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七大把生态建设列为重要建设内容,十八大又把生态建设列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方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造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村绿化作为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农村建设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探究村庄规划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对保护乡土植物、建设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自然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村庄规划,绿化植物,选择
1.村庄绿化的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普惠民众的好事实事。村庄绿化作为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农村建设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探究村庄绿化植物的选择对保护乡土植物、建设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自然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
2.绿化植物选择要点
2.1自然化
村庄绿化的位置要自然,要与地形地貌相结合,与村庄空间形态结合,与村庄的建筑肌理想结合,与住宅的庭院相结合;绿化的排列组合要自然,沿水而展,遇房而变,随路而转。
2.2乡土化
要依据地域气候、土壤特点选择栽当地易存活、利生长的植物品种。如在气候特别干燥、土壤又较贫瘠的地方,宜选择如合欢、杨梅、朴树、紫荆、高山榕、樟树、红花羊蹄甲、乌桕、广玉兰、山玉兰、核桃、紫藤、海棠花等较耐干旱的乡土树种;在比较湿润的地方可选择枫杨、水松、水杉、垂柳、榕树等树种;在光照较强的地方选三角梅、石榴、构树、合欢、核桃等。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品种,一来利于花木顺利成活、良好生长,二来乡土绿化可延续村庄现有风貌,展现村庄的地域特色。
2.3经济化
村庄绿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状资源条件,对现有的绿化进行适当改造与整修,尽量保留利用现有树木和生态架构,保护村中的河、溪、塘等自然水体,发挥其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用功能作用。村庄绿化应以苗木成本低的本地适生品种为主,以适应村民和村集体经济能力;慎异地树种和花草,慎铺草坪,以减少绿化种植的成本和养护成本。村庄绿化可考虑与发展产业和庭院经济相结合,一方面改善村庄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2.4多样化
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村庄绿化品种的多样性,使之形成丰富的生物链,保证村庄绿化的自然、健康生长。结合村庄绿化品种的多样化,合理安排不同体量、不同色彩、不同观赏特点的各类植物,使之与建筑等其他景观要素有机组合,形成村庄丰富的景观系统。
2.5海绵化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海绵乡村的建设同样重要,将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的水文循环技术运用到“海绵乡村”建设中,建设“生态路面”、会“呼吸”的垂直绿化系统和可协调给水排水的“生态池”,在海绵乡村的建设当中植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如何选择绿化植物
3.1村旁绿化
村庄周围适宜形成环村林带,可以高大乔木为主,适当配植中高乔木和灌木,形成村庄的自然边界,既可有效遏制村庄的无序扩张,也可对村庄外地噪声、沙尘、废气等起到隔离作用,还可以作为村庄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过渡带。
3.2宅旁绿化
宅旁绿化应充分利用屋旁宅间的空间,以小尺度绿化景观为主,见缝插绿,不留裸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绿化种植结合空地形状自由布置,使庭院绿化有机延伸,与公共绿化相互渗透。植物品种以小乔木与花灌木为主,保持四季常绿、居所优美。
3.3水旁绿化
水旁绿化应充分结合亲水设施安排,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绿化空间。植物品种以亲水植物(如芭蕉、柳树、水杉、枫杨等)和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菖蒲、鸢尾、荷花、美人蕉等)为主,布置方式宜生态、自由、形成以水为特色的植物景观。
3.4水体绿化
溪流、池塘是每个村庄必有的元素,但现大多村庄溪流、池塘已经於塞,相当一部分还堆满了垃圾。建设海绵乡村应退耕还湖(河),清於还塘,保持河流畅通,让水有安身之地,就是让人有栖身之所,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同时水体中应适当种植物一些水生农作物,达到美化净化水体的作用,又能为农民增收。如种植红菱、菱角、慈姑、荸荠、莼菜、莲藕等。
3.5路旁绿化
路旁绿化根据道路等级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路面较宽且路边距建筑物较远,有充分绿化空间的,可选择一些大树冠的高大乔木,宜以落叶乔木为主,以使夏有树荫,冬有阳光;路面较窄或路边距建筑物距离较小的,可选择一些小树冠的树种或灌木进行绿化,绿化的栽植形式可灵活多样。总体原则是使绿化和建筑空间关系疏密有致,形象相互衬托,并且不妨碍路面交通。
3.6游园及公共空间绿化
游园多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形成村庄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游园内植物品种可以适当丰富,同时结合游憩功能,设置座椅、健身设施等,可适当布置乡土小品进行点缀。
公共绿化空间是体现村庄景观形象的重点,应结合周边公共设施布置绿化景观,植物品种宜以观赏类乔木与花灌木搭配为主,形式简洁、美观,景观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应努力避免采取磨光石等人工性太强的材料。
3.7庭院绿化
庭院绿化是指村民住宅庭院内的绿化。庭院绿化既要生态,又要经济、美化效果,因此,庭院绿化可种植果木,也可以种植花木或观赏性好的树种,还可以种植瓜果、蔬菜等。总之,庭院绿化应在保证邻里和谐的前提下,由村民自主安排,以利形成的多样性。
3.8村口绿化
村庄规划中宜将村口作为绿化的重点区城。村口绿化应自然、亲切、宜人,适宜集中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村口绿化植物选择应注意景观效果,可结合环境小品、活动场地、建构筑物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村口景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着,在这一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村庄规划中绿化植物选择与搭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美丽乡村的载体,绿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生态建设、村容村貌建设,并且对新农村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武忠,黄满忠.农村园林化探索[J].中国园林,1998,14(5):6-9.
[2]张大玉等.传统乡土园林研究初探[J].北京:中国园林,2002(5):80-83.
[3]张华.农村园林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82.
[4]廖存主.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存在绿化[J].西部大开发,2010(3):233-234.
[5]张琴,周升春.FQA当下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科技资讯,2010(25):244.
[6]秦晶,倪琪.对新时期村庄绿化问题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4(09):57-61.
论文作者:曾令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村庄论文; 植物论文; 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论文; 农村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