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纤维束成像对良恶性肿瘤鉴别价值论文_王涛,施辉友,王楠竹,徐聆峰

王涛 施辉友 王楠竹 徐聆峰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按良恶性分成两组,恶性肿瘤组17例,良性肿瘤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学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病灶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序列信号强度及DTI序列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两组患者病灶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两组患者病灶DT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14.74,P<0.05),统计学有意义。良性肿瘤以低信号、等信号为主,恶性肿瘤以高低混杂信号多见。良性肿瘤组患者的ADC值明显大于恶性肿瘤组(t=3.54,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检查时强度无明显差异,缺乏特异性,但DTI检查时恶性肿瘤高低混杂信号增多,ADC值小于良性肿瘤诊断界限,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21-02

大脑实质性占位多见,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及时明确大脑实性肿瘤的良恶性,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1]。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磁共振成像(MRI)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观察肿瘤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现笔者通过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鉴别颅内肿瘤的良恶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按良恶性分成两组,恶性肿瘤组17例,良性肿瘤组23例。恶性肿瘤组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18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7)岁;良性肿瘤组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9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3.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通过SIEMENS?3.0T?SOMATOM?definition扫描仪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横轴位T1WI、T2WI扫描和T1WI横轴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的增强扫描。通过SEEPI序列进行DTI扫描,其参考数据为:TR:8000,TE:107.9,FOV:24×24,NEX:2,层厚:4mm,层间距:0mm,扫描矩阵:128×130,扫描时间:431s,b值:1000s/mm2,扫描方向共有25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灶T1WI、T2WI及DTI序列上信号强度,同时将扫描的DTI原始幅度图传输到ADW 4.5工作站经Functool软件处理,得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ADC值≥1.23×10-3mm2/s是诊断良性肿瘤的界限。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灶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的对比

两组患者病灶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2.19,P>0.05;χ2=2.93,P>0.05),统计学没有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灶DTI序列上信号强度的对比

两组患者病灶DT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14.74,P<0.05),统计学有意义。良性肿瘤以低信号、等信号为主,恶性肿瘤以高低混杂信号多见。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对比

良性肿瘤组患者的ADC值为(1.81±0.43)×10-3mm2/s,恶性肿瘤组患者的ADC值为(1.02±0.13)×10-3mm2/s,良性肿瘤组患者的ADC值明显大于恶性肿瘤组(t=3.54,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颅内肿瘤包括良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脑膜瘤、垂体腺瘤、胚胎残余性肿瘤及血管肿瘤等 [2-3]。大脑恶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脑内胶质细胞瘤、转移瘤、侵入瘤等。大多数颅内肿瘤通过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就能够得到鉴别诊断,但是一些缺乏典型病症的肿瘤患者的诊断较困难,使肿瘤的治疗存在限制性。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可以三维揭示肿瘤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应用其信号强度及ADC值表示被检组织水分子的扩散情况[4]。ADC值是定量分析TDI序列水分子扩散能力的参数,组织的液体成分较多导致水分子运动较快,ADC值偏高,反之偏低。恶性肿瘤的细胞结构较为致密,含水量相对较少,水分子扩散较慢,ADC值较低,小于良性肿瘤。本文研究发现,良恶性肿瘤患者常规MRI检查病灶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均不存在明显差异,MRI检查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意义不大。两组患者病灶DT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良性肿瘤以低信号、等信号为主,恶性肿瘤以高低混杂信号多见,能有效地区别肿瘤的良恶性。且DTI检查时,恶性肿瘤的ADC值小于良性肿瘤,低于其界限,可以有助于确诊恶性肿瘤。综上所述,DTI检查时恶性肿瘤高低混杂信号增多,ADC值小于良性肿瘤诊断界限,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春水,李坤成,秦文等.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413-417.

[2] 刘影,李传福,张凯,等.3.O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发射学杂志,2007,26(3):213-215.

[3] 张卫东,李家尧,梁碧玲.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的评价 [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1):1-4.

[4] 王叶,吴南洲,王佳等.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得价值 [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3):214-217.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省医联合基金,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LS字【2012】023号 名称;3.0T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作者:王涛,施辉友,王楠竹,徐聆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DTI纤维束成像对良恶性肿瘤鉴别价值论文_王涛,施辉友,王楠竹,徐聆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