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_经济一体化论文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_经济一体化论文

从地区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走向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后半期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增加。1948—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过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在1990年之后出现的〔1〕。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范围扩大。欧盟、 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都增加了新成员。三是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了传统框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AESM)都主张实行开放的地区经济合作,打破了封闭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传统。上述三大趋势产生了两个问题:从第一个趋势看,如此众多的地区经济组织的出现,似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相悖。从后两个趋势看,成员增加和打破传统可能意味着,地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本文试做一分析。

一、关于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是,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悖。

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可称为霸权论或对抗论。典型的观点如,当年西欧成立欧洲共同体,是为了增强集体力量,以对抗美国。美国搞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对抗西欧,以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欧盟与东亚举行亚欧会议能够孤立美国,从而增强东亚对抗美国霸权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可称作排他论。典型的看法如,地区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优惠不会给予非成员,因此对非成员具有排他性。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的理论是贸易创造论,即地区经济组织对成员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则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观点没有道理。根据历史事实,应承认它们有正确的一面。但是,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是否应该重新认识这些看法?

二、关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

经济全球化进展迅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国际商品贸易增长率超过世界产出,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率超过商品贸易,国际生产转移(包含国际技术转移)增长率超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率超过国际生产转移,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交易额增长率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家公认,国际商品流动,更是生产要素流动,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它既体现于跨地区的经济融合,也表现为地区内的经济融合。笼统地看这些增长数字,难以看清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那么,我们不妨对世界经济的一些结构性现象做一下观察。在这里提出两个现象:一个是3“I”现象,另一个是3“A”现象。

所谓3“I”现象,是指近20年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产业内部贸易、企业内部贸易和地区内部贸易迅速增长。 在英文中, 这3 个词组为INTRAINDUSTRY TRADE、INTRAFIRM TRADE、INTRAREGION TRADE,它们的头一个字母都是I,因此称作3“I”。产业内部贸易是指, 同一产品不同品种及型号之间的交换,同一产品不同零部件之间的交换。据统计,它已经占国际贸易的60%多。企业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产品和零部件的交换。它已经占国际贸易的50%多。显然,它们是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种结合具有地区化倾向,因此地区内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增长迅速,地区内贸易已经占国际贸易的50%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3“I”现象。例如,在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部贸易的比重从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40%左右〔2〕。

所谓3“A”现象,是指亚洲(这里指东盟7国加上中国、日本、 韩国)经济奇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欧会议。在英文中,这3 个词组都以亚洲(ASIA)打头,而亚洲的头一个字母是A,因此称作3“A ”现象。

亚洲经济奇迹,必将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提高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这里只指出两个事实:1996年,WTO 将在新加坡举行部长级会议;199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香港地区举行年会。亚洲奇迹的出现,首先在于它们的经济体制的和谐性和经济发展的外向性。与西方的契约型市场经济相比,它们更重视运用协商的方式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友善的。政府的经济决策汲取企业家、学者和劳动者的意见,政策实施依靠各方合作。在生产经营中,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比较协调。经济高速增长是由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的。因此,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多年来,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发展管理研究所分别排出的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榜上,它们一直位居前列。例如,1996年的排名中,前20个国家(地区),东亚占了7个。中国的名次也大大提前。一方面, 这些国家(地区)的制成品出口从来料加工和零部件组装开始,与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紧密结合,因而产业内部贸易和企业内部贸易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它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出口市场多样化和引进外资多样化战略,对外经济关系不局限在本地区,而是谋求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例如,它们与北美的贸易额大大超过本地区的内部贸易额。在世界三大经济区(西欧、北美和东亚)当中,经济外向程度较高,而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指数(最大为1), 西欧为0.53,北美为0.56,东亚为0.35〔3〕。因此, 亚洲更倾向于经济全球化。

在APEC的运作方式上,美国主张机制化,用法律或契约约束亚太经济合作。东亚反对搞机制化,主张非约束性的单边自愿原则。在大阪会议上,东亚的主张被采纳。在活动内容上,一是不搞自由贸易协定,以最惠国待遇为基石,带头执行WTO的多边原则,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二是加强成员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加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在活动方式上,APEC不采取成员之间的对等谈判方式,不搞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协定。APEC没有正式的执行机构,只进行4 个级别的协调工作:一是民间研究活动,二是高级官员磋商,三是外交和经济部长协商,四是各成员政治领导人的承诺。显然,APEC不同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于它的非正式性和开放性。

AESM不只是一次会议,而是亚洲与欧洲两大地区发展经济关系的一种方式,并将连续举行下去。第二次亚欧会议将于1998年在英国举行,第三次将于2000年在韩国举行。为落实曼谷会议的共识,拟采取一系列后续行动。例如,由泰国主持,成立投资问题工作小组,起草亚欧投资促进方案,并考虑制订鼓励相互投资的具体措施。由马来西亚主持,研究横跨亚欧大陆铁路网的可行性。在泰国建立亚欧环保技术中心。由新加坡出资,成立亚欧基金会,促进各国思想库之间的交流。考虑亚欧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AESM比APEC更具跨地区性质,更不正式。APEC会议还有个议程,而AESM不设正式议程。而且,改变了以往国际高层会议的开会方式。会前,高官和外交部长进行磋商,但未制定会议的议题,首脑们对话的成果,逐步向下推行。也没有正式的会议文件,会议结果只以主席声明的形式公布于世。这种特殊方式有三个好处:一是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把对话集中于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容易在各方利益一致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二是首脑们面对面自由对话,使他们更深入实际问题。三是省去了繁琐的礼宾仪式,创造一种轻松的对话气氛。由于对话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模式突出了主权国家的最高领导在国际合作中的直接作用,有利于高层次国际合作的发展。可以说,亚欧会议创造了一种国际合作的新模式。这次会议把发展亚欧经济关系作为亚欧具有活力的伙伴关系的基础。

三、关于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I”现象说明,地区经济一体化还将进一步发展。在传统上,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分为三类:关税同盟(如实行自由贸易协定之前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经济及货币联盟(如欧洲联盟)。现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往往用关税同盟的方式。比较普遍的方式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即将成立。南亚、中东等一些地区性经济组织也在探索签定自由贸易协定。欧盟正在走向经济货币联盟。因此,不能排除这些传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妨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倾向,由此会造成地区内成员与非成员的贸易转移,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3“A”现象说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地区经济一体化出现了突破传统的新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

亚洲经济奇迹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也表明了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途径。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它们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实行了经济开放政策,自觉自愿地实施国际多边贸易自由化原则。它们积极推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克服了来自发达国家的障碍。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出现应归功于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和配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部贸易和企业内部贸易也在迅速发展,贸易和投资将推动经济全球化。这种以市场为动力的经济一体化,不一定使地区经济一体化采用契约型机制。

APEC和AESM的特点表明,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 从经济一体化的地理范围看, 出现了跨地区趋势。APEC和AESM都具有跨地区的特点。前者横跨亚洲、美洲和南太平洋3 个地区,后者横跨东亚和西欧两大地区。对东亚与北美的跨地区贸易比重已经大于东亚地区内部贸易。东亚还将大力促进与欧盟的跨地区贸易,跨地区贸易超过地区内部贸易的趋势终将成为现实。在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中,北美与西欧早有正式联系,这就是西方7国首脑会议。 东亚与北美的经济关系有APEC。西欧与东亚则一直没有地区间经济合作的联系形式,AESM填补了这个空白。APEC和AESM的发展,将促成以东亚为中心的三大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网络的建立。根据这一轨迹,次地区经济一体化将发展到地区经济一体化,然后发展到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最终将彻底实现经济全球化。

从经济一体化的方向看, 出现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趋势。 APEC在1989年成立时就明确规定,各成员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不应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非成员构成歧视。AESM也信奉开放性原则。 APEC 和AESM有示范作用,说明切实采用WTO的多边自由化原则,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排他性会消失,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将排除。

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容看,出现了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转向多方面的经济合作的趋势。首先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然后重点转向投资自由化。AESM先谈促进相互直接投资,突出了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例如,在AESM,欧盟认识到自己对东亚投资不足,承诺将尽快采取措施,增加对东亚的投资,并鼓励东亚对欧盟投资。APEC和AESM都把经济技术合作放在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地区经济一体化或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对发展新型的南北经济关系指明了方向。APEC大阪会议制定的行动纲领,确立了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援助的概念。在第一次AESM会议上,欧盟认识到向东亚国家转让技术的重要性,承诺把技术转让的重点放在农业、信息和通讯、能源、运输等部门,并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作为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

从经济一体化的方式看,从契约型向协商型转变。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不能离开法律和协定的制约。在地区经济集团化进程中,欧盟以法律约束成员之间的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以协定形式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经济关系机制的法律化,符合西方经济体制的特点:处理经济关系以契约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东亚国家不是不讲契约和法律,但它们处理经济关系更偏爱非正式的协商方式。APEC突出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传统方式,它既不是关税同盟,也不是自由贸易区,更不是经济和货币联盟,而是新型的经济一体化协调方式。对它的表述是,在一个自愿参加的组织中,各成员不服从于一个超国家的地区体制的规章或强制性力量的制约。因而,开展具体的经济合作,应坚持一是各成员的主动性,二是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具体方法是:第一,每个成员将根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协调一致方式制定的共同原则,自愿宣布各自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消除国际经济交往障碍的纲领和计划。第二,每个成员将根据本国(地区)的法律程序具体执行这些纲领和计划。第三,各成员的单边努力将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协商进行协调,实际执行将受到共同的监督和评价。而且,共同的监督和评价是鼓励,而不是限制单边努力的手段〔4〕。AESM 体现了大国与小国在国际事务中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首脑会议之前,亚欧双方就在有关分歧问题上达成一致,欧盟同意免谈敏感问题,认同了求同存异的国际合作原则。亚欧会议避免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论,使会议能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APEC跨越太平洋,AESM横跨两大洲,表明用非正式协商处理参与者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将超越地区界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

从经济一体化的体制看,出现了多种体制向单一体制转变的可能性。大多数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仍实行机制化,并各成体系。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体系更具封闭性。因而,世界贸易形成了多种体制并存的局面。其他地区若能效仿APEC和AESM,以协商方式履行WTO原则, 世界贸易自由化就会统一在WTO一种体制内。但是, 要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必须改革WTO体制。二战后的世界贸易自由化,GATT 功不可没,WTO也将继续推动这一进程。不过,它们都具有霸权主导性质, 在某种程度上实行强制性的贸易自由化。在WTO的未来议程中, 美国和欧盟行使霸权,强行提出了一系列歧视发展中国家的所谓贸易投资自由化方案,例如,要把所谓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列在贸易自由化的措施之中,要求受资国取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一切限制。在中国成为WTO 成员的问题上,它们实行了不平等的强制手段。美国和欧盟的做法是妨碍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障碍。改革WTO, 要从以对等谈判为主转变为平等协商为主,要从霸权主导型转变为平等协商型,要从强制性的贸易自由化转变为自觉性的贸易自由化。那么,经过改革的世界贸易体制将有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只是向经济彻底全球化进程过渡的中间阶段。亚洲奇迹将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亚洲的和谐方式也将使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我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APEC和AESM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应更适应上述趋势,从而对地区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全球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英]《经济学家》1995年10月7日。

〔2〕联合国经济社会信息及政策分析部《世界经济与社会概览》199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93年。

〔3〕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1995年。

〔4〕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APEC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5月。

标签:;  ;  ;  ;  ;  ;  ;  ;  ;  ;  ;  ;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