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建筑资金投入量大,操作环节多,群体法律法规意识弱,使得我国建筑招投标存在着严重的围标、串标、“转包”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招标者和投标者的利益。文章就以上叙述的问题分析了建筑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建筑招投标过程中管理的进步,使建筑业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得到稳定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招投标;管理;问题;分析
1导言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地发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工程招投标成了目前工程交易普遍采用的方式,也使得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均衡发展。
2工程招标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是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招标的重要性,觉得招标工作耗时、耗力、耗钱,工作繁琐,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是采取应付的态度,甚至利用行政手段来进行干预。二是受到高额的利益驱使,且难以查处。一些投标单位为了承揽项目,往往采取许多的非法手段,即使有相关的法律做保障,但是投标单位多与招标人内部有沟通,所以违法行为很隐蔽,难以查处。三是有法律漏洞,细节上钻空子。目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不够详细,其中很多细节有疏忽,有许多漏洞给不法招标、投标人以可趁之机,以达到自己的中标目的。四是存在保护主义,有排异思想。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但是某些地区存在对自己当地企业的保护主义,所以对外来的企业设置门槛,为本地区的投标企业减少潜在竞争对手。
3建筑招投标管理中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3.1招投标方违规操作
一是招标方陪标问题。陪标,即是指某项目在招投标程序前,某些部门滥用职权,将项目内定给某投标方,而其他来参加投标的投标方只是在走过场,这样的陪标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然而实质上招标方是已内定好的,因此,这严重违反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损害了投标方的利益。目前很多建筑业在招标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这一问题,也是常见的管理问题之一。二是投标方围标、“转包”问题。围标,是指在建筑招投标过程中,几个投标人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或者获取中标价格,从而从中获取利益。围标问题实质也是事先安排好后几个投标人共同演出的投标大戏。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法律秩序,体现不出招投标提倡的公平原则。“转包”行为是指将中标方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这种“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
3.2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的受招标人委托代为组织招标活动并提供相关服务社会中介组织。但是,部分招标代理机构的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工学人员的基本素养不高,对工作的责任心不足等。比如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预算控制价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编制,而且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粗心马虎导致编制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同时,还存在招标代理机构内部管理混乱,这是由于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忽视了工作人员的素养,被招聘进去的人员由于不具备素养加上未经过岗前培训所导致的。以上这些都是属于机构内部的违规操作,导致管理层面出现的具体管理问题。
4建筑招投标管理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4.1经济原因
目前,由于建筑工程少而施工单位多的不对等关系,使得生产量大于需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建筑商家为了追求更多利益,一些承包商不惜违反法律法规,进行围标串标行为。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利用拉拢来的单位关系,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所引发的,实质也是一种逐利现象。
4.2政府原因
由于政府的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欠缺,使得建筑招投标不能规范化的运转起来,导致建筑招投标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遇到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因为怕麻烦怕影响关系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使得执法没有做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必究的相关规定,置法律于不顾,对各种违法管理现象视而不见。在监管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仅仅只是停留在惩罚层面上的监管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监管制约作用,因此,导致整个建筑业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如果长期以往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到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解决措施
5.1规范招投标过程
一是规范招标前的预审。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方要严格预审投标方履行合同的能力,详细具体的调查投标方的综合业务能力。具体审查投标方的业绩、信誉等方面。凡是符合预审文件要求的投标方均可参加招投标活动,以确保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围标串标的行为。二是规范招标中的秩序。在开标的过程中,明确宣布评标的方法和原则,同时,公开唱标,如遇投标结果不合理时,有必要给予证据性的证明解释。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必须保持会场上的秩序性及保密性。三是规范招标后的行为。在建筑招投标过程后,投标方已确定下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投标方必须要严格追踪进度及情况。即时地了解投标方的行动。从而以避免工程出现“转包”。
5.2加大政府的执法监管能力
一是加强执法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合同的投标方要严厉查处,对监管单位、建筑企业违规情节严重的直接负责人给予处分,起到警示的效果,避免更多的负责人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纵容。二是加强监管力度。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做到定期联合纪检,加大监管部门对投标方的审查力度。在监管过程中,要加强奖惩制度,即做到奖罚分明,给予信誉高、质量好的投标方一定的加分奖励,以鼓励更多的投标方做的更好,而对于不积极按照合同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的投标方给予降分处罚,起到警示效果,避免更多不合标准的现象出现。以此来确保建筑招投标业市场的处于一个干净的环境中,进而保障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6结论
文章分析建筑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相关经济和政府原因,并就是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分别从规范招投标的过程和加大政府的执法监管力度两方面着手,以此来解决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围标串标、陪标及“转包”等问题。投标方和招标方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来进行过程建设工作,不能只图私已,而忽视大义。同时,政府方也要积极投入到招投标过程建设过程的审查监管力度。大家共同来创造一个健康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招投标市场。希望能够给建筑行业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让建筑招标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建筑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148.
[2]董宇,许晓棠.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7(04):234+237.
[3]易文.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6):137-138.
[4]刘春莲.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与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5(24):49.
[5]张庆.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2(26):64-65.
[6]陈洁.建筑项目管理中招投标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1(27):130.
论文作者:左后乐,张馨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招投标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业论文; 利益论文; 过程论文; 一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