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外,人们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也逐渐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动植物都逐渐减少,开始渐渐变得稀有起来,这对保护生活多样性极为不利。对此,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动植物。但是自然保护区虽然发展速度很快,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明显滞后。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
1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
1.1缺乏资金支持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很多,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资金支持不到位,工作运转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部分需要花费资金进行的工作由于资金不到位就无法开展,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出现缺口,管理不完善。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缺乏资金,在应聘人员时提供的薪资比较低,很多人员开始离职,追求其他的发展,使得人员缺乏。除此之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宣传和科研等力度也比较有限。很多的自然保护区都疲于应付日常事务,将重点关注在如何寻找正常的支出资金。
1.2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过来参观,想要做到名和利双收,却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考虑是否客观可行,只是追求宣传效果,对于自然保护区得建立过于重视名牌效应,想要将之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品牌。但是这种忽略客观事实的发展理念是不可能取得效果的,由于保护区的管理比较严格,就等于将保护区的发展给束缚住了,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存在建立自然保护区就会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误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都存在着抵触与为难的心理。
1.3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大多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多是从事农业,采用落后的农耕方式,自给自足,他们过于依赖自然资源,靠山吃山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国家将具有保护价值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划入到自然保护区以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人们是不可以在自然保护区伐木、采药材、放牧等,他们的生产生活来源直接被切断,很多保护区的人们都认为这是自然保护区做得,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2自然保护区管理原因分析
2.1自然保护区法律不完善
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我国针对自然保护区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过于薄弱,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法律法规与现实生活需要有着极大的差距,很多法律条文对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并没有效果。
2.2当前的管理体制与自然保护区发展不符
当前我国最为流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上级部门进行管理,行政管理工作者由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分离的一种管理体制。但是这种体制却存在着很多不足,容易出现职责划分不清楚,权利不明确的缺点,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很薄弱,保护区工作得不到重视与支持。同时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的政府管理机构,经常会出现管理职能上的交叉摩擦,保护区坚持保护自然资源,而地方政府则坚持发展经济,两者出现了较大的矛盾,部分时候都是自然保护区放弃自己坚持的原则,迫于形势压力,只能支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利的情况。
2.3科研宣教力量薄弱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都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无论是管理手段还是管理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来源很不稳定,并且这些自然保护区多是处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生活地位也很低,因此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人员很少,而且这些人员经常会由于面临的工作难度比较大缺乏管理信心,科技人员由于没有充足资金支持也无法进行科研工作。
3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对策
3.1加快自然保护区立法
当前我国虽然对自然保护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由于其法律制定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同时其管理体制也不够顺畅,导致现行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除此之外,我国加入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公约,需要履行部分公约义务,这些公约义务也使得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定需要进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直接将其变成孤岛,不能直接将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的环境完全隔绝。保护区应当要与周边的村镇与居民之间做好相应的协调,共同发展。但是如果采用绝对保护方式,就不利于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现实有着很大的冲突,应当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一定要将这些考虑其中,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保护区周边居民与村镇的发展法律法规。
3.2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人的发展,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当地人们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冲突。有时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开发这些保护区的资源,为保护区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共同实现的,不论是发展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当将公共支付当做主要的支付手段,利用生态补偿促进社区参与进去,进而提高管理质量。
3.3建立科学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
自然保护区具有多目标和多属性的特点,我国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时,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同时要与我国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在该体系中要明确各类保护地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政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类型的保护地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管理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
3.4加大保护区经费投入
要想保护区能够平稳正常的运行,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公益性项目,保护区需要的各种资金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提供的,将保护区的经费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是确保自然保护区经费可持续的最佳途径。为了防止自然保护区缺乏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分别设立一个自然保护区专项基金,对于比较重要的保护区直接给予财力支持。
3.5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监察
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需要对其周边资源的开发进行监控引导,如果发现有人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开矿、影视拍摄等情况一定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与批评,禁止这些行为出现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对于有出现违法的建设项目,有破坏和侵占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查处。如果想要在自然保护区周边进行旅游开发,那么一定要慎重,旅游活动方案一定要经过自然保护区部门的批准才可以。
总结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此,我国建立了很多个自然保护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区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质量上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克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3):249-251.
[2]孙雁冰. 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民营科技, 2015(9):121-121.
论文作者:赵焕生,李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自然保护区论文; 保护区论文; 资金论文; 我国论文; 地方政府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