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提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调节地区产业机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现的原因、概念及意义,分析了该项目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监管;经济发展
我国施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目的是进行扶贫建设,拉动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发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发展。本文指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起源、概念与意义
1、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起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改变。但是,在有些地区,由于生存条件、区位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等原因,所具有的地区因素较差,严重阻碍了该地商业化的开发与发展,进而导致其与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处于贫穷与落后的状态,阻碍了我国“全面小康”伟大目标的实现。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国内颁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2、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概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我国为实现“全面小康”伟大目标,于“十五”时期组织实施的惠民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既是将生活在生存资源匮乏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1]。
3、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将“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地区的居民搬迁至政法划拨的安置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安置区可以将人民进行统一的管理,促进安置区的经济发展,从政策上促使我国人民进行人口流动,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1、施工规划及施工手续办理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阶段,因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施行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一些建设单位,并没有按照政府的要求办理规划、施工许可手续,存在无证施工等现象。有相当一部分的建设单位对于规划、施工许可手续不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甚至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也不进行手续的补办,严重影响了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缺乏健全的质量安全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我国具体的施行时间较短,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政府对其的监管也存在漏洞与缺陷。这就导致了某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质量安全体系,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到岗履职,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整个施工项目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威胁了施工单位职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项目施工存在问题
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一些施工单位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将质量安全抛到一边,并不按具体的施工图纸进行项目施工,将政府的施工要求视为无物。这就导致了所建造的建筑在抗震防灾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甚至于存在减少抗震构造柱、圈梁、砌空斗墙、降低基础承台厚度等偷工减料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2]。
4、安全施工意识不够
因为施工单位的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全意识的不重视,导致了建筑工程存在问题。在进行施工现场勘查时发现,一些施工工地存在悬挑构件配筋错误、预制板搁置墙体长度过短、混凝土砂浆不按规定养护、斜坡瓦屋面檩条(板)铺设不合理、屋面油毡破损等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印象了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缺乏全面的质量安全监理
由于一些监理单位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要性不了解,导致了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监理人员长期不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不制止、不汇报,助长了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进行偷工减料建设的嚣张气焰,致使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措施
1、规范建设单位手续检查
建设单位的规划、施工手续在表面上可能并不重要,很多建设单位只认为它是一张纸,对其并不重视。但是,在实际上,规划、施工手续代表着国家对于易地扶贫政策的重视,代表着政府对于建设单位施工资格的认可。建设单位忽视对于规划、施工手续的办理,就意味着其所立项建造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并不受政府的承认与保护。可以说,建设单位对规划、施工手续的不重视,是一种对企业自身品牌形象不重视的行为,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重视的行为。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施工手续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于未办理或办理不完全规划、施工手续建设单位的惩治力度,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安全检查,组织专业的机构对施工单位的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并加大惩治力度,迫使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建立完善的建筑质量安全体系,使建筑的质量得到应有的保障,降低建筑安全风险。并且,施工企业也应该对建筑工人的专业技术进行培养,以提高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为建筑质量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3、做好项目施工监管工作
为提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项目的各级主体应当对建筑的相关施工加以重视,保障施工项目的安全,提高项目质量,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所以,建设单位应当严格履行基本安全程序,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日差监管,以保障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以严格的建设单位内部检查保障建筑项目的总体安全质量,做到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4、强化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要加强工人对于建筑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政府的施工要求对建筑质量进行控制。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于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严格对已完成的建筑单位进行质量监管,杜绝偷工减料行为的发生,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于工人专业素养的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素养,树立“施工质量安全为先”的施工安全意识,提高建筑的质量;最后,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奖惩制度,强化对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管,对工人的安全意识进行引导刺激,从根本上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建筑质量,降低安全风险[3]。
5、强化工程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理
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并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情况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督促和上报,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当建筑的质量不符合国家要求时,监理人员不能予以签字通过,应按照要求对建设单位进行书面督促,要求整改。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建筑项目,要勒令停工,限期整改,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做好易地扶贫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理,保障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
结束语
伴随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施行,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本文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进行表述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能够顺利施行,帮助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伟大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龙.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模式探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6):75-76.
[2]吴少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及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5,(44):139-140.
[3]张常庆.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的理解和思考[J].建筑施工,2013,35(6):565-566.
论文作者:吴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建筑论文; 政策论文; 安全监管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