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 目的:探究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TBL(以团队为本)与PBL(以问题为本)混合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一年级农村医学专业的13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名。给予对照组学生单一的PBL的教学模式,给予实验组学生TBL+PBL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而比较两组学生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当中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同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教学中的课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欲望,各小组之间畅所欲言,讨论期间气氛较好,并且在发言时能够有的放矢;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当中使用TBL与PBL的混合模式,可以明显加强学生的课堂效果,并且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今后实践做铺垫。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64-02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课程,由于该课程名词繁多且内容较为枯燥,所以就导致诸多学生在学习了铺天盖地的理论专业课程之后,在真正的实验教学当中对于资源标本出现又从下手的现象,外加还存在学生对于固定液和尸体的反感与畏惧情绪,很容易出现望而生畏的学习态度[1]。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使用现有的解剖学知识以及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PBL(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式由哈佛医学院提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课程中相关知识的运用、理解和记忆[2],以及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所提出的TBL(以团队为本)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并且更好的促进团队协作[3]。当前,这两种教学模式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当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混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校一年级农村医学专业的13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名。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为17~19岁,平均年龄为(18.2±1.5)岁;实验组男29例,女36例,年龄为16~20岁,平均年龄为(18.6±1.2)岁。比较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利用两节实验课的时间,进行本次教学研究,给予对照组学生单一的PBL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老师在课下依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单元并为学生布置问题;(2)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校园网、图书馆以及教科书进行查阅;(3)课堂上给予学生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4)总结课程内容,对于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给予实验组学生TBL+PBL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步骤为:(1)组建小组,在65名学生当中,每8~9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分别选派负责人一名;(2)课前准备:老师的授课内容要依据教学大纲,在课前老师要依据实验内容准备10个病例和问题,告知学生教学的要求和目的,让其在课下通过校园网、图书馆或者在教科书内进行资料查阅[4],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病例和问题,进行课下讨论;(3)在课堂上,每组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待老师点评之后,再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进而补充;(4)课上的小组互访: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5)总结:老师对于本节课程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学生的课程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评价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章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交流讨论效果是否对于学习有帮助,老师是否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以卡方χ2来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教学中的课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欲望,各小组之间畅所欲言,讨论期间气氛较好,并且在发言时能够有的放矢;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单一的PBL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很难提高学习兴趣。为此本文使用TBL加PBL的混合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为:(1)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掌握细节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整体知识的把握;(2)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实际,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3)小组交流使得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5];(4)小组讨论加大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资源;(5)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老师能发现教学当中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教学中的课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欲望,各小组之间畅所欲言,讨论期间气氛较好,并且在发言时能够有的放矢;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当中使用TBL与PBL的混合模式,可以明显加强学生的课堂效果,并且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今后实践做铺垫,值得在教学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箐,王巧真,刘永新等.PBL和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4):378-381.
[2]顾传龙,张晓明.基于医学教育改革环境下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51-52.
[3]任铭新,崔卫刚,邓晓慧等.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TBL教学法的具体设计及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2,35(6):839-840.
[4]张朗,任银祥,宋焱峰等.TBL和PBL教学模式对局部解剖学实践操作的促进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9-10.
[5]蔡世昌,伍修宇,于鹏辉等.大专护理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TBL等多种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7):105-107.
[6]张应花,贾云杰,崔卫刚等.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676-3678.
论文作者:全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学生论文; 实验组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解剖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组论文; 人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