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角度的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规划分析论文_邱会青

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0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集约理念的应用,办公楼已经逐渐向纵向领域发展,当前的高层办公建筑数量居多,但是如何合理的设计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则是当前提升建筑空间使用效率以及办公效率的重要前提。本文便基于行为心理角度展开分析,分析了办公人员在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中的心理意识以及行为状态,并分别阐述了在该种因素的影响下,应该如何合理的设计公共空间。意在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使高层建筑办公区域的规划更加的标准科学。

关键词:行为心理;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规划分析

常见的高层建筑办公区域是集办公、会议、休闲、娱乐、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是推动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的合理规划不仅要秉承着建筑安全规划的原则,也要认识到在公共办公区内员工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模式,才可以使空间的规划更加符合办公需求。本文主要利用了文献分析以及理论研究的方式,探讨不同的心理行为模式对于空间规划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一、高层办公楼公共空间的领域分类

从类型上来看,办公区域的整体公共空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例如领导办公室、部门办公室属于私密性空间;电梯等候区、走廊、茶话室、休憩花园等属于半公共性空间;而中庭休息区、综合卫生区等属于完全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共同组成了公共办公区,并且由不同空间的特殊性质,划分出了以下几个阶段的空间领域。

首要领域。主要指的是为部门领导或是公司高层领导使用的办公区域。首要领域主要用于引导整体企业单位进行运转,具备一定的法律保护以及私密性。

其次便是次要领域。在次要领域中工作主体为基层工作人员以及部门主管。空间职能对于人员的精神压力影响较小,没有较强的控制权,员工可以维持着较为平和自由的工作状态,并且受到个人空间意识的主导性较强。

再次,便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能够在任何时间为所有人提供使用服务,在领域内人们只要遵守公司的相关行为规章制度便可以自由地展开活动。同时在公共领域内,基层员工以及领导都不具备较强的领地意识以及使用权,空间是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即便是作为管理公共空间的综合部门,也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异议。

二、在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意识及行为状态

(一)心理意识分析

高层办公楼的公共空间虽然是为职工的工作提供休息便利的场所,但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职工也会将人本身的生物意识进行带入,从心理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职工在公共空间内的意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个人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自然人的自然安全半径为0.5米左右。在这个安全范围之外,人可以正常的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不够熟悉的人打破了这种个人空间意识,便会导致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例如没有安全感、情绪焦虑、对该环境下产生的部分变动较为敏感等,这些意识状态都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在半公共空间以及私密空间内,人的主观意识会受到工作限制的影响,对于个人空间的掌控程度较低,但是在完全的公共开放空间,职工通常以休息、调整自我为目的,因此这种个人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则较大。

1.2领域意识

领域意识主要集中在部分半公开场所,例如茶话室、中庭花园、阅读区等,这些区域可以为所有的职工提供使用服务,但是职工在选择如何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受到领域意识的影响,使用时长、使用方式、选择地点都具备个性化,这种个性化主要来源于职工对于该区域的支配权。

1.3隐私意识

即便是在完全公共的空间内,职工也具备较强的隐私意识,隐私意识主要指的是职工在进行某一行为的过程中所秉承的目的、方式以及情绪,隐私意识不仅保护了职工自身的工作生活,也成为合理平衡整体工作状态的关键要素,也是职工衡量公共空间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准。

(二)行为分析

从行为模式上来看,办公区内的职工以及部门领导经常会呈现以下两种行为模式。

其一,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人们的行为主要呈现了紧张、规律、集中的状态,例如在狭长的走廊内呈线性排列进行视察和指导,或是在部分半公共区域开展茶话会、动员会等。从动态角度来看,在进行视察指导时,人们的步频控制在每分钟80米左右,步频较快,且受到区域内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在静态行为下,人们保持着认真聆听和记录的状态,需要周围的环境能够提供安静、宽敞、明亮的工作条件。

其二,闲散模式,在该模式下人们的主观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通常以散步、放松、活动身体为主。人们的步频控制在每分钟40米左右,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少,且会以职工之间的亲密度来进行分区活动。活动的区域较为零散,但是普遍会以区域空间的拐角、绿植、桌椅、摆件等为中心,同时也会选择半封闭且视野开阔的区域,这种行为模式主要源于人们的私密心理和自我弱化心理。

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生理意识是影响职工活动的因素,而这二者统一起来便是为办公室空间规划提供标准的依据。

三、基于意识行为的办公区公共空间规划分析

根据以上这些意识状态,在经营型高层办公楼办公区公共区域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针对性分析。首先保证休息区域的个人空间,可以在公共休息区,例如中庭花园、图书角等位置增加休息座椅,座椅可以选择靠背式,利用半包围的设施为职工构建良好的个人空间体验感,使其能够真正的处于放松休息的状态。同时针对办公区域的走廊可以适当加宽并且减少拐角,防止在紧急工作模式下人员行动受阻,也可以利用环形会议室与中央场地茶话室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结合型的半公共空间。

其次减少公共空间的差异化。例如员工在领域意识的影响下,主要会选择采光较好、较为静谧的位置进行活动,并且热衷于争夺该类位置,甚至有部分员工在常用位置被人占用之后会选择放弃休息,因此减少公共空间的差异化主要指的是降低区域的选择性。例如茶话室的座椅摆放统一面向窗口或统一背靠墙壁,座椅类型以及基础设施保证一致性,进出门口的位置位于侧面,减少“背后监视”的威胁感。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减轻员工的选择意识,从而弱化领域意识的影响,提升休息质量。

再次,利用合理的空间规划加强隐私性。在整体的办公区域内隐私意识更强的主要是部门办公室以及部门员工。大部分的部门员工对于自身所处的办公室均有一定程度的归属感,当其他人以非公事缘由接触该领域甚至工位时,往往会出现较强的隐私遭到破坏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利用合理规划办公区域结构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并不是单纯的增加部门区域隐私性,而是要合理的利用空间规划来改善传统的规划模式。如图1,前者属于传统的办公室规划方式,各个办公室独立于公共区域之外,部门合作形式较弱,在隐私意识的影响下会加深这种分化程度。而后者则是改良之后的办公室分化原则,利用不同的办公室围绕着休息区,更接近团体办公的模式,会大幅度降低职工的隐私意识,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分化办公的弊端。

图1:传统和改良后的办公区分化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办公室办公区公共区间的科学规划,不仅能够提升办公效率,也能够营造起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利用合理的人性化空间规划方式,将整体的职工凝聚在一起,在尊重员工意识形态的同时合理调节个人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利用重组办公区域、科学结合不同场地使用功能的方式,来为职工构建更加安全、多样的工作环境,才能够进一步发挥空间规划的优势,增加办公区域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53-156.

[2]周栋良,池小燕.研发办公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初探[J].工业建筑,2018,(03),53-56.

[3]吴睿娜,常翎.多功能办公楼室内设计浅论[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20,(1),63-64.

论文作者:邱会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基于行为心理角度的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规划分析论文_邱会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