结论明白地告诉学生。这种缺乏必要推迟判断的教学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从掌握知识的角度上讲,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理解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只有实施推迟判断,课堂教学才会有思维火花迸发的静静时光。那些忽视推迟判断而一直热闹不息的课堂教学,并非成功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推迟判断所导致的静美,是学生主动而独立地展开思维翅膀的前提。
四、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上的创新
发展思维的独创性,必须贯彻暴露思维活动过程的原则。只讲知识结论而不讲思路过程的课堂教学,只能为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这种教学使学生能熟记概念和定理,但课后却不能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或变式问题,学生获取的仅仅是知识。暴露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视知识内容为发展思维的材料和载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再发现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动手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会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接着,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为例(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最后留给学生自己解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找一找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怎样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分析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在参与公式推导过程中,通过剪、拼、看的实践活动和比、找、想、析的思维活动,充分感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学习。所以睿智的教师会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有效资源,点“石”成“金”,利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去伪存真,在学生的思索、讨论中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课堂。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这样描述成功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小脸因兴奋红红的,手时刻举得高高的,思维时时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就是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课堂,这就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生动课堂。让我们共同创建生动、真实、焕发智慧的有效课堂!
论文作者:贾月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0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角形论文; 知识论文; 面积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