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乡镇企业的新发展_无锡经济论文

无锡乡镇企业的新发展_无锡经济论文

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无锡乡镇企业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尺竿头论文,无锡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新发展论文,上一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年来, 无锡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8年生产总值同1978年相比,增长了57倍;全市农村人均GDP达到2.3万元,居全省首位;全市农村人均收入达5130元,比1978年净增27.5倍;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比1978年人均17元增长了540倍。

党的十五大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大地,无锡开始新的征程。统计资料表明,无锡乡镇企业总量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1998年全市乡企完成销售收入1425亿元,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利税总额97亿元, 同比增长分别为7.62%、11.94%和12.07%;1999年头两个月开局情况良好,至2月底,全市乡企完成工业销售196亿元,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利税总额9.35亿元,同比增加分别为8.75%、9.34%、13.6%。

无锡乡镇企业有何新的发展?

规模经济更壮大:“今非昔比,鸟枪换炮”

无锡乡镇企业集团346家,其中省级集团129家,国家级集团121 家,分别占全省的17.7%和40.1%。乡镇企业单个产品在全国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量领先的“单打冠军”有86个。“今非昔比,鸟枪换炮”,这是江总书记去年4月份视察无锡江阴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评价。

就说说江阴市吧。1997年,农业部公布“龙虎榜”:全国千家最大规模乡镇企业,江阴有42家;全国千家最高利税乡镇企业,江阴有36家;全国千家最大出口创汇乡镇企业,江阴有52家。江阴市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三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销售超亿元的乡镇企业达107家,利税超800万元的乡镇企业利税大户达84家。家大业大,成了江阴乡企的醒目标志。

江阴华西村享有“华夏第一村”之誉,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独特之路。华西集团公司,是农业部定的全国大型乡镇企业,下设13个分公司,形成铝型材、铜型材、铜材、带管、纺织、化工、服装、五金六大生产系列50多个企业,有固定资产8亿多元,自由流动资金3亿多元,吸纳外来民工6000多人。1998年全村工业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2.5 亿元。华西企业走的是技改延伸、优质取胜和加快资本经营的路子。在基本不增加外延项目投资的情况下,重点推进现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现有工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大增强全村经济对外竞争的实力。

坐落在长江边利港的江苏双良集团公司,现有职工1300多人,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年生产溴化锂制冷机1500台套,人均劳动生产率达50万元,并形成溴化锂溶液、风机盘管、变风量空调器、屏蔽电机、冷却塔等系列产品的配套生产,产品覆盖率占国内市场的60%,销售额、实现利税名列全国制冷行业和全省机械行业前列,是无锡市十大利税大户之一,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之一, 并以全国惟一的一家乡镇企业身份,被国家列为百家企业技术中心之一,又是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之一。1995年,双良集团公司与世界最大的空调制造商美国标准公司下属的特灵公司组建江苏双良特灵溴化锂制冷有限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美元,年产1500台中央空调,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螺杆式、离心式制冷热水机,使双良成为国际名牌。现在,他们正在为到2000年完成年销售4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而努力拼搏。

“阳光”集团在中国毛纺界有六个“全国之最”:即销售数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花色最全、销售客户最多。被《国际经贸报》、《光明日报》、《中国纺织报》等新闻传媒誉为“毛纺业巨子”,现有固定资产3.5亿元,自有资本4.5亿元,毛纺生产能力达3.5万锭,年产精纺呢绒2000万米。1998年, “阳光”集团销售收入35亿元,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利税比1997年增长15%。去年全国精纺高档面料仅有1000万米,其中“阳光”供货达到一半。现在,他们遵照国家纺工局三年内要实现我国高档精纺呢绒以产顶进的要求,有序地扩大精纺呢绒的生产量,今年内将供货800 万米的高档呢绒面料,比1998年尽增300万米。

规模经济已成为无锡乡镇企业的新优势。全市确定30家重点乡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分别占乡镇企业总量的14.6%、19.9%和22.7%。这说明规模型企业毕竟个头大、份量重。

依靠科技进步更明显:“不以大小论英雄”

船大可以抗风浪,但小船掉头灵活,速度很快。这就是说,企业无论是大是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产品科技份额。无锡乡镇企业的发展正是走的这条路。

新纺合纤集团,原是无锡郊区场名乡金星村的一个村办企业,1985年仅有38名职工,1991年,成为郊区第一家年销售超过1.2 亿元的企业。1995年实现销售4.02亿元,利税5782万元,人均创利3.9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5万元。1998年销售收入8.4亿元,利税近亿元, 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先后被无锡市列为市重点骨干企业、“四化”集团企业,荣获“腾飞奖”、省明星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无锡明成电器有限公司,职工不足20名,是典型的小企业。可是这家小企业去年销售2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多万元,成为明星企业。 它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从日本株式会社引进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线束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模具,从瑞士引进全自动剥线设备。有了这些良好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他们与美国飞歌空调在中国的定点生产厂家合作,定点供应电线接插件,使公司有了可靠的销售渠道。

锡山市兴昌金属制品厂,职工仅有13人, 但去年人均销售竟达100万元,人均创利税10万元。厂长尤耀林非常重视提高职工素质,认为先要练好企业内功,使管理规范科学,然后再看准机会求发展、求规模,不能盲目求大。该厂已形成生产能力可达3000吨铜变线的规模,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去年该厂生产的裸铜变线,成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大型变压器的指定配套产品。小企业做出了大文章。

无锡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1000多家,已初步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去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达80多亿元。一年内新增企业160多家,上交税金达5亿多元。企业在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上颇见效果。

转制方式多样化:“不以企业身份定优劣”

无锡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90%,“大而盈、大而亏”的企业改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两大企业已改制有200家,约占总量的50%。 在转制过程中,出现“不以企业身份定优劣”,而是视其实力定组合的新现象。

江苏万翔集团,发挥自身技术、管理、 资金和原料产品的优势, 1998年先后租赁了两家国有企业和一家村办企业,形成了10万纱锭的纺织能力,成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万翔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短化纤为主的原料生产企业,自身只有一个1万纱锭的纺纱车间,但他们生产的绦纶有色纱,市场上十分抢手。 如何实现产品的扩大延伸呢?就在这时,拥有5 万纱锭先进技术设备的国营睢宁棉纺厂,已停产半年。该厂原任厂长和县领导主动找上门来,经过双方反复商量,万翔决定租赁这家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而既救活了这家企业,又壮大自身实力。1998年3月,万翔组建了睢宁霞客色纺有限公司;下半年又相继租赁了拥有3万纱锭的上海五棉崇明厂、拥有1.2万纱锭的锡山市志达棉纺厂, 分别组建成上海崇明霞客色纺有限公司和锡山霞客色纺有限公司。万翔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引到三家企业中去,首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实行公开招标,竞争上岗;其次,将原睢宁厂的3700人精简到1150人,将原崇明厂的2000人精简到700人, 将原锡山市志达厂的370 人精简到290人,从集团本部抽调一批技术管理干部,充实到三家企业。 时间不长,这三家企业重视生机,劳动纪律整顿好了,生产成本降下来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蒸蒸日上。睢宁霞客色纺有限公司月产量平均达到1100多吨,比租赁前提高了20%多,质量等级和各项消耗,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实力的增加,万翔集团拓展了市场,打出了“霞客色纺”的品牌。1999年以来,万翔集团又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花色新颖的新品,上市后客户普遍叫好,畅销江苏、广东、湖北、山东、浙江、河南等数十个省、市。看来,谁拥有技术、管理、资金和原料产品的优势,谁就拥有市场。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更迅猛:“大胆往前走”

党的十五大后,无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无锡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1997年,全市农村已有个体私营企业7034家,其中从乡镇集体企业转制而来的企业5300家。这些企业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总产值100.37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3.22万人, 经济总量占乡镇企业的10%,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亿多元, 分别占全市乡镇工业总量的6.1%和7.3%。到1998年底,又新增私营企业2500家,累计达9534家,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增长49.14%、43.13%和31.67%。 一家家充满生机活力的私营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的生力军。

林芝电塑厂,1987年由许林生全家7个人起步,一年下来负债6万元,产值18万元。但许林生没有气馁,不断总结经验,经过10 年奋斗, 到1997年发展成林芝祥发轻工有限公司, 已有员工500 余人, 拥有资产2800万元,产值可达1.8亿元。1995年就获国家级荣誉称号, 名列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44位。

许林生企业生产的第一种产品是供幼儿习字用的磁性写字板。当时市场未认识这样的新产品,又登不起广告,雇不起推销员,惟一的办法,就是父子俩用小板车装着自己的产品,到一个个幼儿园门口去叫卖,到一家家百货公司去推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批量生产越来越多。

许林生办企业的头几年,厂长、供销、会计,里里外外全由他一个人承担,白天黑夜,没有上班下班时间,更不用说节假日了。 有一年8月,为了采购原材料,他一早骑摩托车去常州,由于疲劳过度,在横林镇,他眼一黑竟一头撞到同向行驶的汽车上,人被摔出去5米多远, 昏迷过去。他醒来后一摸,额头渗出了鲜血,围观群众劝他赶快去医院,可他竟站起来用手帕擦了擦血,拦了一辆手扶拖拉机继续往常州赶,到了常州厂里,他额头上的血还在淌,把对方厂长吓了一大跳!他说是来购原材料的,厂长和职工们十分感动,迅速让他提了原材料回去。

许林生事业有成,厂里经济效益年年翻番,作为老板的他经济上可以称得上“大款”了,但许林生“十年一贯制”,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没有丢。前年腊月,他又摔坏了脚,照理,完全可以在家里养伤,遥控指挥厂里生产,职工们也劝他:“许厂长,您在家歇着吧!我们保证不耽误厂里生产。”可是他忍着伤痛,让人背着他上下班,一直坚持了两个月。可能有人会想,许林生这么艰苦,恐怕是个“老抠”,但事实是,十年来,他先后向社会捐赠了400多万元。他的公司1995 年被评为全省最佳形象企业,他本人在1993年就被评为省先进个体劳动者,1995年被评为优秀厂长,当选为江苏省七届、无锡市九届政协委员。

华盛杜鹃花实验场,1984年建场,现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场圃面积236亩,塑料温室大棚38000平方米,职工600多人, 其中教授级高级农艺师5名,大专生30名。花场与南京农业大学挂钩, 把实验花圃作为院校的科研实验基地。花场年产杜鹃花100余万盆,250多个品种,杜鹃花地存量和销售量均列全国之首,已成为国内杜鹃花品种最多、生产种植面积最大、年销售最高、市场辐射面最广的专业生产基地。中国花协会会长、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视察华盛杜鹃花实验场时,欣然挥笔题词:“华夏杜鹃第一家”。实验场去年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了华盛园景发展公司,下设华盛杜鹃花实验场、华盛绿化公司、华盛花卉分公司,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施工,花卉租赁、批发、零售,花篮、花车礼仪等成套服务,让祖国大地花团锦簇,让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理想。

1991年宝南机器公司办厂时,张宝南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5万元,租赁100平方米的简易仓库作厂房。连他一共3个人。他先后诚聘了10多家科研单位的20多位工程师搞图纸设计,相继落实了10多家技术力量雄厚的厂家加工零部件,巧妙地运用“借鸡生蛋”的经营策略,经过6 个多月苦战,两台电脑表格纸印刷机诞生了。现在,这家公司拥有员工110 余人,有大专以上学历或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的68%。注册资本2092万元,总资产逾7000万元,已累计上缴国家利税和地方规费1025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电脑表格纸印刷机和商用票证印刷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保持在60%以上,一直居全国同行之首。1995年被国家有关机构综合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排名第223位)、江苏省私营百强企业之一;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双A级资信企业;连续4年被无锡市、锡山市人民政府、 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明星企业。 张宝南本人在1996年被授予优秀经理称号。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张宝南的劲头更大了。他说:“党的十五大,使我们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走了。”从无锡看苏南,从苏南看江苏,人们看到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正在延伸,看到了苏南乡镇企业已经扬起了新发展的征程风帆。

标签:;  ;  ;  ;  

无锡乡镇企业的新发展_无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