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给水是保障城市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保障。给水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必须满足城市的功能同时保护城市环境,这就需要依赖于市政给水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在市政给水施工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明确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使给水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得到提升,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给水工程;管理;注意事项
1.市政给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1.1施工前准备
在得到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熟悉和掌握,对于发现的纰漏和错误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整改,保证施工工期。对施工管材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管材供水时发生破损、渗漏现象,造成安全隐患,给水管材要有力学试验报告和质量部门出具的合格证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2开挖、回填沟槽
进行开挖、回填沟槽前,需要对施工现场予以考察,确保实际现场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做好沟槽开挖高程和坐标确定工作。测量放样后开挖沟槽,避免随意操作,预防管体悬空。与此同时,开挖、回填沟槽均要依据规范执行,并且进行施工监管,提高施工质量。
1.3给水管道连接
球墨铸铁管连接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连接技术,主要包括T型接口和K型接口。
其连接程序:
(1)清理管口:连接前,需要将管口部位的杂物予以清理,避免对管道造成负面影响。
(2)清理胶圈:将胶圈完成“8”字形或“梅花形”,并置入承口槽内,用橡皮锤砸实,确保胶圈不扭不翘。
(3)涂刷润滑剂:在胶圈内表面和插口外表面中均匀涂刷润滑剂。
(4)下管:根据设计标准将管子沉到槽底,方法主要包括机械下管法和人工下管法。
(5)安装机械设备:在安装机械设备过程中,应避免发生再次污染。
(6)顶推管子:①将插口置入胶圈上,连接好倒链和钢丝绳,并拉紧,确保插口和承口之间保存有2mm左右间隙。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控制动管、定管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避免顶出胶圈,对安装速度和质量造成影响。③要做好胶圈的防护保养工作,避免胶圈本身对管道造成影响。
(7)K型接口安装前胶圈斜度一端应朝向承口,螺栓按对角线拧紧。
2.市政工程给水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施工技术相对不高,先进施工设备更新慢
我国给水工程施工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阶段对于市政给水工程施工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要有机械化的手段才能推动工程施工发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形成公平竞争之后,国家不再给予企业经济和技术设备上的支持,而一些企业自己又缺乏资金,没有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机械设备老化严重,先进设备更新慢,在施工设备的维护管理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无法满足实际建设施工的要求。
2.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给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但是想要发挥施工技术最大的优势依然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施工建设队伍。目前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方面,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技术创新改造并不十分了解和认可,对于新的施工技术接受程度不高,专业性不强,导致无法满足现代施工技术要求。
3.市政给水施工注意事项
3.1做好施工前期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市政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需要对城市的供水现状心知肚明,根据城市的水资源环境情况、供水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等编制可行性报告,做好现场勘察,保证设计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施工前,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并对用于给水项目原材料进行审查。
3.2健全市政管理体系,走规范化管理道路。严格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客观公正的进行管理工作。要针对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资质及施工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发现违规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避免任何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发生,要制定定期抽查制度,通过定期的抽查确保给水施工质量与进度,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保证城市供水。
3.3机械设备管理。施工机械是重要的施工角色,在市政给水工程中,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比例较大,为此,需要强化机械设备管理,防止因机械设备导致的事故发生。
3.3.1构建良好的设备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定设备故障的责任人。
3.3.2设备使用人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后,方可准予使用机械设备。对于操作人员的不接受指挥、规章操作等现象进行惩处,规范设备使用人员的综合素质。
3.3.3强化现场用电管理,避免电缆线破坏和随意搭接,并派专人进行看管。对各级配电箱日常管理要落实好规范工作,防患于未然。
3.4环境管理
市政给水工程环境复杂,通常为线性分布,地线管道密集交错,为此,务必强化环境场地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并且重视物料排设、文明施工要求,确保设置合理;对于围护围挡措施及土方车进行管理,避免扰民;在空地或沿管线处堆放管材,通过设置木楔、标高,避免管材滚落,并在周围设立警示标志;临近市政道路的管线,不得影响市政道路的正常通行和居民生活,做好安全警示工作,尽可能的进行封闭施工;对于施工中存在的“五头五底”予以及时清除,并设置收尾坑洞防护。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反光灯、夜间警示灯、围护警示标志、现场五牌等措施。
3.5人员管理
3.5.1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换岗、新进场的施工人员予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只有培训合格后方可准予入场。其次,施工单位还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工作,让员工从心里认可“安全第一”,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技术,做好施工的“三不伤害”。对于市政给水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关部门核发的证件,务必持证上岗。
3.5.2施工人员需要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要及时停止施工,并且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排查完毕后方可准予施工。
3.6施工组织管理
3.6.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是确保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的前提,更是安全施工的有力保障。进行审核、制定施工组织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尤其是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安全措施,更要慎之又慎。
3.6.2对于不同的施工项目,例如现场临时用电、工作沉井、起重吊装工程等,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施工方案,并且在实际施工中落实好。
3.6.3施工前,设计单位需要提交设计图纸,并且做好交底工作,施工人员若发现设计中存在纰漏,可以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修正错误。
3.6.4施工单位需要针对组织设计予以逐级交底,在施工开始前,项目经理需要组织各班组组长安全技术施工交底,相关安全员负责检查和监督;安全员、施工员组织班组安全技术施工交底,遵守设计中安全措施规范,确保施工安全。具体的交底内容包括: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各专业分包单位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认签手续不漏签、代签;施工现场安全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结语:
强化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势在必行,在施工过程中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确保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建设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推进,使给水工程建设满足预期标准,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虎.市政给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3):49.
[2]蒋松,刘峰君.城市给水管道的检漏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233.
论文作者:张龙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市政论文; 胶圈论文; 沟槽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城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