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构思与操作论文_任小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构思与操作论文_任小波

(南部县楠木镇小学 南部 637300)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效率低成为困扰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写出好作文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向兴趣要作文,向生活要作文,向阅读要作文,向活动和方法要作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构思 操作

一、作文教学现状,农村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

农村小学生生活在乡村,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园,家庭这俩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苦恼,因无从下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那如何去克服这一难题呢?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与体会。

(一)向生活要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是流传千古的名言,它确凿是一种从生活中获得知识与发现的最好途径。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在作文中,我们就会写出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作文来。“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白居易老先生就曾提过这种观点,小朋友,在我们进行创新作文研究的时候,就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二)可向阅读要作文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农村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很难想象,封闭、单调、刻板的生活能开放出写作之花,灵感之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学生生活的单一性,教师平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认真记诵一些优美的词语、片段,日积月累,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在无形中得到丰富和提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生动有趣,知识性、时代性比较强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智慧树》、《开心辞典》等。让学生在视觉被强烈冲击,听觉活跃的状态下,轻松愉悦的获取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向兴趣要作文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亦然,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可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热情。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那就要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使其乐于作文,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写作文了。

(四)向方法和活动要作文

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地引导,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五)少批评多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只要勤练笔,勤能补拙。文章要经常写,循循渐进的训练。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常给学生讲些文学家写作练笔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欲望。与此同时,千方百计让学生“尝到甜头”。 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我常常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比如,“你这句话写的很不错。”:“这个标点用的好。”“这结尾能概括文章中心,同时发人深省。很好!”农村小学教师应有计划的表扬每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至少能得到表扬一次,哪怕一点一滴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不能从高标准去要求他们,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

二、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

总之,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论文作者:任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构思与操作论文_任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