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探讨论文_蔡俊军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探讨论文_蔡俊军

(国网安溪县供电有限公司 城关供电所 福建省泉州市 362400)

摘要:配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纽带,决定着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传输效能,给人们生活提供重要支撑。如果配电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就容易造成供电不足或者电力浪费等现象,给生产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损害。配电自动化是顺应电力发展的产物,能高质量、精确地给各个部门输送安全电力。配电模式的转变必将引起配电管理方式的更新。因此,本文对配电系统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措施

1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1.1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基本有5个方面,即配电SCADA、故障管理、负荷管理、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和配电网高级应用。同输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样,配电网的SCADA也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只是数据采集的内容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配电SCADA针对变电站以下的配电网络和用户,目的是为DA/DMS提供基础数据。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馈线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隔离、自动恢复。配网故障诊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配网实际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差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不同。诊断方案应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相—相故障、相—相接地故障和三相故障。使用范围为中性点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为了完成DA的功能,配电SCADA除了可以采集正常情况下的馈线状态量,还应对故障期间的馈线状态进行准确的捕捉;除可进行人工远程控制,还应对馈线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以便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和自动恢复。

1.2负荷控制和负荷管理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任务就是确保电网能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负荷管理及控制。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向前发展,传统采取的限电类的负荷控制系统,已经无法在实际中继续施行,如今电力供应已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并需采取服务型的供电策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供电服务,以确保电网能稳定地运行,而传统的对承受的电流进行合理调控的负荷控制系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供电网需改善自身的管理状态,对负荷管理实行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用户的输电要求,传统负荷控制系统需转到负荷管理的层次上,提高负荷管理的效率,并使其能成为配电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正确选择通信方式

首先,有线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话线,这种形式投资成本不高,但是通信的可靠性不高,通信实时性比较弱,但是电话线架设十分方便,适合应用在对通信要求不是很高的配电终端中;另一种是专线方式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很好,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终端设备,缺点是需要架设专用通信线。其次,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两种。普通电台已广泛应用于负荷控制系统中,优点是投资少,缺点是可靠性较低,频点申请无委会控制较严。高速智能数传电台通信速率高,频点可复用,支持X.25协议,有路由选择功能和主动上报功能,适合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缺点是价格较高。最后,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两种。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损耗小;缺点是价格较高。光端机方式适合容量大的站点,成本也较高。光接口板的方式将光电转换器直接置入配电终端内,并可以利用编码复用方式多个配电终端设备公用一对光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外,如果多膜光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距离要求,选用多膜光缆也比单膜光缆通信成本低得多。因此,光纤通信方式在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4开关设备和FTU的配合

配电开关已经从手动的开启和关闭,向可自动开启及断电模式发展,从而弥补传统电路中需依靠手动操作设备的运行及停止的不足。新开关在电路的设置中,存在诸多的差异性,不但能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可对电路中的问题进行自动检测,根据出现问题的严重性和变化性,促使开关进行自动运行或者停止。自动开关不但能节省人工操作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的开关设备主要包括两种:①自动重合器。可对故障电流进行自动识别,并能控制操作的顺序;②和FTU一体化的智能负荷开关:其通过依靠重合器的时序整定这一方式,实现馈线的自动化能,其具备省略通信系统中专业化的使用性优点,但是其要求设施等级需达到较高级别,可承受较大电流的冲击,并且在识别接地的问题时,无法及时寻找到原因将其解决。与FTU一体化智能负荷开关相似,通过FTU具备采集故障的信息的能力,可与通信设备、计算机联合,实现馈线的自动化操作。这样可减小对线路的冲击,在小电流的接地方式中比较实用,但还需与通信系统配合。

2实现配电自动化,加强配电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科学化的配电管理制度

在电力系统的配电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并且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化,管理制度也要逐渐完善。管理制度里明确的规定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里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工作。在管理配电时要全方位、全范围实行管理,管理涉及广,范围涉及到各个站点。

2.2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及通信通道

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是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网状、放射状、树状、环网等形式,其中环网是在配网中最长用的一种方式。另外还应将10KV馈线进行合理的分段,确保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的转移负荷能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同时电力企业应选择合理的通信通道,根据通信规划,以及现有通行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需求,按分层配置,在主干线中可以采用高中速信通道,试点项目可以使用光纤,从而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平稳运行。

2.3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对这项复杂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准备工作是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管理的主要途径,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资金的筹备和全国电网的全面连接。通过运用GPS、GIS等技术实现配电终端的通信连接,保证地区定位的准确性。此外,在确保国家改造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应结合居民的经济能力,降低输配电成本,为居民消费降到最低点,也应确保有足够经验的技术团队来实现全国电网的相互连接,电网实现高覆盖率。

2.4提高自动化设备的适用性

不同区域电网与配电的情况都不相同,电力企业在发展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选择使用广泛的设备的管理,确保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分布。同时,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定期更新与检查相关的配电设备,定期更换全新的配电设备,确保整个电力配电系统内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先进,进而提升电力配电自动化水平。同时,为了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管理、维修人员要制定完善的检测方案,及时检查系统中的设备,为系统的高效发展创造条件。并且电力企业还要不断引进先进的配电设备,提高配电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使电力配电系统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3结语

总之,电力配电自动化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要重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科学、合理地分配电力能源,并且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效能,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合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电系统的利用率,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浅析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J].林森.科技与企业.2015(09)

[2]孙智勇.浅谈配电网运行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8):195-196.

论文作者:蔡俊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探讨论文_蔡俊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