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日渐进步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于水资源、电力的应用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围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防渗情况,还能有效避免施工中的许多问题。充分用好围堰技术有助于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文章将对常见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讨施工中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围堰技术;应用
1围堰概念
围堰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修建围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围堰高度高于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2水利工程围堰技术的应用
2.1钢板桩围堰
钢板桩围堰技术具有挡水能力强、防水性能好、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主要应用于水深超过5.5米的区域,河床的地质结构为碎石性土质、砂土等透水性比较强的地质结构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施工。围堰外形一般有圆形、圆端形、矩形、带三角的矩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结合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钢板桩的具体形状,如采用长方形钢板桩施工模式,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拆分角板桩钢材。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打桩锤、打桩架以及其它打桩设备,钢板桩的质量不得大于打桩锤的质量。围囹的设计需要经过精确的测量,可采用前方交会法测量与河岸距离比较远的围囹。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插打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其它设备,重点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接口位置漏水,需要及时填塞,避免影响后续施工。
2.2木板桩围堰
木板桩围堰适用于木材较方便地区,河床能打下木板桩,水深较大,流速较高, 河床透水,基坑壁有土,不能运用土堰时,适宜采用。木板桩围堰由定位桩、导木、支撑及木板桩等组成。当基坑深度小于 2m 时, 可根据水深、基坑围堰大小、防渗要求等可设单层或双层木板桩(内部填土)。木板桩设接口缝时,厚度小的可设人字缝或高低缝;厚度大于 10cm 的做成凹凸缝。当接缝处漏水厉害时,可在板桩内衬彩条布或在外加做土堰或草袋围堰。木板桩围堰具有施工简单、易于维修、取材简易、造价低等优点,也具有一定的抗冲、抗渗能力。 填筑土料选择黏性土,分层夯实以防漏水。
2.3土围堰
土石围堰由土石填筑而成,多用作上下游横向围堰,它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对基础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按基坑是否允许淹没分:过水围堰、不过水围堰。一般多用于不过水围堰,如用于过水围堰,允许汛期过水,应予以妥善保护,需要做好溢流面,围堰下游基础和两岸接头的防冲保护。土石围堰的防渗结构形式有土质心墙和斜墙、混凝土心墙和斜墙、钢板桩心墙及其他防渗心墙结构。土围堰一般适用于水深<1.5m、流速<0.5m/s、河边浅滩、河床渗水性较小的工程。
3水利工程围堰技术施工的要点
3.1依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利围堰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围堰施工过程当中,其中挡水工程是围堰工程施工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预防外部水体的强大压力作用,实现了整个围堰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整体结构强度需要充分满足整个水利工程结构的要求,因此在水利围堰结构的设施工作当中,需要依照实际的施工地质环境来加以确定,相关工程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施工情况,如果没有超过1.5m的水体深度和0.5m的水流环境状态,可以设定相应的河床结构,如果河床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良渗水问题,可以依照具体的渗水程度高低,需要在未超过1.7m的水底深度和2.0m/s的水流基础之上来进行打桩。
围堰平面布置主要包括排水、道路、材料堆放、模板、建筑主体轮廓等内容。通常情况下,基坑边坡位置与建筑主体轮廓距离控制在20-30m,纵向坡度与建筑主体轮廓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m以下,确定合理的基坑面积,保证排水顺利进行。在围堰整体结构形成后,需要排除施工废水、渗透水、雨水等积水,也需要及时排除天然降水和基础渗水,避免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相关工程单位需要充分做好水利围堰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对整体的施工状况进行有效的勘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图纸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确定,做好整个围堰工程施工规划,从中选择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围堰工程施工方案。通常情况下,围堰观测点相互之间的间距需要有效的控制在40m 左右,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围堰观测点,针对围堰工程的具体开展情况加以充分的了解。
3.2围堰的导流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需要配合进行围堰的导流工作,通常使用的导流方法有分段和全段围堰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即为通过若干分段围堰施工的方式,进行河流的导流施工。分段围堰导流比较适合在河床较宽和较急的情况,主要的优点是,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可以将短区域内的施工中心进行移动,对整体的河流进行分段截断。通常情况下按照大规模水利施工设施的导流要求,分段围堰导流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全段围堰导流,在施工阶段也比较常用。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水流引入到已经设计好的建筑中,方便进行使用、存储和导出。这种方式适用于水流量较大或河床较浅的区域。
3.3黏土填充
总体来讲,围堰技术在水利施工阶段虽然可以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但在实际施工阶段,主体项目之间的结合需要有足够的数据进行依托,而一旦出现计算失误,将会导致围堰结构质量降低,此时采取的补救方法是,利用粘土填充技术,将原有的围堰轴线还原,确保后续的围堰工作可以正常落实。
黏土填充是围堰施工的重点环节,通过合理的施工处理能够提高围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围堰与水利工程主体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广泛收集各类数据信息资源,为保证黏土完全填充,需要对围堰的轴线位置精确测量,降低围堰底部缝隙发生率。选择黏土应当依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利用粘土分层填充的方式,可以控制不同层面的粘土厚度,在填充结构完成以后,还要对粘土的平整度和密实程度进行测量,这也是确保下一道工序可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当全部填充工作完毕以后,需要利用特殊的设备进行碾压和夯实。总结以往的施工数据,确定后续的碾压方法和次数,让粘土填充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围堰技术的使用提供支持。
3.4围堰接头连接处理
接头处理的优势是,能够保证每段围堰的接头位置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渗漏情况影响围堰的整体质量。围堰施工中,需注重围堰接头情况,保障围堰与岸坡连接的紧密性,并观察其安全程度,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一旦接头出现问题,容易发生渗漏及坍塌问题,引起严重的工程事故。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利用土石围堰技术,使接头的表面积及岸边深度增加,防止出现渗漏问题,并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若接头位置具有坚硬的石块,需要将其结合到围堰中,将中间的问题处理,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保障接头连接的严密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民生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围堰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强化对围堰施工技术的探究,明确施工要点,规避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使围堰工程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勇.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围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2):163-164.
[2]翟保亮.浅析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与施工技术要点[J].居业,2019(07):93-94.
论文作者:赵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围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基坑论文; 河床论文; 技术论文; 木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