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初探论文_唐景文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初探论文_唐景文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是许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企业及技术人员个人来讲,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都是可行和有效的,但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最终的转变效果。可以说有效修正这些问题,将是实现岗位有效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前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专业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成员。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具备企业其他人员不具备的专业背景,因此,其有更多机会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一部分技术人员在一家企业任职超过一定年限后,就会自然而然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管理层的一员。部分科技型企业,其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近八成是技术岗位出身。从技术岗位走出的知名企业家也有很多,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联想公司的柳传志。虽然专业技术人员转岗成为管理人员是完全可行和合理的,但这个身份转换过程却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许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型过程中充满了艰辛。

笔者所在公司近些来,新增人员多是通过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选聘而进入公司,这部分员工保持具有头脑灵活、沟通能力强、接收新鲜事物快的优点。在经过转正定级后的三至五年内,这些人员已经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有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显露出一定的管理才能,而这部分人员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的困难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角色转变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内外部因素中,笔者认为思维意识和角色定位是较为根本的因素。

1.思维意识

人的身份转变成功与否由思维意识决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人员首先会逐步转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而这时候其思维意识的转变是非常关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其职业价值观集中于自身的技术价值,而管理人员的思维一方面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同时更要突出管理思维,团队领导思维。一些技术岗位出身的中层管理人员,在职务晋升初期,其思维意识并没有完全转变,大部分人都将在技术领域的成绩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但缺乏管理思维意识的缺陷逐渐就显现出来了,对物的管理难度要远远低于对人的管理,习惯于创造的技术人才,将会遇到转型中思维意识层面上的困难。

2.角色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转型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其管理的职责和管理角色的定位并不明确。首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其更愿意去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和积极的方式去实现技术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团队的一份子,在技术岗位上,技术人员更多的是去执行和自主研发,而一旦角色产生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了中层管理人员,其岗位职责将发生明显变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其专业背景中一般都是缺乏管理相关知识的,也就是说缺乏必要的专业、系统的教育经历。之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被提拔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也正是因为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中层管理人员的潜力。专业技术人员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角色定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背景,没有掌握管理的要点,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的责任感,没有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工作视线依然停留在具体业务工作上,而没有转移到管理职责上。

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的侧重点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是企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公司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来讲,如何实现角色转换,明确岗位职责,发挥岗位作用将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位转变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内容。可以说岗位转变是建立在意识转变基础之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主动去适应新的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去融入新的工作岗位,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突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转变意识,主动适应新工作

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思维意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专业技术人员被任命成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首当其冲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实现意识的转变,在坚持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基础上,技术人员要在保持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当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中层力量,企业的决策最终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因此,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主动去适应新的工作,做好企业决策的领悟和执行。一旦新任管理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那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将会驾轻就熟,工作实绩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2.明确职责,积极转换角色

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岗位转型失败的实例中,很多都是因为技术人员无法明确岗位职责而导致了角色转换失败。公司想要顺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向中层管理人员的转变,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为新任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丰富这部分人员的管理知识,同时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管理岗位的职责,进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来讲,要对照岗位职责,查找自身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去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发挥优势,将在技术岗位形成的主动创新能力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从而积极主动去参与并实现管理、实现团队的有效协作,真正发挥公司中轴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3.克服思维定式和角色认知

专业技术人员转型为企业管理者,还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思维定式和角色认知:第一,强将手下无弱兵。从技术人员转型的管理者,都是具备较强的技能能力,以一个强者在团队成员面前,可以代为解决团队中一切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他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这种做法却是在阻碍的团队成员的成长,使其产生依耐性,不能独当一面。在管理理论中,有种说法叫“强将手下多弱兵”;第二,不打无准备打仗,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崇尚科学的严谨性,很多时候如果认为还没有准备充分,就难快速果断的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而作为管理人才,有时需要在准备尚未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因为项目管理具有渐进明细性,如果什么事都等完全看清楚了再去做,可能就会错过一些重要时间窗口、错过难得的市场机会;第三,凡事亲力亲为,由专业人员转型的管理人员开始总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总是替下属或团队成员解决本属于他们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结果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却没有更好的去关注管理的优化改进、去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著名企业家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什么都想自己做或功劳都归自己的人,成不了卓越的管理者”。试问如果一个项目经理只顾去解决技术问题,那么谁去管理项目呢?第四,追求技术完美,专业转型的管理人员往往过度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牺牲了工作速度,甚至舍本逐末,忽略了对最终结果的认定。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在各方面取得一种平衡,达到共赢。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专业技术人员走向管理,还必须在个人习惯上做改变。第一,注重结果。思维习惯要从原来的关注过程转为养成关注结果,应该以结果为导向。第二,眼观大局。避免从单点或局部出发来考虑问题的,产生了“瞎子摸象”式的局面。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养成从全局思考问题的大局观、全局思维。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三,紧扣要事。重要性优于紧急性,要避免每天都在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救火”一类的事情。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技术与做管理,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要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与成长,最需要的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体会,要明白“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有处世不惊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完美转型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参考文献:

[1]俞达.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角色转换的适应性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余吉.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过程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3]谢君从专业人才走向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潘东、韩秋泉IT项目经理成长手记[M].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

[5]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5版许江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唐景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初探论文_唐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