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在开展有关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时,涉及的技术十分广泛,其中基础施工对整体建筑施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必须着重关注。只要保证基础的施工工艺,能够科学与正确的应用,尽可能的避免工作人员的操作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状况,才能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进而为后续的建筑施工作业稳步推进打下基础。本文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分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居于支柱性位置的行业,其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关系着相关建筑是否能为人民大众提供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工作或生活环境。而当前,土地资源的紧张,总体人口数量庞大的压力,要求建筑不断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对建筑的基础荷载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实践交流,总结技术经验用以指导实地工程建设,尽可能地达成最优化的建设效果,满足城市现代化的建筑使用需求。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基础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会对总体上建筑物的建设与完成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土地资源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筑建设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增加楼层,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建筑的基础部分能够负荷更大的压力。并且,根据建筑基础的施工特点,在相关的施工作业进行时,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尤其是附近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建设人员,提升全局意识,综合考虑影响相关开挖支护效果的相关因素,从而寻找出并使用有效措施,使土层结构的稳定,尽可能地获得保障。因此在建设之前,要综合考虑到施工会受到的地质条件限制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关的勘察工作,分析工程项目位置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施工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建设单位、工作人员等对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认识,认识到该部分施工对整体建筑效果的质量影响,尽可能地规范相关的施工操作,减少建筑工人的工作违规现象。同时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适合的技术工艺来进行项目落实,最大程度化保证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1]。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基坑基槽开挖技术
该技术的使用,需要重视临时遮挡的工作,保证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基坑基槽的开挖时,对于挖掘产生的泥土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由于泥土过度堆积,而导致支护结构的不稳定。同时开挖时还要注意进行及时排水,一般采用设置水井、开挖明沟的方式,对现场的水流进行引导,避免其对基础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在开发的全程要做好安全监测工作,及时排除隐患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支护技术
支护技术是保障基础施工前期地基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技术。在进行支护工作时,可以使用到的方法十分的多样,比如适用于砂土层基坑的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为了达成基坑边坡稳定性而使用的土钉墙支护技术;适用于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复杂位置的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等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实际建设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技术进行支护。
3.填土压实技术
填土压实技术关系着建筑基础的承压能力。一般来说,进行填土操作时要结合周围地质土壤情况,选用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土壤。要尽量避免选用粉状砂质黏土、液化型泥炭,以及有机物过于丰富的土壤。在进行压实操作时,必须分层进行,注意根据透水性进行土层的布置,还要注意避免由于土壤混合不匀而造成的水囊情况发生。
4.混凝土浇注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进行建筑基础施工时,经常使用到的技术。首先必须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混凝土材料配比。确定好比例后进行搅拌操作,注意搅拌过程中要对外加剂掺合料的添加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加入,进行搅拌的时间控制。并且要尽可能地保证拌和后的混凝土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以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出现凝固或离析状况。对于出现离析状况的混凝土可以再次进行搅拌后使用,而初凝的混凝土则不能再投入使用,以避免地基质量受到影响[3]。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总结
1.做好前期准备
基础建设是现代建筑施工的重要奠基性工作,因此为了保证其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就必须在施工的前期进行充分的准备。比如对施工区域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对有关的水文条件进行数据分析,还要结合周围的建筑建设状况,进行基础施工方案的综合设计。方案中需要涉及到基础工程的框架构造、施工材料的管理与保存、现场需要进行的技术性操作以及使用的设备类型等等[4]。同时还要对实际作业中可能会遇见的相关问题进行预设,尽可能充分地做好相应的应急与补救方案设计,避免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质量状况能够对基础工程的建设。经常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基础施工中的不同。项目内容选择,适合种类以及规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在技术人员制定出的相关设计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配比,以满足不同地基位置,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建筑实际基础需要。比如,进行普通居民住宅的基础建设施工时,制作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要选择硅酸盐水泥;所使用到的砂需要用到质量较好的河砂,不能有过多的颗粒、针片状砂存在。并且需要注意对有关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比如在材料进场前再次检验,进行抗压测试来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核算等,尽可能地避免相关因素对混凝土的质量效果造成不利影响[5]。
3.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进行之后,对于周围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着一定的要求,只有达成相关条件,才能最大化的促进其凝结硬化的效果,达到预计强度,满足地基承压需求。因此,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其进行细致养护。一般来说,养护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自然养护,该方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传统的洒水方法,通过洒水保持周围环境湿度,以促进水泥水化,达成良好的混凝土硬化效果。这一方法需要注意周围的气温变化情况,要求根据气温差异适当增加或减少洒水的频率。第二种是蒸汽养护,主要是使用相关的锅炉设备制造热蒸汽,从而对混凝土进行衬砌养护。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冬季进行的建筑技术建设,或者寒冷地区的建筑施工,用热蒸汽来达成混凝土凝实结硬所需的温度与湿度条件[6]。
结语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工程之一的建筑工程,其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中,是能够对整体建筑施工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需要我们必须着重关注。只有尽可能的保证基础的施工工艺应用的科学与正确,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操作,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状况,进而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实现为后续的建筑施工作业稳步推进进行助力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本文分析和探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付清茂.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7):160+162.
[2]蒋远生.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06):136-137.
[3]杨瑛.基于目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8):111-112.
[4]周佳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8,4(05):105-106.
[5]崔金涛,李艳丽,王凤娟.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182.
[6]郑晓涛.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37.
论文作者:李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基础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