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红梅 张萍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 目的:研究感觉障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疗效中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实施感觉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MBI评定。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M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的恢复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患者异常模式的纠正,结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对抑制其异常模式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治疗 ; 异常模式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01-01
感觉障碍与康复治疗疗效关系密切,且是脑卒中后常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52例脑卒中感觉障碍对异常模式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康复治疗进程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为我科2017.5~2018.5收治,均为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22例,男性1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8.04岁。均为首次发病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首次接受康复治疗,开始康复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大于30天。均无严重的消耗性疾病,无严重智力障碍,在持续康复治疗过程中无再发卒中和其它严重影响康复的疾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再同时接受感觉功能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进行良姿位训练,患肢关节负重,进行 Rood及PNF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肌腱、关节感受器得到输入信号。
1.2.2 应用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品,让患者触摸鉴别,先健手再患手。随着治疗的进展物品由粗大到精细,患者由睁眼到闭眼进行一系列的治疗。
1.2.3 冰-温-热三种温度的水,双手同时浸泡,或先健手再患手用以正确的信息引导患手的感觉。以软毛刷或毛巾向心性快擦促进感觉的恢复。
(1)视觉生物反馈训练:镜前训练,使关节位置感觉通过视觉得到补偿。
(2)放置训练:将患者上肢或下肢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反复训练直到患者自己能完成这一动作。
(3)平衡功能训练:坐摇椅训练,赤足直立反应,保护性反应,Bobath法。
(4)经皮电刺激可减轻偏瘫后本体觉的丧失【1、2、3】。有条件给予赤足在石子路行走训练。
1.3 评定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进行感觉功能评分、平衡采用Berg法、ADL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评定于治疗前24小时,治疗后3个月,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
3、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感觉、平衡得分、MBI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见表1.
4、讨论
在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于感觉的治疗,与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在实际治疗中的观察发现感觉障碍,尤其是本体感觉的缺失对康复治疗的疗效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体感觉的缺失会导致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向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从而造成姿势异常、平衡障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会影响整个康复的进程,而且会强化患者的异常模式。国外报道[6-7]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发生率为47.7%。其中69%经正规训练可于8-16周后基本恢复正常。许多偏瘫患者在步行时会低头注意患侧的足,这样不仅诱发了颈屈反射的出现,强化了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而且,由于低头,会不自觉地引起患侧的髋关节后缩,使患侧的下肢负重不均,重心转移受限,直接引起步态异常,给步行训练增加了许多的难度[8]。因此加强对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恢复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永刚,付伟义,脑血管病诊治与康复,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 偏瘫患者家庭康复应避免的7个误区,《中老年保健》2004年6期
[3]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4] (瑞士)帕特里夏著,刘钦刚译,循序渐进,华夏出版社
[5] 欧阳亚涛.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6] Patricia M.Davies. Step to follow[M].Springer-Verlag Hong Kong,1991.42-55
[7] 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36-23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华夏出版社 1999. 86-108
论文作者:房红梅 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感觉论文; 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脑卒中论文; 本体论文; 异常论文; 模式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