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民族实验中学,678400)
摘要:学生个体健康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时期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中学体育的发展,满足时代对学校体育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对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行阐述,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推进策略;新时期
一、前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教育在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十九大报告还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其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作出强调。在新时期,学校体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以及新的发展要求,中学阶段又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阶段,该如何推进中学体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现代化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是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全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更加重视
在以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美育不在中学考试范围,也无关升学,因而不受学生、家长及老师的重视,在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体育课经常被削减、挤占或流于形式。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及学校体育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体育被文化科目挤压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人们认识到体育不仅能增进中学生体质健康,也能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更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促进智育。因此,在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的大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国家层面也制定了改进学校体育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5月6日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就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每五年开展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持续升高,“小胖墩”“小眼镜”越来也多,且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1]。上述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客观,他们作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需要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础和支撑。为改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加强学校体育势在必行。中学阶段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及体育习惯和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加强中学阶段体育,为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及体育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3.“健康第一”理念对中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以往的学校体育中,教师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习惯的养成和意志品质的塑造,从而在教学目标取向上存在偏差,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第一”的理念对中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最高原则和根本目标,要求学校体育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习惯的培养[2]。
三、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但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大都以广播体操及部分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为主。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体育课以广播体操为主。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比如师资、场地等方面,只能开展广播体操这种对教学条件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是教学管理存在误区,担心学生开展其他运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发生危险。广播体操虽然为一种有效的体育锻炼项目,但重复的练习广播体操容易让中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兴趣不足。此外,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制于教学能力或教学习惯定势,仍然采用最多的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重复练习的模式。中学生作为意志力、注意力尚未完全发展的个体,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陈旧乏味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中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上体育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学条件不达标、师资力量不强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对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制定了刚性的标准。但就各地情况来看,当前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达标率不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甚至不足50%,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标准的运动场。体育器材设施配备不达标成为限制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一大短板。另外,当前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短缺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且一些学校体育教师存在老龄化现象,相当部分学校缺乏各个体育项目的专项教师。在待遇方面,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与文化科目教师相比处于劣势,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投入。因此,种种原因导致中学阶段体育师资力量不强。
3.教学目标不科学、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及考核评价也偏向文化课的“唯分数论”,即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在教学评价上对所有学生都按照一样的标准进行体育技能或身体素质考核。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的仅仅是某项或某几项体育技能,体育综合素养得不到提高,对心理、道德品质方面的正面作用也得不到发挥[3]。
四、推进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进与创新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内容单调枯燥,教学形式陈旧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时期中学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人际交流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制定适合不同群体的教学内容。除了课间操、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外,还可以选取啦啦操、武术、跆拳道、踢毽子以及传统民间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等。通过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项目,满足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形式上,革新传统中学课堂体育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寻求教学形式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拓展训练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4]。
2.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设施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硬件条件,针对当前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体育设施器材不足的现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经费需求。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投入;二是引导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鼓励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教练员、运动员深入中学指导开展有关体育活动,为中学体育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重视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较为薄弱,教学环境差,影响到教育公平和整体学校体育事业的推进。因此,在经费投入方面,应该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并有质量的学校体育。
3.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师资是中学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学体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资队伍这个瓶颈的约束和限制。在新时期,推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牛鼻子就在于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都取决于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当前,一方面通过加强对体育教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学体育师资的供给,并通过政策引导,比如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吸引广大青年加入到中学体育教育事业中;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将体育教师中学技能、专业技能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举行中学体育教学研讨、教研活动,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足够的提升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再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学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重视对体育教学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对教学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广大中学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5]。
4.加强中学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督促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校体育,开齐开足体育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加强对中学体育工作的监督,将体育工作纳入督导范围,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好的,进行表彰,并积极推介其先进做法和检验;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6]。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4.
[2]韩中战.终身体育理念下如何开展中学体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122+124.
[3]王万平.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21):89.
[4]杨荣刚.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建设研究[J].运动,2018(18):112-113.
[5]刘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8-07-17(A03).
[6]刘冬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法与教法的改革创新实验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论文作者:喊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体育论文; 中学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新时期论文; 体质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